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北京游记—明十三陵大型考察报告专题(7)—定陵展览陈列室—. |
[游记]北京北京游记—明十三陵大型考察报告专题(7)—定陵展览陈列室—. |
2007-07-16 17u.com |
定陵出土文物3000余件,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历史提供了极为可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包括生前的实用品和专为死后随葬而做的殉葬品。因为是皇家所用,所以制作非常讲究,其用料、工艺等方面都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其中有绚丽多彩的丝织品,金碧辉煌的金、银器,细腻光润的玉、石器,胎薄质细的表花瓷器,小巧玲珑做工精细的首饰等等。这间陈列室便是陈列这些珍宝的展室 1-明定陵简介 2-明定陵的陵园建筑俯瞰模型 3-三幅画像就是定陵的三位墓主人,中间是万历皇帝,左边是原配皇后孝端皇后,右边是后被追封的孝靖皇后。 4-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关于挖掘明定陵的批示 5-得到了政府的同意,挖掘工作便开始了,整个挖掘过程共开了三条探沟 6-指路小石碑,在1956年5月,中国考古工作队进驻定陵,对定陵地下宫殿进行实地挖掘,当时挖有三条探沟,这块小石碑是挖掘第二条探沟地下7.5米深时发现的,上面刻有十六个字‘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具体的记载了到达地下宫殿入口的长度及深度,为考古人员指明了道路,对挖掘工作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后人称它为‘指路碑’。 7-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挖掘现场时发现了这个官方留下的指路碑,它没有为我们挖掘地下宫殿起到太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定陵修建好时,万历皇帝28岁,他何时家崩是个未知数,所以官方也留下了标记。 8-圹志也叫墓志。因孝靖死时是按妃礼安葬的 ,所以有圹志,后迁祔定陵时又补了谥册,但同时也将墓志迁入。墓志是我国古代,人死后埋葬时,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上面记有死者姓名、籍贯和生平,可以作为历史资料补史书的不足。 9-孝靖皇后木谥宝 10-孝靖皇后谥册 11-织金奔兔纱,出自于万历皇帝棺内,它以奔兔、无极纹、万字和灵芝组成,寓意皇家万寿无极,奔兔口衔灵芝,背负灵芝托,托内分别盛团鹤、无极和万字纹,这都是佛教和道教中的吉祥图案,象征万寿无疆之意。 12-绛红织金妆花喜字串枝并蒂莲花缎,出自孝靖皇后棺内,是皇后结婚后穿的便服面料,他有经、纬线制成,有多少根经纬线都要一一数出来,有多少种颜色就有多少根梭子。当时,织布用的是花楼机,艺人在机上织,一人在下面提花,一天也只能织几寸,喜字为金线织成,光亮富丽,喜字和并蒂莲组成的花色图案象征喜庆吉祥之意。 13-玉佩,羊脂玉制成,上面镶有挂钩,挂在腰带上,垂在腿的前方,行走时玉件相互碰撞,发出叮当悦耳的声音,所以它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叮当玉佩,定陵地下宫殿共出土7副。 14-定陵地下宫殿共出土金器289件,一部分为帝后生前的御用器物,一部分为当时的银作局专门打制的陪葬品, 这是金粉盒 15-金盂 16-金盆 17-带柄金罐,底部刻铭文一周‘大明万历御用监造八成五色金重二十二两四钱’,另一重二十二两三钱。上面刻有‘尚冠上用’四字,由此得知是专门为皇帝所用之物。万历皇帝一生多病,身体虚弱,经常服药,您可以猜到了吧,这是为皇帝煎药用的药罐。 18-明代的青花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响如磬。特别是江西景德镇官窑生产的青花瓷器,世界闻名。这件青花瓷碗是万历皇帝生前的御用器物,后作为陪葬品。 19-青花梅瓶,出土于定陵地下宫殿帝后棺椁四周,象征‘四方清平,四平八稳’。 20-定陵地下宫殿出土的最小的一件青花瓷器,出自孝端皇后棺内。高2.4厘米,直径3.2厘米。出土时盒内装有红褐色块状物,似为胭脂。 21-高跟凤头鞋,孝端皇后的陪葬品,当时以脚小为美,看到它我们就可以想象到‘三寸金莲’的大小了 22-头饰 23-明朝时凤冠是皇后受册封及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定陵地下宫殿共出土四顶,分别为三龙二凤冠,六龙三凤冠,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九龙九凤冠,是孝端皇后的陪葬品,冠上有九条用金丝编制而成的金龙,九只用翠鸟的羽毛粘贴的凤,冠后的博鬓展开后如同五彩缤纷展开的凤尾,冠上共有红蓝宝石150块,珍珠4414颗,重量为四斤六两。 精彩链接:明十三陵大型考察报告专题—探访明十三陵神秘的地下玄宫(图文版)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40201.html22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