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明十三陵2 日记

[游记]明十三陵2 日记

2008-06-10    61bay.com

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开国名将徐达之女)死去,朱棣经过慎重考虑,没有在南京建陵安葬,而是派礼部尚书及“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等人去北京寻找“吉壤”,也就是通常说的风水宝地。人死之后,选个好一点的地方埋葬,并请这方面的专家看看风水,这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并兴行起来了。古代书籍《仪礼》上就有选择丧葬地要看风水的记载,大意是说:“土壤有厚薄,水泉有深浅,故必须相地之可葬与否,而后经营之也。”从这句记载来看,这个时候的看风水,考虑的还主要是地下水位、地气、土质等自然条件,是否关系到棺木、尸体能否较长时间保存的问题,并未涉及与子孙后代的关系。秦汉之后,随着堪舆、相宅之风的盛行,开始掺进了许多迷信的成分。这种迷信色彩的加重,使许多相信风水之说的人认为,墓地选址的好坏与吉凶,直接影响到现实人生,如果墓地风水好,会给子孙后代带来运气,否则就要倒霉,并使一家一族,甚至一国衰败灭亡等等。这个时候,一套风水学理论已经形成,且着重在五大要素上,即:龙、穴、砂、水、向,又称龙法,穴法、砂法、水法、向法。各法均有自己的功能和规矩,如砂法泛指葬穴环卫诸山,隶属来龙之主山,喻为君臣之道。“砂为臣道,垂头伏行,布秀呈祥为佳。远则为城廓,近则为案几。八风以之而卫,水口以之而关。” 五要素中的水法至关重要,故有“以水证穴”、“以砂证穴”和“因形觅穴”之要领。 在古代庞大的视风相水队伍中,有一位叫郭璞的高级知识分子,写了一本具有经典性质的著作《葬书》,在书中将风水一说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书云:“三年寻龙,十年点穴”,言其事艰。又云:“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而作为墓穴,能具备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这些条件,就算是上上等的宝贵之地了。郭璞所云,有些神秘和玄的东西,外人一般难以看懂弄明,但也确有部分科学成份,一味将其视作封建迷信也是不合情理的。抛开郭氏书中一些玄之又玄的具体细节,仅就所规范的大框架来看,其实就是指靠山临水、枕山面水、背靠山峰、面临平原,视野开阔之地。不过这个条件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如前边已提到的奉永乐皇帝旨意专为徐皇后选择“吉壤”的廖均卿等人,在北京四周足足跑了两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找到了几处可供挑选的地方。 江西廖家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风水大师家族,祖辈流传,前后近千年,功业非凡,确实了得。据说当年一代风水大师廖均卿最先找到的是南口外的屠家营,但因皇帝姓朱,朱和猪同音,皇帝认为猪一旦进了屠户的家,除伸长了脖子挨宰,别的没有什么好事,未能同意。另一处选在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羊和猪本可以相安无事地各自生活,但山后却偏偏有个村子叫“狼儿峪”,猪的旁边有狼盯梢自然危险异常,也未被采用。再一处是京西的“燕家台”,永乐皇帝感到“燕家”和“晏驾”是谐音,不吉利,又遭到否定。后来廖均卿又呈上京西潭柘寺的绘图给皇帝观看,永乐认为景色虽好,但山间深处地方狭窄,没有子孙发展余地,亦未能入选。直到永乐七年,廖均卿等人才又在京北昌平县黄土山下选中陵地,并由朱棣亲自察看后拍板决定下来,改黄土岭为万寿山,并在万寿山下建造陵墓,名为长陵。以后子孙除个别情况外,凡登皇位者均在此建陵,直到大明帝国崩溃,以崇祯帝终结,共建陵园十三座,这便是后来人们看到的园寝。

转自:http://hgmgmg.61bay.com/disp.asp?id=214267&user=hgmgmg38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