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之吃住听玩

[游记]丽江之吃住听玩

2007-09-04    3608.com


在丽江,没有找到想要的感觉,不知是因为我的脚步太匆匆,还是这座古城已变得浮躁?
如同爱上一个人,在心里积攒着对他的好感觉,以为他有着无瑕的完美,如果从来不曾走近,那完美会一直在心里叠加,而当真正走过,才发现他也在烟火人间,也有着旁人都有的不足或缺憾。就不再是飘在云端的爱,安下心来过平淡的日子,偶尔有一丝小小的失落,更多的还是释然。
爱一个人,爱一个地方,都需要机缘。苦苦寻寻觅的不敌不期而遇的,也未可知。不是你想要的,也不至于转身离去。以释然的心情,在丽江,还是有很多可以尽情享受的东西。或者,这更接近真实的丽江。真实的生活着的丽江。
原本联系了一家网上很有名的客栈,一位退休的老人开的,据说对古城历史了如指掌,客人住在那里,可以和他聊天长见识。因为古城里不能行车,车在停车场,离这家店很远,老人又无法来接站,正好同车来的陕西日报的两个小妹妹联系的店主来接,就跟她们一起住了木氏客栈。
店主叫木子,长得白净秀气,戴着眼镜,是纳西人,小客栈是自家房子开的,他上班,平时由父母经营着。在网上有网站,同行小妹妹就是在网上联系到他的。走过小四方街,转过两道小巷,一个清幽的纳西族门楼,门外一棵蓊郁的大树,房前是小河流水。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纳西庭院,感觉很满意。进门来是一个依河的休闲厅,几张靠窗的双人桌椅,客人可以休息喝茶,有电脑宽带可以上网。中院是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小院,也有可供客人休闲的圆桌椅。我们住到后院的二楼,木楼梯踩上去咚咚作响。房子很简陋,但还干净,一晚上才二十元,比想像的还要便宜。院里有电锅炉,24小时有热水供,只是卫生间浴室是公共的。顺便给他做下广告,地址是新义街积善巷22号,在东河边上。电话是0888-5126492。记得说丽江的大土司是木氏,问他家是不是有些渊源,却说不是,父母都是平常的纳西人,多年前从乡下来到丽江城里,拥有了自己的一点房产,丽江地震时,古城里的房子大都震坏了,后经过修缮,有了现在的情形。所有的客栈和门市都是原先的民居。
因去泸沽湖,临来临去在木氏住了两晚,感觉店主是那种没有一点巧言花语的人,让人很踏实。虽然不能坐在窗前看玉龙雪山,但逛到很晚,一路找回去,终于找到,也是很亲切的到家的感觉。

住在这个小桥流水的纳西庭院

一个地方的可爱,一定离不开美食。没有美食的地方,适合精神漫游,有了那些美食,会多出莫名的亲切妥贴。
此前和同伴为此好一番争执。她认为有些东西,不要听多有名气就要去吃,也许并不好吃,或者并不适合自己的口味,所以她就找自己爱吃的东西来吃。我不以为然:好不好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到了这里,就应该品尝一下,不品尝怎知它不好吃?再者,吃的不仅是食物,更是这个地方的民俗风情。争执的结果是谁也没能说服谁。她选择了自己吃泡面,我则到处逛荡,找那些能代表丽江的食品来一一品尝。
到了云南,米线是一定要吃的,吃还要最正宗的。听了客栈老板的话,在挨近纳西古乐演出地点的一个小店,找到了蒙自米线。问是否正宗,答曰尝尝就知道了。要了八元一碗的,先是端上来一盘包括鸡肉片、鹌鹑蛋、香酥肉、蔬菜、调味菜等在内的配菜,还有一盘泡好的米线。那香酥肉就是猪油渣,是五花肉裹上淀粉炸的,很吃功夫,且非得蒙自的才够香,然后滚开的汤盛在沙锅里端来,是有着乳白色的高汤,据说要壮鸡、肥鸭、鲜猪排骨、筒子骨等炖上五至六小时才行,所以汤色够白。看起来很诱人。
把配料统统放进去,肉、蛋就都熟了,汤还滚烫,香气溢出来。米粉变成略带透明的颜色。另拿一个碗,一点点挑过来,吃得满嘴生香浑身热汗,真是过瘾。在这边也吃过米线,感觉味道的确还是不一样的。看到网上说,吃米线,当然要吃蒙自的过桥米线。可是蒙自是什么,我一直没弄明白,当时还以为是老板的名字。后来才知道,蒙自是米线的老家——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的名字。听起来很让人有好感的名字。那里的米线以佐料齐全、鸡汤浓香著名。有网友评价说蒙自米线很销魂。可见口舌之享受已深入人到灵魂中去了。
吃完米线,离演出的时间还早,就到处游荡。不时有端着簸箩的女子在叫卖草莓和桃子。被那草莓鲜红丰艳红的颜色所吸引,那是成熟到极致并且没有污染才能出来的颜色吧?忍不住买了一兜,边走边吃,酸甜可口的味道果然不似平时吃过的。忍不住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连说好吃。
丽江粑粑也是要吃的,在路上就听吉林日报的大姐说那那个“饼”好吃,头一天和同伴买了一只,是甜味的,放了很多的油,吃着就有些腻,倒不似想象的好吃。煎粉肠吃起来口感不错,有种独特的味道。

鸡豆凉粉没有机会吃,第二天的早餐吃了一碗黄豆面,不知好吃在哪,就因为放进了炒熟的黄豆吗?原以为是黄豆粉做的面条呢,有些不解其中味。

看了就口舌生津

蒙自的米线的确味道不错

黄豆面里面有炒黄豆

预想中,丽江的神奇与魅力,是要张开耳朵来体会的。
纳西古乐,一群神秘的老人,操着古老的奇特乐器,演奏着悠远的唐宋古曲,已经成为丽江不可剥离的一部分。与古乐密不可分的,还有一个被称为鬼才的人物:宣科。
它的名字叫丽江中国大研纳西古乐会。被称作“三老”,应该是老人、老乐器、老乐曲之谓吧。
纳西古乐的曲谱叫工尺谱,所用的乐器有苏古笃、十面云锣、人面竹胡琴、曲项琵琶等,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些陌生的名词。我不懂音乐,但是在那古老的乐曲声中,看那些身穿长袍马褂须髯飘飘的纳西老人闭目演奏,还是很容易进入一种时光隧道的感觉。仿佛时间在千年前的某个时刻停滞了。这真是个奇特的民族,不仅创造保留了象形的东巴文字,还完整地保留传承了从中原传过来的唐宋词曲音乐,并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浪淘沙》《水龙吟》《山坡羊》《一江风》,还有大唐皇帝李隆基御制的《紫微八卦舞曲》(另一首有名的《霓裳羽衣舞曲》则早已失传)……这原本是汉文化的部分,但却在这些丽江老人的手中一代代地传下来。纳西古乐会的创办人宣科认为这与丽江地处封闭之地和纳西人喜文嗜乐有关。
一位俄国人顾彼德写过一篇《纳西人的音乐美术及闲暇时光》,说到纳西人在节日的时候会为著名的乐师们提供几近宗教式的演奏会,多半在知识阶层中举行。在丽江,一位小康之家的男人,要想成为甚至在汉族中都有资格的学者,或想爬上名副其实的绅士阶层去的话,必须懂这种音乐。被纳西女人“娇生惯养”的纳西男人,从女人们给予的闲暇时光中,提供他们对人生来一种观察和思考的机会。使他们从一切美好事物,特别是音乐、美术中去陶冶自身,潜移默化,最终成为有教养、有造诣的人。
他把纳西人的音乐演奏比喻成为“上界的语言”,它是那么深沉、辉煌,又是那么柔和、悦耳,是那么和谐完美,天衣无缝。
我徒劳地记下了那些年过耄耋的乐师的名字,记下那些曲子的名字,后来都忘记了。留在记忆里的,是演奏伊始,马上降临的那种圣乐一般的感觉,和那些老乐师宛如仙人一般的神态。
听说最初演奏的老者们已有不少人相继离世了,而补上来的新的演奏者有的却很年轻。其中有一位英俊的康巴汉子叫“金松”的,原是一位猎手,不让打猎了,来到江丽谋生,被宣科看中,来到古乐会参加演奏,还用藏语汉语为大家唱了一首《姑娘走过的地方》嗓音和他的相貌一样粗犷。后继有人一定是好事,古乐会也早已是世界瞩目的文化。报幕的姑娘就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几乎每场演出都会有外国友人聆听,他们听得十分投入。再次让人深信音乐无国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大研古乐会曾到十几个国家演出,无数的国内外名人在丽江聆听音乐会。让纳西古乐走向世界的,是宣科。这个鬼才,出身显贵,经历丰富,从小就有德国教师,曾提到过的那个挚爱丽江的约瑟夫。洛克,曾为他和他的家人拍过许多照片。他的父亲通晓多种语言,是第一个会说外语的丽江人。从他组建乐会的二十年来,风风雨雨,他把纳西古乐推上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圣殿,让古乐会成为了丽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年已七十六岁的宣科,刚患脑栓塞出院,还是坚持来到现场和观众见面,他说大家见不到他会失望。他谈笑风生,幽默诙谐,中英文夹杂,看起来也就像个六十几岁的人。我曾闻他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对他过于“随意”的讲话风格也并十分认可,但还是由衷地认为,没有这个人,或许就没有纳西古乐在世界范围的如此巨大的影响。
他让来丽江的人们听见丽江久远的声音。

大研古乐会演出现场

仙风道骨的老乐人师

白衣小伙子是康巴汉子

宣科讲起话来表情生动


在丽江玩,需要静心,需要从容,需要与这个城市的散淡相一致的散淡。
最喜欢的是游人不多的细窄小巷,没有太多行人,闲闲地散步,听听流水,看看花开,斜倚着那枝条低拂的大树,将自己埋进斑驳的树影里,如能忘记现世的一切,卸下疲惫的行囊,尽情地让自己放松,肯定是最好的感觉。
还喜欢站上那古城的最高处,眺望那一片灰色的屋顶,想象最真实的丽江生活,让自己有机会在那样的生活中过几天,就算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是不是也可以换一副心情?
还喜欢挨个地逛那沿街的小店铺,喜欢看那坐在门口精心于手工的匠人专注的神情,喜欢那些蜡染的围巾、服装,那些刻印着东巴文字的各种饰物,买了很多,可惜后来客栈老板告诉我,银饰没有多少是真的,蜡染的服装都是从江浙一带运过来的。
所有的感觉纷至沓来,没有走到的地方就暂时地留在了记忆之外。比如木府。丽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而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朝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仪”著称。木府便是其府邸。明代其建筑气势万千,徐霞客曾叹其“官室之丽,拟于王者”。只可惜去时天已近晚,只从门隙中略见其气象不凡。
做个闲散在古城街巷中的异乡客,留一份心情去体会一些东西。或者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

这是古城的最令人遐想的风景

驴友看到会有亲切感

安静的小巷最适合闲逛

漫过一波波时光的石板路

丽江心情是这种恍惚迷离的感觉吗

转自:http://www.3608.com/Article/2007-8-30/140349936.html26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