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寺原名觉生寺,位于西郊北三环路。因寺内明代永乐大钟而闻名与世,俗称大钟寺。 该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今山门仍高悬一块青石匾额,四周刻有9条穿云飞龙,正中为雍正御笔“敕建觉生寺”。寺宇坐北朝南,依次为影壁(已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藏经楼、大钟楼及东西藏经楼、配殿等。 大钟悬挂于后院钟楼上。楼高16.7米,上圆下方,四面有窗。铜钟相传为明代永乐年间姚广孝所铸,是600多年前的文物。大钟高6.94米,最大直径为4米,深0.7米,总重量为46.5吨,被誉为“中国钟王”。钟身内外铸满阳文楷书佛教经咒《华严经》全部80卷共23万字,相传为明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是明初馆阁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故又名“华严钟”。大钟铸造精致,声音特佳,轻击圆润悦耳,重击深沉宏亮,声传15公里之外。 现大钟寺内设中国古钟博物馆,馆内陈列古钟近百口。除永乐大钟外,还有最古老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钟。在大钟寺内的几个大殿内布置有《大钟寺历史沿革陈列》、《中国古钟发展简史陈列》、《中国铸造工艺发展简史陈列》、《永乐大钟历史沿革陈列》和《永乐大钟佛经铭文陈列》,两侧开辟为“钟廊”,陈列历代古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