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自助游古城丽江之完全攻略 |
[游记]自助游古城丽江之完全攻略 |
2007-07-16 everp.com |
),现有居民2.5万多人,规模虽不大,但它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古代城镇之一。1986年12月,丽江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不大,却有悠久的历史。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 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丽江,纳西语称“依古堆”,意为江湾中的村寨,又叫“巩本”,意为有粮仓的村寨。而丽江古城则称为“巩本之”,即的粮仓的村寨的集镇。明代始有“大研厢“之称,清代称为“大研里“,民国始称“大研镇“至今。“大研“一名,源于纳西族木氏土司先祖营建的“大叶场“,因古城所在的台地形似大砚台,城西南又有神圣的文笔山,明代纳西土司木生白便取其巨笔大砚、文脉旺盛、地灵人杰之吉祥寓意而取古城之名曰“大砚”,古音“砚”“研”相通,因此后来就写成了大研。 丽江古城选址独具特点,布局上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优势。西靠狮子山,北依象山、金虹山,南向开阔平坝,形成了坐靠西北面向东南的整体格局,既避西北寒风,又向东南光源。这样,使得古城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丽江古城水源利用颇具匠心。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流到玉龙桥下,分为西河、中河、东河进入城中,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河筑楼、依山而居的高原水城景象。水网之上,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多达三百多座,每平方公里占有数比桥城绍兴还多。城内利用潭泉修建的多处“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池漂衣――更是纳西族人民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 丽江古城在建筑布局上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礼制的影响。“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它最大的特色。古城没有规矩的道路网,而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形建房立街,房屋层叠起伏,错落有致。道路亦结合水系、坡势而建,曲径通幽,不求平直,形成空间疏朗和谐的街景。而更为独特的是,它不象其他汉族的城市一样,城必有墙,丽江古城是一个没有城墙的城市。为 ... 非常抱歉,您的当前状态为游客,因此只能阅读部分内容。要阅读完整内 |
转自:http://bbs.everp.com/viewthread.php?tid=1886&extra=page%03D1&sid=bwIPPi3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