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秀水街-攻略华北地区-游记线路功略 |
[游记]北京秀水街-攻略华北地区-游记线路功略 |
2007-08-02 tuuke.com |
1982年开始有人在北京秀水东街南口、外交公寓墙外悬挂各种杂货、工艺字画、民间饰物等,并逐渐蔓延为一条自发的,无固定人管理的小街; 1985年朝阳区政府组织成立秀水市场,月税15元,给每位个体户发一块印有 “文明经商,保持卫生,保持质量,收费合理”字样的白布,作为合法经营的凭证。当时的摊位有三轮车,有竹竿挑起的大布搭摊。 1988年夏,在区政府的号召和要求下,当时140多个体户每户出资3000元,建立户户有防火措施的商亭,使用至今。 秀水街崛起于 80年代,发迹于外贸服装。那时人们对于穿衣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卖给老外穿的外贸服装就是最时尚的衣服了。如今的秀水街早已淡去了当年"先锋"的感觉,唱重头戏的是看似普通的休闲服装,但如此一来反倒有了不褪流行的"永恒"味道,毕竟"时尚"和 "前卫"的概念不同。当然这里也有非常前卫的东西,比如那种刺绣的肚兜就是最早在这里出现的。 在这条窄窄的长不过几百米的小街上 , 熙来攘往的是不同肤色, 不同国籍的人群; 此起彼伏的是不同语言的要价还价声。这里曾出现过法国总统希拉克、美国前国务卿贝克、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等世界政要名流的身影。 秀水市场现有照主、 从业人员 400余人, 主要经营档次较高的丝绸、棉麻、砂洗、羽绒等新潮服装, 也有一些颇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在北京服装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 尽管秀水仍独树一帜, 处于不衰的地位, 但身处竞争第一线的业主们却敏感地体会到: 生意越来越难做。一位来自安徽的小老板给我们算了一笔帐, 秀水市场的摊位执照主全是北京人, 外地人做生意要从照主手中转租摊位, 像他这个位置较好的摊位每月的转租金就是一万七, 而且租金每年都看涨; 秀水以前主要的顾客是老外, 且多做批发, 一次成交额较大, 但如今做批发的老外越来越精了, 价格压得很低"cheaper, cheaper"地一点一点跟你往下压; 现在越南、印度等地丝绸市场发展得很快, 价格还比中国低, 很多洋倒爷就跑到那些国家进货去了。生意难做还得做, 潜在的客流量和已经名声在外的招牌, 使得许多新的商贩想加盟秀水。据市场管理说, 每年都有不少人申请办秀水市场的执照。精明的小老板们也不再把眼光死盯着老外, 而是悄悄地转向了国内的消费者。市场需要的变化, 使他们开始实施"中西合璧"。一位浙江来的李姓摊主说, 以前丝绸服装都从老家(杭州等产地)进货, 加上运费成本就高了。现在生意难做, 有时就直接去北京动物园、木樨园等批发市场进丝绸服装, 成本低多了, 零售价也低一些, 国内的顾客光顾秀水的也就越来越多, 而且秀水街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名气后, 许多国内旅游者也把此地当做观光购物的好去处。看起来, 很有"出口转内销"的趋势在北京撤除了三里屯, 甘家口等几个服装市场后, 秀水被保留了下来。这个能侃价, 质量相对较好的服装市场仍吸引着中外消费者、观光客的驻足, 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商品的定位。只有以市场为导向, 适应其变化的才能保有常青之生命力, 这也许就是秀水人的生存之道。 |
转自:http://www.tuuke.com/default/outdoor_outdoorlinecon/21/9610.html8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