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古城|中国云南古城区(大研镇)游记攻略

[游记]丽江古城|中国云南古城区(大研镇)游记攻略

2007-07-21    blogtt.com

详细内容:
上午8:30从大理出发,因为天雨路滑,车行不快,四个小时才走完200公里的行程,到达烟雨迷蒙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说它古,因为它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说是城,它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而丽江的没有城墙,也许有民风淳厚少有征战的原因,但起主要作用的却是历代土司的忌讳:据说是因为丽江的世袭统治者姓木,从象形文字看,筑城势必会在木字四周加框而成“困”,困即困顿、困难,不吉之兆也。一字之故,丽江因此而没有城墙了。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见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走进丽江古城,但见古城街市路面用丽江出产的五花石铺砌,雨季不泥、旱季无尘。清澈的玉泉水从城头分成三岔穿街过巷,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古城处处主街傍河、小巷临渠,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小桥流水的幽雅景观。城内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大小石拱桥、石板桥300多座,还有不少牌坊。整个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大街小巷排列有序,向四方发展。民居全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古色古香,完整地保留了自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95年,丽江也曾在6级以上大地震中蒙受损失(至今郊外还保留着一些地震遗址和抗震棚),但在灾后重建时,除了古城一条主街浇了水泥路,所有建筑仍然保留了浓郁的古老恬静,难怪云南人骄傲地称丽江为未被污染的“一方净土”。

夜色侵凌,万家灯火抒写着古城的深奥和神秘。古镇尽头的水车不停地转着,那“咿咿呀呀”的节律,更显出古城的宁静而又充满生机。如果不是近在咫尺的玉龙雪山,就会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你真以为到了江南水乡。在“雪庐”用晚餐,见到许多到丽江访古采风的外国人(据说以欧洲人为多),丽江的魅力也实在太大了。

黑龙潭

到丽江,不能不,也不会不去黑龙潭,因为它是丽江的生命之源。黑龙潭是古城最大的园林,位于古城北一公里处的象山脚下,因为这里的一泓清水明洁如玉,故又名“玉泉”。走进园门,便跨上名满天下的风雨桥,桥上朱栏漆柱,画阁飞檐,有亭翼然;桥下飞瀑喧腾,珠涌玉溅,滚滚东去,流向丽江古城。桥左即是著名的黑龙潭。玉泉之水是从山麓的栗树丛下、岩石间喷涌而出的。它日夜流淌,汇成湖面开阔的水潭,水质明净,味道甘美。泉如神灵,古城人护水敬神,玉泉曾两次得到清朝皇帝护祠赐封,所以名声远扬。据导游介绍,玉泉公园是古城观赏玉龙雪山最好之点,站在水潭南岸,眺望玉龙雪山,碧水辉映,雪山影映潭中,堤上绿树苍翠,景色如梦似幻,只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连日连绵阴雨,远山近峰弥漫着浓重的云雾,望穿秋水也难觅雪山奇观。

沿着潭北花草掩映的小路徐行,不觉来到五凤楼,五凤楼楼高20米,采用层甍三叠、飞檐八角的结构,一、二、三层各有八、十二、四个啄天飞檐,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五个飞角,尤如五只彩凤展翅。此楼初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距今已经历了四百年的沧桑,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八年重修。五凤楼旁有茶室,由一位纳西姑娘为我们作茶道表演,在这里我们品尝了丽江“玉峰白露”“、兰贵人”和“普洱红茶”等名茶,不仅品尝了云南特色,更感口角清爽,浮想也翩翩。从茶馆出来,前行就是得月楼,楼位于潭心,有桥相连,造型舒展,翩翩欲飞。郭沫若题书的“得月楼”及其两副对联相映成趣,一副为:“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这是集毛泽东诗词句而成。另一副为:“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极尽玉泉之妙。人在其中,情景交融,自得其乐。在得月楼,我们还参观了东巴文化展览,欣赏奇特的东巴文字,观看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东巴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着的象形文字,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初看之下,新奇怪异;一经解释,又觉得它的产生入情合理,形象神似。导游给我们介绍的纳西族和姓的来历,实际上也演绎了东巴文字的产生过程:纳西族有两大姓,木和和,木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纳西族土司头人贵族的姓,而当时的平民百姓则没有姓。百姓姓什么?土司确也化了一番脑筋:平民是土司的子民,他们的姓自然要以木为本,但他们又不能姓木。纳西族的平民都是劳动者,上披头巾,身背竹筐,于是采用象形的手法,在“木”字上面加一撇(象征头巾),旁边加一口(象征竹筐),从此产生了平民的姓氏“和”。这个“和”姓和汉族的和姓并无历史渊源,这个“和”字和汉字的和也非同根所生。无论是字的涵义和应用,

转自:http://triplog.blogtt.com/itinerary/itine54320.html30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