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圆明园画家村日记

[游记]圆明园画家村日记

2007-07-16    

圆明园画家村日记

1) 相关背景

这里涉及的都是十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人事事。当时时代背景是我国的国门被打开也才十年,经济领域最热门的词是“下海”和“经商”,国家大一统局面正被日益兴起的多元格局所打破,与此相对应,在艺术领域,有些从艺术学院刚出校门年轻画家加之社会上艺术青年,便从国家体制内走出,在京城的圆明园废墟里,逐渐形成一个自由的、民间的画家群体。它就是后来被媒体和批评家们称之为的“圆明园画家村”。关于这一“画家村”如何兴起及其功过是非,现在早有人作过详实的论述,我在此并无必要赘述。但因个人亦曾以画家的身份,于1994年至1995年末,约两年时间,“混”在这一“画家村”里,刚好经历其盛至被驱赶、作鸟兽散过程,其间经历过的动荡与挣扎,感悟与沉思,欢乐与痛苦,希望与绝望,至今历历在目;于我个人,还有当时圆明园废墟里自然景观,春夏秋冬中的变迁,更是让人难于忘释;尤其是现在听说圆明园已被重新改造,我们当时居住过的,生活过一切都被推土机碾平后。幸亏自己于当时以日记形式,多少留下残章断片,让人多少还可以直面它。我故把它整理出来,让世人可鉴,历史可鉴!
需要说明的,在日记后半部分涉及到的有关部门,身为执法机关,却不按法律办事,以粗暴的、不可理喻的方式对待“画家村”及其画家的历史事实,其实亦与当年在经济领域发生过的,管理部门以种种粗暴方式对待民营经济,扼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如出一辙。现在“画家村”方式,在全国已如“雨后春笋”遍地都是,它证明了我们当初所有的坚持,痛苦,愤怒,委屈以及所遭受到种种不公正对待,都是有价值的。历史,或者说艺术的历史正以我们当初方式发展着,进行着。个人在此,只是本着历史的记录作陈述,并不是故意向那些部门“泼脏水”,也不敢泼嗬。

北门骞于2004年、9月整理
一、 日记选
一九九四年 七月十五日(晴,晚雨)

我现在住进了北京行政地图上属于海淀区“福缘门”村里一家农院内,它事实上就在圆明园废墟内;被媒体反复报道的所谓“圆明园画家村”正于此。不过我住进的这家是在村子后边,很偏的;距画家们集中居住地隔着一段村路。但挨着它的是一片“树林子”。那林子很大,很大;其间有荒芜了的河流,有野草齐腰的小丘,还有青苔遍生的石洞,假山石;以及一个接一个的废塘,圆明园废墟的遗迹无处不在。探究起来,这也是自己所以不顾一切,住进圆明园来的原因吧。当然,这只能算一个原因。
也许有必要先论述一番,这“褔缘门”村给我的印象。这一村子其实与北京周边城乡结合部的所有村镇并无两样,一条贯穿南北的村马路,农家的四合院依路两边聚集。小商店小馆子小粮油店以及一早一晚小商小贩摊沿路散落。但在某个店铺门前,则能看到设计前卫的“某某画展”,或者手绘急就成的什么“摇滚乐”演唱的布告。若沿村路走下去,在来来往往人群中随时还能发现梳着辫子或者蓄着胡子、穿束怪怪的年青人,他们身边时不时相伴着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女孩。诸如此类,预示着它又非一般的京城村镇。
在村马路中段与一胡同口,有处青砖灰瓦房,又高大又气派,凡人进村后即可瞧见,它就是村里唯一的公共厕所。但若你我进去“方便”的话,则将马上面对尿屙满地,臭气熏天的情形,让人简直无法插足。我今天进去后,居然在其污秽墙面上看到了一张半撕半留着的招贴,内中“XX画展、敬请光临”的美术字体以及肉肉女人体片断清晰可见。也不知是村里画家故意搞笑,还是恶作剧。因着此,使我在哗哗”放松“的同时,不觉哑然失笑。一时,仿佛周遭的污秽恶臭都不复存在了。谁说艺术没有力量?始信之。

七月十九日 (阴有雨)

在村里这几天住下来,方知在此独立生活的不易。以前在老家时,要么在父母家里,要么在单位的寝室,生活的基本设施都是现成的,不用费劲,在北京学院里读书更是如此。可现在呢,房东只提供一张木板床和桌子,(至于床和桌之破旧,则就甭提了。)个人生活包括画室的用品全得自己来。昨天我去学院那边取自行车时,对此还稀里糊涂。今天,当将这间租房改为画室时才感到,原来自己还需要操办那么多东西;花钱不用说,单是从上午一大早开始忙直到傍晚,就够人受了。当傍晚自己总算忙出个眉目,然后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只是一个劲地喘粗气时,从上面的房东家厨房间正传出他们用柴火做饭的暴裂声,以及火光一窜窜;由此,让我蓦地意识到忙碌一天,自己居然忽略了在此怎么做饭一桩大事。大概在潜意识里还以为有什么食堂等着我呢。——哎真是的,真是的!我不由得连连拍着脑袋,满脸的懊恼地自言自语,这独自出门在外生活之烦之琐碎。所谓“麻雀虽小,五脏具全”,柴米油盐开门七件事,现在同样是一件不能少!便想起前天搬来时,房东与我聊起过的去年住在这院内的一个画家,他干脆不吃饭。将村里一家小馆子当作食堂,每天赊着账地吃,待到月末结帐,身上的钱不够,就去卖衣卖书。那天自己还与房东一样,感叹这位老兄生活过得太糊涂,这下我可理解他了。
随之想想,既然自己也下定决心来此“落草”了,一切就得好好去面对。至于今晚——我尽可以去前村的小商店买几个馒头和香肠暂作解决。由此又产生一个问题,那小店所卖的都是干馒头,我现在都没办法加热它们呀,除非啃干馒头。一想到“馒头”的事,脑子里则又想起几月前,我先来此探路时,有个画家说过的话,他说现在他,每天要是能够饱饱地吃上几个馒头,已经幸福死了。当时那位不经意几句大实话,曾给过我很深地震动。这是“落草为寇”首先要付出的代价吗?也许?
那么,让我就从啃干馒头的幸福开始。

原始链接:http://blog.cl2000.com/article.php?uid-465-tid-3573.html
转自:57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