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专题游记:两小时扫描圆明园 |
[游记]专题游记:两小时扫描圆明园 |
2007-07-16 sxxsy.com |
专题游记:两小时扫描圆明园 开篇资料: 圆明园1709年兴建,1860年焚毁,仅存151年。原有面积5200亩,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园内100多个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圆明园由于兼备中、日、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18日,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余烟月余不息,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入侵北京,圆明园遗址遭彻底破坏。进入民国年间,遗址无人看护,各派军阀乃至许多富户都到此搬运石料建墓修园,一二十年间前来盗运的马车络绎不绝,残园成了“石料场”。 圆明园文物百年来长期在欧美市场上展览出售。直至1987年,纽约市场上还出现过拍卖圆明园喷泉时钟等物件的报道。 行动开始---- 入秋时节,谴差京城,住处距圆明园仅半小时车程。一日得便,整装重游时隔十六载的故地,十点入园,十二点出园,包里的相片存储器已经塞满了沉重,悲愤与屈辱难于言表… 1,残园秋色行走园中,秋意正浓。若大园子,残旧空寂,游客稀疏,属旅游冷线。偶遇行人,乃中老年健身者,蹒跚缓行,感觉平添了几分暮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防渗工程 圆明园水面广阔但日渐萎缩。年初,由国家环保总局引发的一场防渗与反防渗争议,闹得沸沸扬扬,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几千万银子投入效果有待后人评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湖面孤舟(一) 圆明园经营管理者意在做活水面文章,调动人气,无奈与园内寂静凄美的氛围大相径庭,外地人不愿来,北京人没心情。在来园途中,“的哥”问我,咋来这儿?随口列一堆京城古迹.我无言,心想,可能被当成不懂审美的人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湖面孤舟(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石拱残桥 圆明园盛时,园内建有石、砖、木结构的各式圆林桥梁一百余座,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及后来的破坏,现仅存此单孔石拱残桥。荡舟其中,可有好心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一路拾遗(一) 遗址残迹,随处散落,编着号的破石雕,中西合璧格调清晰可辨,它们或躺或立,或浸泡水中,状似有形生命,哀怨地诉说当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一路拾遗(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8,一路拾遗(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9,一路拾遗(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0,一路拾遗(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1,一路拾遗(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2,一路拾遗(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3,“清”水断流(一)西洋楼遗址的莲花台喷水景观,精巧极致,可以想象,1780年落成时的水声鼓声礼炮声,皇帝爷们肯定乐坏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4,“清”水断流(二) 莲花台喷水的过水道,焚毁后的水道断了流,不久清王朝也断后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5,破损十字(一) “远瀛观”----圆明园的主体建筑群,筑于高台,精美华丽,气势不凡,毁废后的骨架,重重叠叠,沧桑悲怆,恰似一副副飘摇欲坠的十字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6,破损十字(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7,破损十字(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8,破损十字(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9,破损十字(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0,破损十字(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1,破损十字(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2,忧国情怀(一) 爱国必先忧国!凝重的镜头捕捉到一群大学生,正在遗迹的环绕中慷慨激昂宣示着,昭示一颗颗炽热的爱国心,令旁观者动容,但不知坐在石雕上的听者感觉如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3,忧国情怀(二) 毁损变形的石狮,也在聍听爱国主义读本传来的声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转自:http://www.sxxsy.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6&id=665&Star=12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