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绝转载。 某家店铺门口,遇到了曾经带领我们爬上明永冰川的导游小和,点点头,打个招呼客气几句,背过身偷笑,我终于也在这里有了熟人,可以路遇可以寒暄,可以令古城不再陌生。 于是我穿行起来时,便有了几分轻车熟路的洋洋得意,还起价来也就俨然一付“老油条”状。只可惜我这根还没炸得太熟,钻得几钻,立马不知身在何处。 最离谱的是,我自信满满地打算从兴安市场出城去打车,结果一路迷到了南门,让的士司机小宰一把。 更加离谱的是,我这一迷路不打紧,竟迷到了一户人家门口。这户人家小巧的石门紧闭着,什么也看不到。我却清楚地记得,两年前这里有条长木凳,上面坐着一对老夫妻在晒太阳。我盯着他们看了好久,流着艳羡的口水,诚心诚意祈求上天也给我这样一个黄昏。 总有意外在转角处埋伏,等待着我们一回首时的惊喜。我原以为,那个门口是桃花源的所在,露出一角给我看了便会隐没。老天待我,实在不薄。 呆得时间长了,古城的华丽外衣便会一天天褪色。这样好,让我愈加看清它的天然清隽。 小桥啦,流水啦,鸟语啦,花香啦,水边嫩柳,水中灯影,丽江古城在我眼前一天一天上演着一出给全世界看的戏,看得人如痴如醉,演的人也渐渐分不清孰幻孰真。我把目光移开,投向在后台的人们。 街上最好看的,是在阳光下打瞌睡、下象棋的男人。睡也睡得一本正经,下也下得认认真真。这场觉,这局棋,他们投入到忘我,更别说那些好奇的目光和艳羡的神情。 店铺里最可喜的,是精明而任性的生意人。我挎包的皮带坏了,想换一条,城北走到城南,皮匠们一概拒绝。繁华处的外地人只是摇头,冷僻处的古城人却直接了当:“没空换。”好一个小皮匠,全不想我的面子问题。闷闷不乐了半天,最后还是笑了,爱他率性而为的那份天真。 水边最有趣的,是熟练洗衣的男人们。从白发苍苍的老头到顽皮脱跳的小孩,蹲在泉水边,搓啊揉啊,只要我一眼看去,他们必会抬头来盯回我不耐烦的一眼。同样是洗衣,女人们绝不会抬头。男子百事不管,女人件件操心,这个古老的风俗怕就是这样一代代地传承下来的。 人心比风景好看,不过看多了也蛮累,所以最好是交叉着看。丽江古城正好可以提供精彩的人心和风景,想不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都难。 进出客栈时会经过一间小店,门口挂着几大串风铃。这个店,卖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从来没看过它做成一笔生意,倒是某天清晨看到店主拉着一双儿女跑到隔壁客栈台阶上摆POSS,供人拍照,阳光下他眯起眼,好声好气对儿女说:“来,过来,照个相回去给爷爷奶奶看看哦。”话音糯糯的,一听就是台湾腔。 原来他大大有名,店窗上贴了一堆报道他的报纸。仿佛是个什么什么来历的台湾人,因为喜欢丽江而在这里定居下来。 这个人已经完全融入丽江古城,每天清早我出门时他的店门都紧闭着,晚上回来时也紧闭着,只有一个大风铃挂在店外。我来来回回都给它敲上一敲,叮叮叮,早上是通知店主起床,晚上是吵一吵店主。声音细细碎碎的,悠远而寂寞。 这个店主,有一日看他与人在店内高谈阔论,依稀听来,高深莫测,似乎有老子,又似乎提到周易,一头雾水地钻出狭窄幽暗的店,阳光可是格外明亮、简单。 丽江容得下这些人。 这也许就是我们一再要回到丽江的原因吧? 懒散和疏狂哪里都可以,可是一大帮子人抱成一团懒而狂,还各自相安无事,还有地方提供最佳环境,有人维护这堆懒狂人,这种地方,才是天堂。 或者说,天堂的模拟版。 我们大家成群结队地,不就是想到这个模拟天堂里,放纵一下,享受那些本该属于我们的,一生下来就应该拥有的,蓝天和阳光吗? 听说,只是听说,丽江政府要把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