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视觉日记胡子 |
[游记]视觉日记胡子 |
2007-11-27 tom.com |
1860年,英国人在圆明园放了几把火,象过年一样,能拿的都拿走了,不能拿的,比如12铜相首也拆了拿了,据说柱头都搬走了几墩。英国人是清朝的征服者,清朝的圆明园就成了英国人的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北京就成了八国联军的北京,闹闹哄哄的折腾了好一阵子。 圆明园被蹂躏了多少次?没人统计得出来。北京人把她当风景,不过想来也曾经当作出气筒,毕竟是腐败清王朝奴役劳动人民的铁证么,于是鞭挞一番,忘记了这是前辈的血汗。外地人当她是名胜,是一定要来开拓下眼界的,看看当年达官贵人的迪斯尼是什么场面,身处其中,不自觉的哆嗦了起来,好像自己飞黄腾达了一样,一定又想起已经到过长城,是个好汉。好汉们就一定要吧圆明园踩在脚下,留下征服过的证据,以便将来回味,你拥我挤,废墟活脱成了猴山。相信再过10几年,好汉们看照片的时候,一定搞不清当年自己在想什么。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圆明园是谁烧的,想起那个成了经典的笑话: “向毛主席保证,不是我干的。” 9月15日是全民国防教育日,北京圆明园当天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新民网9月19日晚在某论坛发现一网友发帖称,国防教育日许多游客在圆明园上下攀爬,并拍摄了许多现场照片。 >>>事件图库 2007年9月20日,圆明园首次公开了代表圆明园的标识。 圆明园标识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先生设计的,他把中国玉玺的篆体字作为圆明园标识造型的设计元素,采用“圆明园”三个字的篆体,并将其演化成圆明园的标志性遗址“大水法”。 作为圆明园的形象标志,采用传统的“中国红”进行勾勒,表现了圆明园在中国人心中的典型特征。圆明园标识的确立是圆明园发展史上的重要见证。此次标识的揭幕,不仅标志着以圆明园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品牌的诞生,也是圆明园品牌内涵的完美诠释,是社会大众认知圆明园的一个代表符号。 从来没有哪座花园像圆明园那样,承载了如此严峻的文化语义。它生前曾是皇帝私人享乐的喜剧,而在死后却转向了无尽的公共悲剧。 从花园的废墟里,诞生了崭新的国族信念,它逾越满汉之间的深仇大恨,转型为一种全新的大中华国族主义,进而成为20世纪后半叶的核心价值。 >>>朱大可:大中华国族主义在圆明园废墟中升华 "澳门赌王"6910万港元购回圆明园铜马首捐国家 颐和园内被毁前的文昌阁(三层,楼顶大钟指向6点30分。据推测这张照片可能就是在此阁被毁当天或前一天拍摄的)
|
转自:http://newblog.tom.com/liushengmanga/article/438.html30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