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宝云阁(铜亭)景点介绍

[游记][北京]-宝云阁(铜亭)景点介绍

2007-08-09    

宝云阁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上,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外观似一座四方亭子,因全部用铜铸成,故又称“金殿”。阁通高7.55米,重约207吨。外形仿照木结构建筑的样式,重檐歇山顶。殿构件柱、梁、椽、瓦、脊吻兽,连匾额等都像木结构。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坐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

宝云阁内原有铜铸佛像,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焚情漪园,铜亭虽幸免于难,但亭内的陈设却被掳掠一空,铜制门窗也遭到严重破坏。亭内现存一张铜铸供桌,重约2吨,曾给侵华日军抢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才从天津追回,放归原处。

在这稀世铜阁的内壁上,镌刻着四个人的名字:杨国柱、张成、韩忠、高永固,可能是此铜阁的铸造人。这个铜阁是采用失蜡法熔模铸造的。这种铸造法是我国古代三大铸造技术之一。据考证,这种铸造法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唐、宋以后,更有较大发展,成为通常应用的一种铸造技术。随着失蜡铸造的日益发展,元代设立了出蜡局,专管失蜡铸造。到了清朝,内务府造办等处也专职设有失蜡工匠,铜阁内刻的这四个名字,极可能是专职的失蜡工匠。铸造时,工匠们要先将铜阁的各种大小构件分别铸造出来,然后再将各种构件连铸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铜阁。铸成这样一座宏丽奇特的铜阁,在我国熔模铸造史上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铜阁建成后,乾隆皇帝在阁前的牌坊上,书写了“侧峰横岭圣来参”的诗句。自此后的清朝统治时期,西藏喇嘛到达北京,常来这里念经祈祷,举行参拜仪式。阁后石壁上高约10米的周边莲框,就是诵经时悬挂佛像用的。

每到颐和园游览的国内外游客,只顾尽情欣赏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往往不知道在万寿山上还有这样一座“金殿”建筑杰作,殊为惜。

原始链接:http://www.xieyouji.com/xieyouji/china/beijing/attraction/2006/0723/52348.html
转自:24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