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多情最是无情水——颐和园小游记 |
[游记]多情最是无情水——颐和园小游记 |
2007-09-12 sina.com.cn |
周末,和朋友去了趟颐和园。前些年断断续续去过两次,都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个园子实在是太大了,一般逛不到一半就累得不行,打道回府了。这次又是这样。 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北郊,真够远啊,打车过去花了一百多,感觉这时间跟我坐公交车晃悠半个多小时去上班一样。颐和园,取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建成的一处大型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为我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留园)之一。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历时15年竣工,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颐和园是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长期居住的离宫,兼有行宫和苑林的双重功能。苑林区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 颐和园规模宏大,总面积达 294公顷,主要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其中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园中的长廊、石舫、佛香阁、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建筑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 “多情最是无情水”,我们知道水在园林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如果说园林中的山起的是分隔景点的作用,那么水则起到了连接各个景点的作用。有个问题,我和朋友争论了一路,那就是中央大湖的气派和曲径通幽的意境究竟孰优孰劣的问题。一般来说,皇家苑囿多用中央大湖,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中央大湖的好处是有气派,缺点是一览无余。皇家苑囿中亦有不用中央大湖的,如圆明园。虽然圆明园有一个福海,但福海比颐和园的昆明湖小多了。整个水系则是曲折迂回的河道,其移步换景之妙远不是中央大湖所能比拟的。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济南的大明湖。大明湖早年也是一个盘桓往复的河道,可惜后来被挖成了一个烟波浩淼的大湖。大则大矣,反而失去了当初的意境和韵味。 说到这里,不妨扯扯我的老本行。展读《红楼梦》,在描写大观园水系的文字里,从来没有出现过“湖”字,写到的只是“河”或者“池”。可以想见,大观园的水系也应该是一个迂回曲折的河道。书中写道贾母和刘姥姥从荇叶渚上船,过了港洞,到蘅芜苑下船,旁边没能坐船的人都“沿河随行”,可见河两边都是可以走人的。如果是中央大湖,人如何跟船?然而现在看到的大观园图,基本上都画成了中央大湖,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6ddf3701000bj03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