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清明二日行颐和园里走大圈

[游记]游记清明二日行颐和园里走大圈

2008-04-16    bj-zqjy.com

等级:知青文集作者

文章:366

积分:2076

注册:2008年1月20日

楼主

小大

个性首页 | 邮箱

[原创]游记 清明二日行 颐和园里走大圈

【 颐和园】里绕大圈

昨天名人故居的奔波,使我今天想略微的休息一下。便决定轻车熟路的到【颐和园】里走大圈。

早上五点半钟,便出发了,沿着西四环一直骑到北四环的火器营桥附近的【颐和园南如意宫门】。

休息日的早上不到七点钟,开始走大圈的人已经是络绎不绝。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一定有不少的人走过【颐和园】的大圈,坚持下来的一定不多,毕竟是比较的枯燥。

所谓的大圈,就是沿着【颐和园】的内墙走,再回到出发时的地点。也没有具体的丈量过距离,一般说如果不休息,不游览,要一个小时另十分钟。

今天时间充足,又想休息一下,享受假日的乐趣,便散步式的走大圈。

刚走到西堤边上的山脚,就看见几个熟悉的老人,正拿着从家里带来的猫食和水,在细心的喂着十几只猫。还轻轻地和它们交谈着。我早已听说,这是她们已经坚持十几年的雷打不动的习惯。即使偶尔有人没时间来,其他人的食物也是完全可以满足这些漂亮猫的需要,唯一没有了解的就是生活在颐和园里的这群猫,为什么公园没有专人饲养。

走到东宫门附近的水面的时候,看见不少的冬泳爱好者随着天气的转暖,已经开始长距离的游泳。看到他们既有不标准的蛙式,也有漂亮的自由泳。心里真的有些痒痒,如果穿着游泳裤,说不准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因为我是一个有十年冬泳历史的爱好者,现在还保留着北京市冬泳俱乐部发的证书,每年按时缴纳会费,当然只有两元钱。在每年三九的第一个星期天,去玉渊潭和十三陵水库,参加有几千人的冬泳表演赛,那个时候,冬泳是有组织的,也受媒体关注,经常的在报纸上,电视上宣传,我还在十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天,参加过两次从温泉到红石口的,一万两千米的秋泳比赛。时间分别是三个小时另二十分钟,三个小时另十分钟。然后从红石口骑车回到广安门。

后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了,北京的水紧张的迫在眉睫,野泳被禁止了。我也就顺水推舟的找一个借口,停止了一切的体育锻炼,腰围暴涨到三尺一,血糖也增加到餐后的22。为了健康的多享受几天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才开始新一轮的健身计划。骑行天下。我目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标鉴定生理上的基础。唯一可喜的是,没有用药物已经告别的糖尿病。

今天看到游泳的人群,便不由自主的凑上前去,反客为主的寒暄起来。带有自豪感的谈起不是好汉的当年勇。并疑惑地询问:在中外驰名的颐和园让如此的游泳吗。因为我知道颐和园的水,目前之所以清澈见底,是因为来自京密引水渠。而京密引水渠早就三令五申的禁止游泳。果不其然,当听说我当年也是冬泳爱好者的时候,感情的距离就一下拉近了,并牢骚满腹的说起,这里禁止游泳,比玉渊潭还要早,但是,有限的退休工资,高昂的室内游泳馆费用,是普通工薪阶层无法接受的,而且在大自然里游泳的乐趣,游玩后坐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聊天,那种精神的享受,是在室内游泳馆无法领略的。我十几年前,也是在春天以后,每天带着大号的脚蹼,游完两千米后才上班。所以十分理解他们此刻的心情。他们每天都在游人没有到来之前,尽情地享受一下游野泳的乐趣。我看到他们标准的自由泳的和蝶泳的姿势,就知道他们在这里游泳,也是冰冻三尺的功夫了。管理员在游客高峰之前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体谅着他们。

在北门,也就是佛香阁的后面平台上,更是各种健身活动的中心。有一个拍手的将近百人的队伍,我也没有看出什么奥妙,前面一个身穿阿迪达斯运动服的中年人领队,还有叫不出名字的乐曲伴奏,数百人的齐声拍手,节奏时快时慢,时响时弱,拍手的动作也是围绕着身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翻飞,我的感觉声音似乎和踢踏舞很近似。声音大的时候,惊的鸟雀都不敢停留。大家都十分的虔诚和认真。我也站在后面,情不自禁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用不同的姿势,不同的节奏拍了十分钟,但是也没感觉起到什么作用也许是还要心诚吧!

踢毽的花样翻新,也是让人艳羡的。有单人的表演,让一个毽子,像百灵鸟一样的围绕着自己身体盘旋,每招每式肯定都有成语典故一样的名称,只是我这个门外汉不了解罢了。有群体的相互传递,在传递中还相互的开着玩笑,看到他们其乐融融的样子,也有一两个外国友人参加进去,笨拙地动作,引来友善的笑声。

还有跳绳的人群,标准的体型,娴熟的动作,双摇跳,三摇跳,今天还有最引人瞩目的一对,是一个六旬以上的老人和一个也就是三十左右的靓丽的妇女在双人跳,老人一身雪白的运动服,白色的旅游鞋,女的一身鲜艳夺目的大红运动衣,把女性曲线显露的淋漓尽致。女同志垫起脚尖,双手轻轻地揽着老人的腰,微仰着头,一副太阳镜使人们无法看见到她那幸福而陶醉的眼神,脚尖也就离地寸余。速度之快,让人眼花缭乱,姿势优美,令所有的游客都伫足观望,不约而同地齐声数着数目。我真羡慕的有点嫉妒。

往上走,更大的场地,是跳舞者的天下。各种的乐曲交融在一起,有国标,有交谊舞,还有什么,我也是不会跳舞,真的叫不出名堂。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笑语中,唯一感受到的就是快乐。一个人拥有了快乐,,还需要什么呢!我有些目不暇接,也真的羡慕这些在快乐中健康地生活的人。

走到谐趣园的时候,远远地就听见悠扬的歌声。原来东边是一群老人合唱团在高声地唱着六七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只有几个口琴伴奏。从他们的装素,从他们选择的歌曲,从他们那近似于专业的歌声中不难想象他们以前所从事的工作。肯定是文职。

在西边一个偏僻的地点,有几个人,拿着大小不一的各种唢呐,交替吹奏着耳熟能详的民乐。

在南面几个萨克斯吹奏着【回家】,效果倒是适得其反,没有人离开,而是围着越来越多的欣赏者。

在普通的一个清晨,是这样环境典雅的小小谐趣园里,就能免费听到中西合璧的音乐,真的不枉此行啊!

在颐和园的东门,有些写地书的老人,龙飞凤舞的写着唐诗宋词,毛主席诗词,有双手同时写的,有倒着写的,还有一个老人,用一个硕大无比的泡沫笔,写着一米见方的篆字。各种的书法,各种的姿势,让外地来京的游客和国际友人称口叫绝,赞叹不已。也有的跃跃欲试地拿过泡沫笔,刚写下一个字,就自叹不如地把笔交还给主人。敢在颐和园里写地书的人,都是成竹在胸的人。否则像我这样的没有金刚钻的人,是绝对的没有这样的勇气。我倒是想起了散淡人和八千里路,如果他们在这里,也会博得阵阵掌声。

在昆明湖边到处都有像草根人生这样的摄影爱好者,数码相机的长长镜头,高低不一的三脚架,粗略的数数,不下二十多个,他们在抓拍着转瞬即逝的美景。我多想能够有一次在昆明湖边看见【中国北京知青网】的摄影爱好者,那将是多么一次美好的见面啊。

等我走到昆明湖边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租船了。脚踏船,电动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里飘荡,我要不是一个人,也真的想荡舟在湖里,放飞心情,畅谈感受,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啊。

十点钟才恋恋不舍的离开【颐和园南如意门】。虽然在今年去过N次的【颐和园】,唯有今天的感受不同。回到家里,睡醒午觉后,准备写清明三日行的第一天。

转自:http://www.bj-zqjy.com/dispbbs.asp?boardID=8&ID=4115&page=178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