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乐乐游记](五十)颐和园之铜牛 |
[游记][乐乐游记](五十)颐和园之铜牛 |
2008-06-10 xaonline.com |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而成,因镀有金又称之为“金牛 ”。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 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景观。 这只铜牛铸造,是我国古代用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我国古代雕刻,是以写意见长,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造形生动,而且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置于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艺术珍品。 颐和园体现出的铸造雕刻技术那是一流棒,这只巨大的镇水铁牛,每天都背着乾隆的铭文,形态逼真,光亮如新,憨厚可爱地接受千万游人的眷顾,人们止足争相与之留影。 这一艺术珍品当年也曾遭到英法侵略军的掠夺,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铜牛遭难民相救的故事。 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入北京城,侵占了颐和园。侵略者贪婪无度,掠夺成性,破坏园林,抢夺文物。镀金铜牛身上的金箔,也成为他们抢的目标。这伙儿魔鬼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一块剥金箔。铜牛在哭泣,湖水在落泪,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一个个义愤填膺,怒气冲天。后来又听说,金箔剥完之后,这伙魔鬼还打算将铜牛运出颐和园化铜卖钱,合伙分赃。民众们经过商议,决定挑选十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趁天黑夜静之时,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了昆明湖底。这一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昆明湖东堤没有留下一点痕迹。第二天,附近居民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了,洋鬼子寻不到破绽,真以为是上帝的安排,也就没有再寻找。 |
转自:http://forum.xaonline.com/forumUI/forumMainTopic.aspx?topicID=985915&forumID=1323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