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山之行 |
[游记]香山之行 |
2007-07-16 edu.cn |
来到软院已有两个月,作业的繁重,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对于季节的变迁,风俗景物的改变漠然不知。然而当第一片黄栌叶镶上金边,当第一片梧桐叶飘落于地,当西部的秋山染上酒后的红晕,我们仍会意识到秋意已浸入到我们的生活空间。“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为了放松心情,不负佳景,文化苑在10月29日组织了秋游活动——爬香山。说实话,香山我以前经常去,风景已经阅遍,可那时多是单人成行,结队而游没玩过。所以还是报名参加了。从软院到香山实在是一段艰险的路程,路途遥远,公车难乘,七点钟的集合,晃晃荡荡到香山时已接近十点。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何谓香山?主要说法有二:一是得名自最高峰的钟乳石,其形似香炉,称为香炉山,简称香山。二是得名自古时香山的杏花,花开时其香味使得此山成为名副其实的"香山"。入了正门,我们兵分两路,一拨走东门,一拨行北路,我觉得香山胜景尽在东路,文物古迹,亭台楼阁似星辰北斗散布山林之间。这里有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有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寺院“碧云寺”;有国内仅存的木质贴金“五百罗汉堂”;有迎接六世班禅的行宫“宗镜大昭之庙”;有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有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进驻北平最早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双清别墅;还有伟人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地--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只因我们两个女生体力有限,而中午爬至香山顶峰——香炉峰的任务又实在艰巨,不得不抄近路直接爬石阶走北路了。从北门过去走到乘坐缆车处前,首先看到的是眼镜湖,果真一左一右,大小相同的两个湖被中间一座白玉石桥连结在一起,颇像眼镜,石桥便是鼻架。一湖的左侧还有一个水帘洞,瀑布是人工的,所以水不会奔腾不息,游人躲在水帘后合影留念。可惜这里水不急山不高,又无石凳石椅,比不得孙大圣的“花果山水帘洞”,那里才是真正的洞天福地。离开水帘洞,我们踏上登山的征途,虽然枫叶部分已经红透,但已无暇欣赏美景。在那狭窄的台阶上,远望不知前途,后视不见来路,漫天黑地的尽是游客,黑压压,密麻麻;人行一寸,我挪一步,一路上全看台阶了。登山之人形形色色,从垂髫孩童到耄耋老人,从运动青年到当地山民。值得一提的是,路上还碰到一穿9厘米高跟鞋的女士兴致昂扬的爬山,丝毫不见疲惫,旁人经过她时免不了又回望一眼,原来回头率是可以这样增加的!爬至后来,我们已如行尸,大脑空空,疲惫不堪;数着台阶,只希望前面看到的平台是真正的终点,不要柳暗花明又一“路”了。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两路人胜利会师,然后心情又跌至冰谷,香炉峰(又名鬼见愁)上已无立锥之地,我们连歇脚的地方都找不到,无奈决定立刻下山寻找出路。为了避开人群,我们选择了一条下雨天被雨水冲刷出来的小道,崎岖蜿蜒于丛木荆棘之中。小道上尽是光滑的石头,一不小心就踩了空,滑入长满刺的灌木丛。我叫苦不迭,连滚带摔,滑稽狼狈的样子成了队友的笑料。自己以前总向往闲散的山林生活,倘若整天这样地爬山下山,这种闲逸不要也罢! W020061026539148558070 W020061026538940493971 W020061026538339315878 W020061026538338309330 |
转自:http://bbs.ss.pku.edu.cn/ss/index.php/8418/action_viewspace_itemid_3443.html2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