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北京印象之一:香山如此 |
[游记]原创北京印象之一:香山如此 |
2007-07-16 bbbar.com |
-- [原创]北京印象之一:香山如此 未来北京以前,香山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很神气的,尤其是在深秋,当满山的绿树红透了的时候,那种气势据说为数百年文人雅士所倾倒,迷醉于秋,沉醉于艳,失形于山。北京的朋友说,不去香山,没看香山的红叶,就好象没到过长城和故宫一样。就这样,香山成了古老北京的一个文化符号。 同许多人一样,我亦不能免俗。择个吉日,去看看吧。香山的得名,据说是因为最高峰上的那块钟乳石,酷似香炉,所以就叫了香炉山,简称香山。还有人说,古时(有多古,天知道!)山上遍植杏花,春来花开香气弥漫。杏花是怎样的一种香,是否弥漫了四野以至于成了香的山?我不知道。不过这山上山下多的是亭台楼阁和皇家的离宫别院,在欢歌艳舞、娇媚喘息之际,错把脂粉当花香,这样的失真有的是。所以,香的山,那也许只是文人的醉眼迷离吧,多少带了些醋意的浪漫气息,远不如香炉山来得真切。 我去拜山,恰逢九九重阳,是个周一。电视新闻里说,这一阵香山人流如蚁,上个台阶竟然都要三四十秒工夫,人挤人,人跟人,人看人,满山遍野都是人,哪里还能顾得上看风景?周一了,大概不会那么拥挤了吧?岂不知,香山脚下,居然宛如巨大的农贸市场,弥漫着再亲切不过的世俗气息。一溜两行,小摊小贩们殷勤地招呼着生意,烤白薯、炒毛栗、爆米花、煎香肠、新鲜出锅的冰糖葫芦,还有南方的甘蔗、廉价的手杖、塑封了的十二生肖红叶等等,无不刺激着人的欲望。而这样的场景,也只在家乡农闲过会时才能看到。莫非京城的老百姓把香山红叶节当成了他们的另一种意义上的逢集过会?真好似一幕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这个季节的香山,赏红叶倒在其次,要的就是这样的热闹和无处不在的拥挤了。试想一下,在古老的北京,还有哪一处风景能够这么热闹非凡?恐怕除了香山,也惟有香山如此了。 我一直在想,海拔仅557米的香山,吸引人的到底是什么呢?与那些动辄四五千米乃至七八千米的西部大山们相比,香山简直太微不足道了,往大了说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土丘。就是这样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土丘,因为注入了文化的活力,数百年来竟然如此引人注目。自元明清以降,北京成了泱泱大国的中心,而香山的发迹,也与此密不可分。且不说山上山下的那些亭台楼阁,涓涓细流里也似乎流淌着更多的肃杀。喏大一个京城,放眼四野,身边也就这么一个可以勉强称得上山的山,过去是达官贵人的离苑,当平民百姓可以随时随地行走的时候,香山也就从高贵的云端跌落到了人间,还原了它的天然属性。这是历史的进步。所以,世俗化了的香山成了京城百姓身边最亲近的一个游乐场,成了放置在家门口的一个硕大的天然盆景,成了残留在老北京心目中最后一丝关于田园山水的记忆。而登山,看似汗流浃背,把自己搞得腰酸腿乏,实际上也是一种身心的彻底放松,是一种现代人健康的生活方式。 曾经和西安的朋友谈起香山,谈起山上的那些红叶是怎样的醉人。朋友对我说,秦岭的秋天那才叫美呢!漫山遍野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板,高挂如白练的瀑布,蜿蜒的林间小溪,隐隐中的云际寺,处处幽静地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你难道不记得那片草甸,那抹夕阳的余辉和红透天际的晨曦?”想起来了,我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的,曾经的记忆怎么会这么快就湮没了呢?京城所居,波澜不兴,在平淡中无名烦恼,在无名的烦恼之后复归平淡,一秒又一秒,走过秋与冬。醉于这样的平淡,宛如平常一首歌,它是属于我们的天籁吗? 香山与秦岭,在属于我的世界的两端,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我在秦岭之巅,触摸香山之秀。我在香山,依稀看见了草绿盈尺、野花铺垫的的平和梁,还有光头山上的那顶小帐。我站在天地之间,只是很小很小微不足道的一个逗号而已。 |
转自:http://www.bbbar.com/bbs/TopicOther.asp?t=5&BoardID=4&id=2298819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