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山之行 |
[游记]香山之行 |
2007-07-16 sina.com.cn |
昨天跟一位同学到香山玩儿了一趟,很久没有出去走走了,虽然天气还不是很凉爽,但是换换心情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香山在北京西郊,离住的地方不能算很远,但是上次去距离现在也得6、7年了,就好像是第一次去一样充满了幻想与企盼。 那年是中学学校组织的,以大帮子人稀里糊涂的被放在山脚下,然后稀里糊涂的就从西北坡的野道网上爬,今天总算走正门了,让我还感慨了一下:香山居然也要门票:) 大门应该是这几年新修的吧,挺大挺气派的,本来想就着大门照张像,可是怎么也比不开人,所以只照了几个字,有点遗憾。 刚进门的时候是上午9点多,还算不太热,一进门看到的一个大殿太气派了,颜色倍儿鲜活,新刷的油吧。 其实最吸引我的还不是房子刷的有多新,是那块写着“勤政殿”的匾额,旁边写了满文,我一看就“爱”上了。 tusaki kecere tuoja 然后基本上就开始爬山了,怎么说呢,那叫一个累啊,当时真是够受的,香山其实不算太高吧,都这么累的哼,泰山咋办阿。一路上见到有能停下的地方必歇,实在累啊,又热,拿着的一块毛巾手绢被我每次拧每次都像水洗的似的,汗都出透了。 沿途村民背上来的雪糕矿泉水成了救命仙丹,矿泉水的价格被叫到了4块,不过这是村民里最黑的,往山上以后,村民都买3块一瓶,感慨了一下那年爬山的时候,半山腰上一个老农,一瓶矿泉水开价5块。相对于雪糕,只要1块,其实也只是白糖泡水罢了,不过身上腾腾的冒着热气,吃点儿冰块儿也挺舒服的。 沿途上上下下的人可是不老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旅游的有健身的有卖东西的,旅游的都是哗哗的流汗,不时有光着膀子的,有的人也拿块手巾,那叫一个热阿。然后还有一大批陆军学员也在登山,看着他们的表情和肩上没带星的肩章,不免让我想起LR来了。哎…… 在休息了几劲儿之后我们终于登上香炉峰了,本来想在山顶照些照片,但是不爽,远处一片雾气昭昭,山下啥样基本上看不见。转过头想照一下刻着“香炉峰”的那块石头,哎,又是那么多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算了不照了。倒是快到山顶的两段木制楼梯吸引了我,并行与人工开凿的石路从山侧探出来,避开了繁茂的树叶,一阵阵的风真是非常凉爽。 脚下的木梯 一直向上 这是当时山上能看到的最透亮最好看的景色:)( 眼前的树叶,以前有在旅游的地方采集树叶的习惯,不知不觉的这种习惯没有了,是不是年纪大了的关系阿? 在山顶上稍微转悠了一会儿,除了人什么也看不见,我们便往山下走了,还是下山快,用了30多分钟吧大概就下来了,不过据说人家最快的人上山只用23分钟…… 山下的景色其实比山上不差,也加上这会儿太阳出来了,真不知道原来香山有这么好的景色。 我们现在山下的一个餐厅吃了顿饭 这顿饭吃的……唉,贵不说,要什么没什么,点了4样一样没有,服务态度还挺差,心想明儿再来的话宁可自己带面包也不上它这儿来了。 吃饭之余环顾四周,环境倒是蛮好的,草地、大树,顺手来了几张。 绿绿的草,远处的几块石头是不是有时候还有流水阿,真不错的环境 吃完饭我们往西走,好像是一座公园一样,石头路,松树,伴着徐徐微风,挺惬意的。 除了刚才吃饭的地方,我们又发现了绿地和花草,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植物了。 大片的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儿 渐渐的我们走到了一座建筑前面,看介绍原来这里叫“昭庙”,简单说就是乾隆爷当年为班禅六世来京朝见所修的行宫。 前面有一座大牌楼,前后各有字刻在上面,这是公园里我见到的第二处有满文的地方,我赶快把它拍了下来。 很气派 牌楼后面的字 牌楼前面的字,前后都用 满、汉、藏、蒙四种文字书写。 再往前绕就基本上要出去了,临出去的时候,几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吸引了我,高高直直的,她曾经跟我说过,最喜欢那种高大的树木,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情,我拍下了几棵我觉得她会喜欢的树。 在正门里面靠右手的地方有一个旁门,在几棵松树的映衬下让我忍不住又拿起了相机。 总算出来了,离开的时候是两点多,经过吃饭和散步,我的体力基本上已经恢复了,不过还是略有遗憾,因为本来还想探访一下香山脚下那个300多年的弓箭制作坊呢,哎,以后有机会打听清楚了再去吧。 回去的路上。 |
原始链接:http://blog.sina.com.cn/u/58e037160100052k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8e037160100052k2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