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古城听来的游记 |
[游记]丽江古城听来的游记 |
2008-01-03 xici.net |
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从云南归来,向我讲了那里的许多故事,从西双版纳的傣族风情,到少数民族山寨人的热情好客,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所描述的丽江古城。 以前,我所知道的丽江,多是书本中的——她地处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区交汇处,是我国古代南方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有800多年的历史。 丽江有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那里劈石建城,凿石为家,全村人居住在一块石头上,名叫宝山石头城;那里有国家级保护文物白沙壁画;有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纳西洞经音乐......丽江也因此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载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的名城。 在朋友的描述中,我眼前慢慢展开一幅画卷!那是书本上不曾有的! 踏入丽江,脚下是光滑晶亮的五彩石的路面,岸边杨柳低垂,路边的过是由木板搭起来的,河水潺潺流着,幽幽地向人诉说着古城的历史。 太阳照在石板路上,泛起一层青光,街两边屋檐高挑,高楼错落有致!散淡的游人在街头逛着,却少见当地人。偶尔会有勤劳的纳西族妇女走过,她们头上戴着蓝色帽子,腰间系着一件肥大的蓝棉布围裙,背上披着带有七个圆孔的羊毛披肩,据当地人说:这叫做肩挑日月,身披七星。据说纳西族的男人心灵手巧,很多纳西族男人种花养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是不干家务和农活,所有重活都压在女人的双肩上。 大石桥是城中的一座古桥,古朴幽雅,桥体两侧长满了青苔和野草,美的像画一样。据说这座桥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站在小桥上,望着悠悠流水,静静地聆听“布农铃”叮叮咚咚的声音,看河水潺潺流过,横亘在石板路和民居前的木板桥泛着青光,在宁静与动态中感受古城的历史与现在。 布农铃是用木头做的,上面涂有纳西族的各种图案或东巴文字,在底部挂上一个铃铛或是核桃,不是特别响,但听起来格外舒服悦耳,很适合作挂饰。 我想像自己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丽江古城里游荡,遇见纳西族少年,再和他们攀谈几句。一个下午就悄然过去,什么都不想,任由时间流淌,逝去的是光阴,拥有的是幸福,在丽江,生活可以悠闲而又坦然。 到了晚上,我们可以去研纳西古乐会去听听纳西古乐,每晚都有宣科先生主持,这个幽默风趣的老先生甚至能够用英文介绍纳西古乐,还愿意将自己27年的牢狱生涯挂在嘴边。 夜色最浓的时候,如果我睡不着,就去看丽江的夜,去找一家小酒馆,踏上木板楼,找一个窗口的位置坐下,眼望窗外的古城,如果刚好下雨,就可以欣赏到雨夜的丽江古城,迷蒙烟雨中,有暖洋洋的红灯笼一排排挂着,像是在守侯着每一位路人。 杜尚说,艺术为什么不是生活本身?在都市我们生活得紧张又充实有目标。在丽江,你的生活可以十分简单、十分放松。在这里,你可以像杜尚一样宣称:我喜欢呼吸甚于喜欢工作。 向往丽江,心驰神往的丽江!如果你是一张南国的画卷,我希望我能一睹你芳容!希望你早一天将你的美丽铺展在我的面前…… |
转自:http://www.xici.net/b134920/d11945924.htm2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