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游记:一年四季爬香山 |
[游记]北京游记:一年四季爬香山 |
2007-10-30 gzslw.com |
、胜点数不胜数。可惜的是,1860年和1900年,野蛮的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烧了圆明园、颐和园之后,香山名胜也没放过,多处古迹被烧毁。现在虽保存和修复了不少,但很多景点只剩遗址了。爬山的同时也可顺便欣赏一下香山的名胜古迹。 上山的路很多,大多数人都会从东门进,这是香山正门,是乾隆皇帝扩建静宜园时所建,现仍保存了原有形制。进的大门就是一个大牌楼,后面是一处宫殿建筑,金碧辉煌。这就是新修复的勤政殿,勤政殿原为皇帝召见公卿百僚的听政之所,以示他游玩时也不误国事。沿着绿树成荫的路上山就到了“玉华岫”,也叫玉华山庄,它位于山脉中部,是庭院型风景点,院内古树参天,榕树成行,泉流淙淙,亭台层层,是幽雅宜人的好去处。常有人在这里小憩,山风阵阵,凉爽舒适。再往上走有一处松鼠出没的地方,它们常常跳来跳去,捧着游人扔给它们的花生、瓜子或果子吃得香甜,那样子真是可爱非常。来爬山的人除了喂松鼠,还喂那些被遗弃在香山的猫,有人带来猫粮,牛奶以及各种吃食,一坚持就是几年。赶上孔雀缺水缺饲料,热心的登山人也会前去献上爱心,真是一些好心人。再往上就到了平台(香雾窟),香雾窟建在朝阳洞北上方的一个平台上,为园内殿宇建筑中最高一处,是静宜园28景之一,也已经修复了部分,这里是中间站,许多体力不支的人到此就打道回府了,其实这里才刚刚开始登顶。从平台到顶也有700多级台阶。没有登山基础的的人是会感到力不从心的。但乐趣也就在此时,经过3年,我现在已经不感到十分吃力了。山顶上比哪里都凉快,这就是人称“鬼见愁”的香炉峰。到了山顶,大家都很愉快,一边谈笑一边再做些其他的活动,以便缓解疲劳,舒展全身。在这里我也认识了许多朋友,虽然有的至今也不知道名字,但相逢就是缘分,又何必一定知道姓名呢? 我一直不知道香山名称的来源,据说原因有三。一是香山海拔557米,最高峰顶有一块巨大的乳峰石,形状像香炉,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炉中香烟袅袅上升,故名香炉山,简称香山。二是仿照江西庐山而来。李白名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庐山有香炉峰,香山仿香炉峰之名,故名香山。三是古时香山曾是杏花山,每年春季杏花开放,清香四溢。所以称香山。不管因何得名,在香炉峰上远眺,西山美景尽收眼底,盘山公路如玉带缠腰,昆明湖似一盆清水,紫禁城影影绰绰,一切都在你的脚下,人的心能不开朗而舒展吗?此时什么烦恼和不快都通通忘的一干二净了。 有勇气的人常常会走北路,就是索道下边的路,那是一条最艰苦的路,2千3百级台阶,几乎没有缓冲,我曾走过多次,但总觉得体力不支,挺羡慕那些体力好的人,他们虽然也是大汗淋漓,但许多人并不休息,几乎是一口气到顶,快的,只要十几分钟,当然大部分人,尤其是年龄大些的一般用30~40分钟的居多。不过那也是相当不错的了。 走这条路,就得进北门,北门外就是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寺院“碧云寺”;朋友来时也常陪着去。 碧云寺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层层殿堂依山叠起,每进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整个寺院,由山门至寺後石塔,高度相差一百馀米。在中轴线上的前几重佛殿屋本为明代遗物,内有佛塑佛雕,其中立於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三重大殿加上最高处的金刚宝座塔,都是值得鉴赏的。尤其是保存有国内仅存的木质贴金“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形态各异,极具特色;这里还有孙中山纪念堂和孙中山衣冠冢,上次连战来时也曾去这里瞻仰。如有机会再专门介绍碧云寺吧。总之很值得去看。 进北门不远就是眼镜湖,这是两个圆形的湖,中间有一桥,像个眼镜,湖边假山有水从上流下,人称水帘洞。池边有一方亭,是避暑歇凉的好去处。上边还有个孔雀园。不愿意走北路的人也有从中路上山的。先要经过清代乾隆四十五年(1780),为接待西藏班禅六世进京而特地修建的行宫“宗镜大昭之庙”,一般人称昭庙。它气势恢宏,全部建筑主要由牌坊、虹台和琉璃塔三部分组成。琉璃牌坊竖立于庙前,用彩色琉璃砖瓦和汉白玉石雕砌而成,匾额由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刻,为北京现存最宏伟、最精美的牌坊之一。昭庙的主体建筑,台高三丈,砖石基座,上建几十间殿宇,全部用黄铜镏金瓦覆顶,辉煌壮丽。其中央部位下凹,天井中立有四种文字书写的石碑,记述了建庙缘由。从昭庙出来,位于虹台西面山腰处,有一座七层八角密檐式的彩色琉璃宝塔。塔顶装
|
转自:http://www.gzslw.com/lysj/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011&Page=23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