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脚下话旗营 -- 旗营中的信仰 2006-08-19 11:27:17 大中小 满族人的先祖崇奉“萨满教”。“萨满教”也和其他宗教一亲友,有自然沿袭崇拜的基础,认为万物有灵,其中也包括十分让人们今天也不能理解的解释。“萨满教”认为世间分三层,上层为天,是光明,美、善最能表现的神界,下层为丑与恶果的地方,而中层则是我们人类、动物、植物、矿物等一切有生命力的生存的空间。人们在困惑时,请报有神通的萨满,用自己特殊的神法,恭请善神,安抚恶神,为人类祈福消灾,永世平安,达到人们所求的目的。 除满族外,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也同样信仰萨满教,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达斡尔族、赫哲族以及一部分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蒙古族,汉族人。 当顺治入关后,由于长期的和兄弟民族文化、民俗的接触,使满族成了一个信奉多神教的民族,这里面包括道教、儒教、佛教、黄教等。在健锐营的营房内,所供神灵多达二十多尊,如王奶奶、王三奶奶、灶王爷、土地爷、山神、龙王爷、孔子、如来佛、观世音、财神爷等,这当中,最为崇奉的是三国时期的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关云长。在京西外三营中,每一营,每一旗中都有自己的关帝庙,有的庙里有两位关帝,有的关帝塑像是坐着,手捋长髯,目观《春秋》像,有的骑在马上,此庙得名为“立马关帝”庙。 关云长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的结义兄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三结义,斩华雄、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捉放曹、战长沙等历史故事。有意思的是,关云长怎么从一名武将成为佛道两教中的显赫神祗呢?关云长败走麦城后,死后仅封“壮缪侯”,生前最高爵位是“汉寿亭侯”。自魏至唐,关云长影响并不大。到了宋朝,赵家江山不稳,战祸连年,统治者要树立一位历史上的英雄信物来做臣民崇敬的偶像,以振国威。而关云长在小说中的仁义勇猛的传说不仅得到了平民老百姓的崇敬和传颂,同时也受到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赏识。忠君报国,尚侠气,英勇善战的传闻正是统治者用来教育臣民的最好教材。于是,自宋朝以来,关云长先后被历代朝廷封为“忠惠公”,“武安王”,“显灵威勇英济王”。到了清朝,顺治皇帝对关云长敕封多达二十六个字,健锐营正黄旗大营中的关老爷庙是最大的,可以作为全营共奉的关圣帝庙宇,额楣上写有:“忠义神武灵佑佐通威显护国保氏精诚绥靖赞宣德关圣大帝。” 在旗堂里,关云长是万能之神。在旗兵心目中,关云长是“武圣人”,与“孔子孔圣人”并肩而立。旗营中的人及一切生命都由关云长主宰。关云长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佑商贾的“全能”法力。更重要的是,关云长的武艺高强鼓舞着旗营兵士的士气,起着激励官兵英勇作战的作用,旗营中有这样的话:“扫灭世间妖千万,英雄胜比刘关张。”忠君、爱国、尊纪是旗营教训的三大宗旨,旗营人在领俸银、禄米、节赏时,都会到想自己应效忠于国家,效忠于大清皇帝,对清廷的忠君训谕盲目信从,忠实不渝。这种封建的忠君思想一直持续到了辛亥革命的前夕。 此外,旗营内每家还有家祭的活动,一是祭祖,二是祭天。祭祖一事与其它民族大同小异,无需再述。而满族人祭天却与其它民族不同。旗营每户小院中都有一根索伦杆子,这种祭天专用的杆子是由健锐营各旗蓝翎长统计后,统一制作的。营中人称这支索伦杆了为“祖杆”或“通天杆”。索伦杆子立在院内东北角的一个石墩的孔中,上有锡斗,祭时,供物摆上,锡斗里放着食物,让神鸦和喜鹊、仙雀来享用。每家都有一人唱歌众人和,热烈而又严肃。 营中有祭天歌:“一进院门抬头看,影壁后面有神杆,这是满族摇钱树,喜鹊飞来神仙住。” 光绪年间,营里人也思想进步了,颇有改革、喜庆之日,多挂红灯笼,待到晚上,从山上往下看,旗营内红灯一片,极为壮观。 旗营人在供奉各路神仙的过程中,供品的摆设和贡品大多是“老三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