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香山之后 |
[游记]游香山之后 |
2008-06-27 sina.com.cn |
今天是毛主席诞辰纪念日,我以2004年的一篇游记纪念。 2004年10月26日,我在北京后勤学院搭乘老干部的车第一次游香山。 8点钟,汽车准时从万寿路出发。一辆骊山牌大客车,坐二十几个人显得很空。和老军人、老前辈们比,我的年龄显然是最小的了,当然,驾驶员除外。 搭车的有一位昆明来的中年妇女,我俩算是后勤学院的客人。还有一位摄影爱好者因为没有关系,我看见他付了一元钱车费,这是按规矩行事。 今天是霜降后的第一个活动日。听说,枫叶刚刚开始变红,要等到漫山红遍还需一段日子。好在这些老干部出游主要是登山,以锻炼为主并非赏景。每到周二,大伙儿相约外出,又像是例行公事一样。真要看红叶的,多是外地人和北京的居民、学生。 汽车很快从西四环转弯上了五环,经北京植物园大门,一直到了香山下的停车场,行车时间还不足半个小时。 下车后,我跟一位姓廖的叔叔,和那位昆明客人一块儿登山。其他老干部们上到半山处就停下来休息。 当登到半山腰时,我感到视线也升高了一两百米。这时向东望去,阳光下雾霭蒙蒙,淡淡的笼罩在整个北京城上空。透过薄薄的雾气,隐约可见中央电视台大楼和一幢幢高大建筑,一个个挺拔向上,像是争脱着要冲出雾气的压抑。顺势回看香山,只见远处山坡上已是红叶点点,一幅美丽的香山秋色画卷展现在眼前。 刚好用三十分钟,我们就登上了香山的最高点——香炉峰。在山顶一块立石上刻有“香炉峰”三个大字,大字旁注有:海拔高度为547米。香山在太行山以北、在燕山以南的边缘地带,是距北京最近的山。站在山顶远望,只见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给人一派山河壮丽的景象。 红叶还是远看为最佳,经阵阵山风轻轻吹动,一片片红叶在阳光下闪着亮亮的红点,着实好看。其实,红叶就是红枫树的叶子,还有圆形的黄栌树的叶子。要看红色的树叶,在秋天的山里都能见到,只是香山的名气大一些罢了。 在香炉峰停留不久,廖叔叔看着手表说:“我们该往山下走了。”他问我们:“去不去看双清别墅?时间是够用的。”“当然要去。”我脱口而出。人们都知道,双清别墅是毛主席进住北京城的第一站。应当说,双清别墅也是我敬慕已久的地方。只是我对香山了解的太少了,原来双清别墅就在香山公园内,这是我原先所不知道的。所以,当听到能看双清别墅时,我回答的就特干脆。昆明女客人也说:“要去。”于是,我们开始下山,从一个岔路口转向了去双清别墅的路。这段路上游人渐渐多了起来,听说话口音外地客人居多;这里的树木长得特别高大,一棵棵粗壮的松树、柏树都突显出特别的古老和苍劲;这里没有了山顶上太阳的直射,空气也有了一些凉爽和清新,路也开始变的平坦了。 在一块稍大的平坦处,有一个新修的古建筑——勤政殿。因有双清别墅的吸引,对那个大殿我只是瞟了一眼,所以也没管它到底是哪个皇帝用过的。 又经过两个弯路,一个真实的,在电视、电影里多次出现的——双清别墅出现在眼前。当看到“双清别墅”四个字时,让我感到格外亲切。这是毛主席由西柏坡进京后的第一个住处,当时,毛主席、党中央曾在此办公。 走进别墅的院门,首先看到一个大院子,院子的左侧有一个大鱼塘,鱼塘北边是一个六角小亭,亭子里有一个带靠背的木凳。这亭、这凳,应是国人大都熟悉的一景。只是当年坐在凳子上的读报人——毛主席,连同报纸上“南京解放”的字样,早已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在亭子围栏上坐过的毛岸英,也为国献身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当今,知道双清别墅的人,都应了解那段历史。亭子北面有三间正北朝南的平房,这就是双清别墅。 轻轻地走近小亭,细细地看着面前的简介牌。在这里,游人们都放慢了脚步,轻松愉快的游山,到此都表露出一种追忆和敬仰的心思。宁静的心情像是在学习、在读历史,或许是在思考:毛主席他老人家知道今日之中国吗? 来到平房,正迎着门的是放大了的毛主席读“南京解放”报纸的照片及简介。这里再次吸引着参观的人们慢慢地看、慢慢地读,读一段新中国诞生前的历史。走过简介牌,眼前看到的是,当年的原样陈设,在左侧的一间屋里放着一张木床、和已发白的被子;右侧一间里靠墙摆着老式皮沙发和藤椅,窗前宽大的办公桌上,放着毛主席曾经用过的电话机。这就是五十五年前,毛主席曾经用过的起居室兼办公室。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a283e01007v9d.html2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