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古城 |
[游记]丽江古城 |
2008-05-22 sina.com.cn |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坐落在巍巍的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临数十的良田沃野,海拔在2400米(上)。 这与沉思有何关系?小镇、炊烟、土木建筑、流水、豆腐作坊、铜器店,思想史在此地无踪无影。 古镇选址独具特点,布局上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优势,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使其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其街道布局也独具特点,以“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为风格,建筑物依山就水、错落有致。既没有森严的城墙,也没有相交的道路。这更显出古镇依山傍水,自然古朴的特点,创造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这里是纳西族的聚居区,最初由于古城处于滇川康藏交通要冲,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镇。自清代初叶以来,商旅云集,各路马帮往来不断,古镇便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城中建筑多为三坊一照壁式土木结构瓦房,街巷以西方街为中心四通八达,"家家流泉,户户垂柳",被称为"中国的威尼斯"。东巴文化是大研古城的精髓所在,东巴文化包括东巴教、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舞、东巴兵和东巴音乐。其中,记载着纳西族历史与神话的东巴经文是世界上唯一存留的活的象形文字。东巴经卷帙浩繁,国内外收藏的经书约二万余册,内容涉及语言文字、宗教民俗、历史文艺、天文历法、哲学等,综包罗万象,被称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半个世纪前,旅居丽江的俄国人顾彼得在其《被遗忘的王画》一书里,曾绘声绘色地讲述讲述古乐的感受:"这种音乐是地道的中国古典音乐,它矗超越时空,似于在描述这样一块乐土:在这里多么宁静、安谧;有着不灭的和平、大面。 古城没有城墙,据说是因当时的土司姓木,围城则困,因而忌讳造城墙。在古城内的玉河水系上,架有350多座形式各样风格独特的桥梁。其中,建于明清时期的锁翠桥、大石桥、万子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最为著名。丽江古城民居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井干式木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优点而形成。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木结构楼房,穿斗式结构,土坯墙,瓦屋顶.布局形式最为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类型.房屋注重局部装饰,如门窗饰以木雕图案,外廊小照壁用大理石装饰,大过梁的梁头雕成兽头,庭院采用鹅卵石或五花石铺装等,是功能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当你漫步其中,眼前呈现出一幅古朴,典雅,幽静的画面.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梯比,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一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风中摇弋。无数小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晃若迷宫。古城中店铺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那晶亮闪光的各式铜器及花样翻新,款式新颖的各色皮革时装,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擅长经营买卖的纳西妇女们沉着地讨价还价,一桩桩生意就在她们自信的笑容中作成了。在幽静的深巷里,不时看到身披七星披肩的纳西老人,或三五成群,玩着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或神态悠闲地在古城中漫步,或独坐在屋檐下,若有所思。在古城幽雅的环境里,人的心境顿时变得舒适而欢愉了。在敞开的院门中,你可以看到纳西人家的庭院里那争奇斗艳的各式花卉给你一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感受 古城中心,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一块方形街面,称四方街,这就是由于丽江地处滇川康藏交通要道的结合点。自清初,就有四方商旅来这里贸易,使丽江古城成为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艺品产地。四方街是大研镇的中心,象征着“权镇四方”,而“田方街”却是游人不应错过的所在,那里是丽江有名的贸易市场,身着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各族人民在此交易商品,是大研镇最热闹喧哗的地方。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030b801008ot5.html2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