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陌生的什刹海游记

[游记]陌生的什刹海游记

2008-06-10    bjhotel.cn

直到2002年的夏天,什刹海和后海还算是一片宁静,零星的几家酒吧露着门脸儿,透着清冷可怜劲儿,河面上时时飘游的琵琶声让人颇有身处秦淮之感,倒冲淡了吧间带来的西洋现代气。而在此之前,人们感受到的就是纯粹老北京的韵致,那会儿岸上有下象棋打牌的、拉胡琴儿唱戏的、吹大牛散步的、还有捞虾钓鱼的,再夹杂着蛐蛐知了的聒噪,景儿就齐了。可今年再去瞅瞅,两岸一片霓虹,酒吧比肩而立,伴着爵士和流行音乐的是汽车马达和喇叭的叫嚣,标着“胡同游”的人力三轮载着八方来客鱼贯穿梭,旁若无人,那垂柳纵有千种风月情、万般袅娜姿在这也是显得不和景了。这一切使曾经在那儿生活过的人不由地感到进入了一个“陌生化”的情境。

“陌生化”本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一个文论主张,后来布莱希特在戏剧表演理论中将其发扬了一下。前者要求文艺作品不同凡响,能给人带来新颖别致的审美体验,后者要求演员自身与角色之间拉开一段距离,形成一个关照,好以理性来更好地把握表演行为。套用一下“陌生化”的俄式学理逻辑,什刹海的酒吧一条街的确让它有了不同以往的“凡响”,的确让人置身在不同于过去的、异样风情的审美中。那么在布氏逻辑中,什刹海就是那个演员自身,酒吧一条街就成了角色,前者用其“名”经营着后者之“实”。这倒不是玩弄理论的把戏,而确实是天天上演的正戏。

什刹海原本是作为老北京的典型代表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而如今这名声却使它成了拿“泡吧”来标榜身份的人们的开发区,好替换掉被泡腻发酵的三里屯,那河岸边的青瓦绿树、夜空上的惠风明月就在灯红酒绿中退居为背景环境。按照布氏理论的逻辑,演员自身和角色之间间离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剧中角色的塑造,那么什刹海如今上演的这一出现代戏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酒吧更好的开下去。这显然是逻辑通顺而有悖于情理,但又是一个商业化的残酷现实。

在什刹海之“名”与酒吧街之“实”的间离过程中,实际不仅仅是良辰美景的表象变化,更有一种深层的文化品格的异化。当代的商业意识已经主动有力地占据了操纵什刹海运转的高地,酒吧只是战略布局中的一粒棋子,什刹海的真正悲哀也不在于那看似隐退的背景地位,而是它在商业下的自觉,在精神上与酒吧街的一致与默契。有所不同的是,什刹海极力抖落着不同于钢筋水泥建筑的传统外衣,使买卖行的精明嘴脸掩在制古作旧的时尚里不至于太张扬无忌。只是当胡同小院、雕梁画栋作为文化符号被兜售的时候,什刹海所代表的老北京的一种精气神儿———闲散与自得,就从商业经营中丧失掉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泡吧的人也好、逛景的人也罢,无论他们是真正欣赏老北京的韵致还是热衷于流行的时尚,都是无可厚非的,风雅从来都是要被追随和附庸的。可怕的是,什刹海丢掉闲散与自得,变从容吸引为主动迎合,拿不同于他物的特质取媚讨巧于世,正是一种自我身份的迷失,更是独立品格的沦丧。什刹海的“陌生”也就不仅仅在于如今喧闹的夜景,而是成为丢失精魂的遥远回忆。

转自:http://travel.bjhotel.cn/tour/Article/jcwj/jswh/whdg/308.shtml25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