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记丽江古城与束河古镇 |
[游记]记丽江古城与束河古镇 |
2008-05-22 blogbus.com |
2006-09-04十八学士和满月——记丽江古城与束河古镇 Tag:游记云南原创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十 八 学 士 站在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前, 我惊艳于它令人眩目的绝代风华。 眼前就是它的入口,五花石板铺路,清亮溪水绕城。一 路走来,酒肆餐馆的屋檐下串串灯笼火红;房前屋后的河道 中声声流水放歌,一时间恍若江南。但沿途无数卖东巴木 刻、扎染土布的店铺,河边美丽独特的木制花坛似乎又在提 醒我,它是独一无二的古城丽江。 脚下的路面凹凸不平,令人不得不低头细看:石头清洁 滑溜却斑痕累累,看来的确是历经了百年风霜的洗礼;想当 年,徐霞客便是脚踩这样的石板路入城的呀。 城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但一眼望去似乎入目皆游 客。直到我们行至古城的中心四方街,才见到几位身着传统 服饰的纳西族中老年妇女。她们穿的是一种长长的围裙式服 装,戴深蓝小帽,系百褶围腰,褂子过膝,外加坎肩。最有 特色的是她们的披肩:上面用丝线绣成两个大的圆布圈;四 周又缀有七个小的圆布圈,俗称“披星戴月”。 四方街据说是木氏土司让人仿照其印章,用五花石铺就 的一个约400平方米的方形露天广场。东行一百米,有一座石 拱桥,这就是负载古城市井交流和商贾往来数百年的古城众 桥之首——大石桥。因桥下河水中能看见玉龙雪山倒影,又 名映雪桥。 站在百年石桥上四望,我们突然发现一家依水而筑的清 雅客栈。进门细看:天井里阳光灿烂,绿意盎然;堂屋中有 泛红的案几,古旧的太师椅,还有八扇雕花窄门悄然伫立… …斜斜倚坐于傍水的“美人靠”,让人顿生在此终老之念。 “胖金妹”(纳西语‘姑娘’)一声“楼上请”把人引至二 楼。在那里,我们一眼相中了近水那面的一个房间;不为别 的,只为了能在汩汩的水声中入眠。 安顿下来后已是晚饭时间,于是出门寻找美食。我们坚 持入乡随俗,吃的时候便尽挑有地方特色的东西点:什么血 肠、吹肝、酥油茶、黄豆面、丽江粑粑、鸡豌豆凉粉、纳西 土豆饼……甚至一大盘叫水蜻蜓的虫子(就是蜻蜓的幼虫)。 鸡豌豆凉粉据说是用一种形似鸡眼的豌豆做成,呈青灰色, 加上酸辣调料,撒上一把蹦儿脆的黄豆,鲜香难忘。纳西土 豆饼则是用细细的土豆丝炸出来,外酥里嫩,我和同伴抢着 吃。到古城的第一顿晚饭,我们两个好吃嘴竟吃了三家馆 子;后来又在大研纳西古乐会的旁边发现找寻已久的过桥米 线,于是乎再来一顿宵夜……那个晚上,睡得安稳又充实。 据说到了丽江,若不去听一听宣科主持的纳西古乐,离 开时会带有深深的遗憾;又有人说,宣科的古乐会已经沾染 了太多的世俗之气,不听也罢。考虑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权,晚上八点,我们还是来到新义街积善巷,买了两瓶酸奶 含着吸管晃进了场。场内灯光幽暗,倒是舞台上一片辉煌 ——十几名鹤发童颜的老者身着缎面金花的长衫端坐台上; 眼似闭非闭,人似睡非睡,真有点道骨仙风的味道。舞台顶 梁上悬挂着十余张老人的遗像,那都是已经过逝的乐师。一 阵沉重如闷雷般的鼓声响起,刹那间时光流转千年……《八 卦》、《浪淘沙》、《水龙吟》、《山坡羊》,一曲曲从未 听过的古老音乐翩翩而来;芦管、胡拨、二簧、曲项琵琶、 十面云锣,一件件几近失传的乐器低吟浅唱…… 宣科,实是一张狂的才子,他的主持风格自成一派。幽 默风趣有之,嬉笑怒骂有之,谈古论今有之,针砭时弊有 之。我们坐在台下听他先汉语后英语地侃侃而谈,谈唐明皇 的霓裳羽衣曲,讲他的“音乐起源于恐惧论”;说小燕子的 无知者无畏,批FX根本不是东西……他在上面滔滔不绝,我 就在下面偷偷跟同伴打趣,说贫嘴这事儿,做好了就叫宣 科,做不好就叫张大民。 古城处处是酒吧。新华街的“樱花屋”,四方街的“骆 驼”,密士巷的“蓝页”……都早已是艳名远播。黄昏,白 天去各个景点游玩的人都回来了,华灯下人声鼎沸,水声喧 哗,常常要热闹到深夜。好不容易在四方街找到一间清净的 酒吧,最难得的是二楼上竟一个人也没有;我拿了两个垫 子,肆无忌惮地端着苏哩玛(丽江有名的特色酒)爬上了窗
|
转自:http://icecoffee.blogbus.com/logs/3229672.html4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