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双寺记(西北游之二) 那一天,我摇动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在山路匍匐,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次次的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六世达赖仓央嘉错     习惯了都市的繁华和喧嚣,我看中了青海的遥远和宁静。所以我选择没有游客的冬天开始我的青海之旅。抵达青海省会西宁的时候,已经是12月的月末,我一脚踏定寒冷的高原,恰好西北的第一场白雪缓缓飘落;我站在突如其来的雪花中,看着一层层的雪片落满身前身后,渐渐覆盖了道路和广场,竟然有些莫名的欣喜,我这件空闲了一年的羽绒服终于盼到顶风冒雪,终于用来抵御西北的彻骨风寒;我更喜欢任何形式的不期而遇,人也好,雪也罢,也许浪漫从此发生,并且在高原上渐行渐远,最好蔓延到我全部的旅程。     青海位于高远荒凉之地,西宁市的海拔也在2300米。从历史的现实主义角度分析,也正因为它的偏僻和荒蛮,为多民族发源和融合提供了宽容的大环境。在各民族不断发源和融合的过程中,很多在历史上具有独特位置的文明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诸如拉乙亥文化、柳湾文化、卡约文化、诺木洪文化,以及最近刚发掘出来的喇家文化,无一不充满神秘、充满传奇;还有都兰山下存在了三百多年后突然消失的吐古浑王国,公园四世纪建立的古国,只留下一座卜加古城默然无语;还有屹立在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岸边那座巨大的外星人遗址,在苍茫的怀头他拉草原上冷冷的注视着亘古不变的青藏高原。     而最能打动我情怀的是在起伏不平的崇山峻岭或者市廛通衢里巍峨睥睨的古寺。唐朝的诗人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只能说明那位“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流连在江南的奢华中乐而忘归,却终生未到过玉门关外广袤的荒蛮之地。其实,在青海,几乎到了“逢山建寺,族居有庙”的程度,还不包括青海藏族在土垣、山颠和树旁拜祭的“虎包”。在青海的乡村走过,不经意就能看到哈达飘扬、旗枪料峭的“虎包”,那是青海藏族人民心中无处不在的经堂。     没有人能说清楚经过了几千年的磨砺,从昆仑山吹来的寒风吹走了高原上所有能够改变的物质,吹远了古道,吹冷了激情,把人们的思绪吹得轻飘飘像青海湖上空飘来荡去的云缕,吹得欧亚次大陆高原精神世界一片空茫。这时候,宗教恍如安定人们心灵的一场白雪,在一个黑夜覆盖了世界屋脊。演绎到今天,藏传佛教的塔尔寺和青海回族的清真大寺在相距不到三十公里的地方相安遥望,用不同的方式佑护着相同的地域。在寂静的岁月里,清真大寺钟楼里恢宏的钟声,穿山越岭,在塔尔寺上空幽幽的荡漾。同样,塔尔寺的晨钟暮鼓,尤其是晚课时两排很长的大喇叭,呜呜的梵音和暮色一起,随炊烟袅袅漂浮在清真大寺周围。     我的第一站,就是朝拜位于西宁市中心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     是一个干旱少雨的秋天,青藏高原虽然到了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却因为缺乏雨水的滋润而显得越发的荒凉。往年海子边成片的油菜花稀疏的很,藏红花枯萎在童年的草原上,而往昔的青青草原容颜不再,连藏羚羊都找不到足以糊口的植被。这时候,一群衣衫褴褛的中亚人牵着几十匹骆驼在青海接天连地的茫茫戈壁里艰难的跋涉。其中一匹白色骆驼格外神采飞扬,骆驼背上驼着精装的《古兰经》和他们故乡的水、土。他们路过的市镇,人们莫不前来观看这匹颜色特别的骆驼,当然更是围观这些大眼卷须隆鼻缠头,煞是罕见的外国人。太阳快落山时,他们来到循化街子附近搭好帐篷贮备宿营,暮色苍茫中走失了骆驼,于是,点着火把来回寻找。找到天亮时,在一处凹地里发现走失的骆驼已变成石骆驼,嘴里吐着清泉。再看周围,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林木茂密。大家测试了水、土,与带来的水、土相同,便决定定居下来。     这是13世纪初的事情,带领族人远迁到青海循化的这两个人是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他们也是最早从中亚来到青海的穆斯林。为躲避统治者的迫害,兄弟二人率18个族人和45个同情者,牵一峰白骆驼,驮着经书和默罕默德的神灵,向东寻找安身之处,最后按照先知的指示,在循化繁衍生息。这是目前最早的关于伊斯兰教传播到青海的传说。     清真大寺位于西宁市繁华的东关大街南侧的闹市区,附近居民以回族为主,固定来到这里做礼拜的回民大约有8万之多,每逢星期五主麻日和尔德节教众达到空前的13万,能容纳这么多人,真配得上“大寺”这个称呼了。也正因此,它才能和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很巧合,我到达清真大寺也是一个黄昏,那天恰好是周末;之所以等到黄昏,是因为穆斯林在做礼拜时严禁异教徒进入。伊斯兰教义里很多教规比如女人头发不得暴露在阳光中、异教徒不得进入礼拜大殿等等较之佛教道教未免显得狭隘了。     现在看到的清真大寺是新旧建筑互相兼容的“双重”寺院,是中国殿堂式建筑和伊斯兰教特色建筑风格有机结合的典型。夕阳下,新建的拱门和两座高耸入云的钟楼拱卫着壮丽的大圆顶,三座建筑的高度都超过了45米,已经成为西宁市的标志。新礼拜堂圆顶上的伊斯兰新月标志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生光,仿佛昭示着这座穆斯林教堂至高无上的神圣。从大门进去就是被誉为西北第一殿的新礼拜堂,面积达到了接近2000平米,可以容纳4000多人在里面祷告。     清真大寺最吸引游客的不是外围这些具有中亚特色的新建筑,而是保存完好的古旧殿堂式建筑。“前三门”是大寺的原正门,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是明朝洪武年间保留至今的唯一旧迹,如今却被孤零零的遗落在清真大寺外新建临街楼房前面。“中五门”与“前三门”呈丁字形布置,是原来大寺的中门,过去除非穆斯林,其他人不允许进入中门。在中门的两侧有砖刻的建寺铭,四字韵文,记载了伊斯兰教在青海的传播历史。与“中五门”平行矗立的是两座左右对称的宣礼塔,礼拜时阿訇站在上面高声唱诵伊斯兰经文,一般人不得登楼下望。     大寺的中心建筑是名闻全国甚至世界伊斯兰国家的礼拜大殿。俗称“凤凰单展翅”的大殿面积为1136平方米,殿顶是三坡山檐,具有中国传统造式“明脊暗卷”古老的建筑风格。站在中门看去,给人留下古老苍劲的感觉。外壁全用特大号的大青砖砌成,坚实牢固,饱经600年风霜依然完好无损。前廊两侧各种图案精雕细刻,殿脊中心竖有三个金黄色经筒,灿烂夺目,大殿上装饰有金光灿灿的藏式馏金宝瓶。据说,中间的宝瓶是大殿修成后,由甘肃拉卜楞寺的僧众集资捐送的,为国内清真寺所仅有。殿门两侧是砖制九扇屏,上面是精巧的明式花草砖雕图,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去,依然透着古朴庄重,是典雅清秀、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殿堂门口及殿堂里面的地面皆铺以木板,更增添了几分庄重和朴素。     我在寺中4490平方米的院子里徜徉,已是暮色笼罩,寒风凛冽。大寺里阒无声响,没有游人,没有住持,也没有经声;西宁的暮色来得早,夜晚悄无声息的爬上大圆顶,爬上宣礼塔,越过“中五门”,越过我渺小的身影,渐渐把深深庭院和礼拜大殿淹没。我踩着穆斯林匍匐过的甬道快速前行,身后的大殿给了我莫大的威严和压力,四合的暮色中我竟然感觉到一种催促,一种告别。是夜色渐浓还是寒风呼啸,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宗教巨大的感召力在我脑海里轰鸣,我想到结束礼拜时大寺中涌出的数万名穆斯林,灵魂的洗礼让他们纯洁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悠长的诵经声让他们回到了先知的永恒家园;该是什么样的虔诚才能升到来世的天国,而来世,真的有这样壮观的清真大寺么?     也许我应该选择一个呵气成霜的清晨 ,或者选择一个凉爽适宜的季节;冬天的黄昏总让人格外依恋温暖,远处的灯火对孤独充满了诱惑。我走出清真大寺,忘记自己只是个冒昧的游客,我迈下台阶,像迈过滔滔的恒河,回首清真大寺,回首穆斯林铸就的巍峨,心中受到的震撼不知如何诉说。                              湟中塔尔寺     “宗喀巴大师的美誉遍覆三域,蔚蓝天空庄严殊胜之下,慈云如被、洁白无瑕的莲花山中,有其尊身诞生之处,它是第二蓝毗尼园,为普陀珞伽主达赖喇嘛与极乐刹主一切智班禅额尔德尼为主的许多大德亲临作加持的圣地,是具足明智,解脱二种功德善巧成就者自然聚会的修习圣地,是一切有情的福善所生的佛土,是普遍传称尊胜四方的大寺院-贡本贤巴林。”     “贡本贤巴林”就是藏语的塔尔寺。上面这段文字是藏文古籍《塔尔寺传》里歌颂宗喀巴大师的至尊表述,因为塔尔寺就建在宗喀巴的诞生地,与西藏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一起,合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的六大寺院。     出西宁南行不足三十公里,到达湟中县城,穿过县城所在地鲁沙尔镇,南面一角就是莲花山中安详静谧的塔尔寺。塔尔寺是一个很奇特的寺院,和其他的寺庙一条中轴线、一圈院墙围裹不同,塔尔寺是一处庞大的建筑群。穿过它巨大无匹的三洞山门,就可以看见著名的八宝如意塔,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 塔尔寺建寺600年来,在历代高僧大德和藏、蒙、土、汉等民族有识之士的策划赞助下,不断扩建并日臻形成以大金瓦殿为中心,以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和大拉让宫为重点的52座藏汉合璧的雄伟建筑群;这样气魄雄伟的寺院建筑群体不仅在黄教佛寺中独树一帜,在世界庙宇建筑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我到达的这个中午,塔尔寺的阳光灿烂无比,前一天覆盖庙宇的白雪在西北强烈阳光的照耀下正在消融。我跟随游人向里走,雪水泗流的通道上,虔诚的藏民信徒一步一匍匐的在泥泞和寒冷中跪拜,一直拜进不同的大殿里,拜在佛祖的座前,拜在一片诵经的呢喃声中。事实上,前来塔尔寺膜拜礼佛的不仅仅是青海和邻近青海的藏民,信奉黄教的土族人民也不辞路途遥远,到这里观瞻佛事。与藏族不同的是,土族属于净身礼佛,事先在家里沐浴更衣,一身洁净的前来礼佛,表示自己对佛祖的尊重;藏民却是污衣礼佛,不在乎事前的讲究,对他们而言,佛在内心,佛在自身,佛在千山万水中,修行的是内心而不是外表。我在释迦殿后的佛堂外,见到一对藏族母女,妈妈将近三十岁,女儿差不多六七岁,母女二人从距此六十多公里外的村子过来,三步一叩头,十步一匍匐,在路上走了四五天才赶到。小女孩跟在妈妈身后,匍匐时全身着地,站起时身上的雪水滴沥而下,小脸早就冻得红肿,衣服上已经分不清泥浆和布料,只有困顿的眼睛新奇的打量满院子匍拜的人群。     塔尔寺最著名的建筑是大金瓦殿,坐落在白象的对面,位居整座寺院的中心位置。这里是宗喀巴的佛诞地,里面供奉着宗喀巴三师徒的跌坐金身,礼佛的信徒都以来此膜拜为荣。大殿是完全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经廊上陈列着《甘珠尔》、《丹珠尔》、《宗喀巴师徒全集》三部藏文经典佛经,游人可以透过燃烧着的酥油灯,看到尘封几百年的楠木匣中,经文册页的一角。大殿里还供养着一棵旃檀树,也就是俗世所说的菩提树,这是塔尔寺最珍贵的圣物,它是在宗喀巴师诞生后脐带滴血处生出来的,树叶脉纹自然显现狮子吼佛像,树根向四方延伸,如宗喀巴师身体舒展的四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法流渊源。不过,为了这株延续了600多年的圣物万无一失,一进冬天就移到暖房里细心呵护,我没有佛缘,自然不能瞻仰。     护法神殿后山腰上是一座极为特殊的宫殿,外观模仿拉萨的布达拉宫,是圆寂的六世班禅大师的行宫。沿着迂回周折的廊道走上行宫小广场,可以俯瞰塔尔寺全貌。行宫大门里另有一座木架结构的山门,是专门为班禅大师驻锡讲经时坐床入殿建造,典型的传统歇山样式,门不太高,约在3米多,上有飞檐斗方,美奂美仑。顺着狭窄的木质楼梯爬到二层精舍,就是班禅大师的卧房和经床,几个少年喇嘛在里面指挥游客和参拜的信徒行礼,一脸的漠然。奇怪的是在班禅大师灵位之左,还摆放着流亡印度的达赖喇嘛相片,想必在单纯的宗教信义里,只有尊崇,没有政治。     从大金瓦殿前行,是“显宗吉祥”讲修院,“密宗具德”胜乐院,“时轮具种”慧明院,“医明兴盛”利生院四大经院,里面集结着格鲁教派经文的精髓,集中了当前密宗佛学的大德高僧和几百名立志佛学研究的佛家弟子。在时轮经院门口,我结识了一名研读佛学经文的喇嘛张华藏,他只有十八岁,却有着12年出家的佛龄。一番交谈后,他愉快地答应和我做一佛一俗的朋友,并且同意我为他拍照留念。我从取景的液晶屏上看着他为配合我拍照换上的崭新袈裟和他端庄光辉的脸庞,想象他从6岁开始与世隔绝的僧侣生活,不由得对佛学春风化雨的无边佛力产生了深深敬意。     下午四点,我站在风吼草枯的山路上,看着山坳里闪着金色光芒的殿堂屋顶,无边的白雪在山上山下、寺里寺外散漫的积落,转山的藏民在我的身前身后匆匆走过,白色的哈达系在山道的栏杆上随风招展,象塔尔寺里飘摇的经幡。山下的礼佛喇叭呜嘟嘟想起来,低沉的声音传递着雪域高原圣洁的宗教之魂,虽然低沉悠远,却是尘世中最撩人心弦的旋律,再没有任何一种声音能够安慰人的灵魂,让在尘世中越伸越远的触角回到精神家园。山高路陡,猎猎的西北风在塔尔寺四周的转山道上呼啸,蓬松的棉服抵不住刺骨的寒冷。低着头逆风而行,我就这样和塔尔寺告别么?究竟是要走出佛教的圣地还是要走进佛教的世界,告别的是在佛祖座前许下的那个愿望,还是对这方净土的留恋,我自己也说不清。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在这样一个冬天,这样一个雪化冰融的下午,佛祖在上,一切都无法确定。     我是倒退着离开塔尔寺的, 我双手合十对一座又一座禅院行礼,对大殿里高一声低一声的诵经声致意。山门外是洪流滚滚的浊世,是物欲纷扰的人间,这个依旧寒冷的冬天,谁还会聆听那些陌生又熟悉的声音,谁还会在意这座辉煌又寂寞的寺院!这一刻,我深深牵挂我的喇嘛朋友张华藏。 出行提示: 一、清真大寺位于西宁市区中心,从火车站和机场都有多条线路直达。 1、 清真大寺的开放时间为上午9点——下午5点,门票5元。也可以从后门悄悄溜进去,直接进入礼拜大殿的前广场。 2、参观清真大寺必须注意尊重穆斯林民族习俗,禁食猪、狗等荤腥肉类,也不允许赤足敞怀,更严禁对女性穆斯林品头论足。进入礼拜大殿参观,必须脱鞋穿袜,保持端庄肃穆。 3、清真大寺附近有穆斯林大厦和西宁宾馆可以住宿,标准客房每间200元左右,看旅游季节而定。7、8、9三个月旺季上浮几十元,其他淡季则有半价甚至更多的折扣。 4、大寺附近有西宁最著名的“莫家街”小吃城,“马忠食府”则是中华老字号名吃,里面的“黄焖羊肉”是西北一绝,28一份,真是物美价廉。小吃街上的“羊杂汤”(大份5元,小份3元)、新疆烤馕(2块一个)、藏族烤馕(3块一个)、藏族馓子(6块一斤)、各种青海拉面(2块一大海碗)、手抓羊肉(18一斤)、羊头肉(5块一斤)等等等等,运气好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牦牛肉。 5、离开西宁的游客可以购买各种包装的牦牛肉干,在大十字的西青百货商场,能买到青海四宝——雪莲、大黄、红景天和藏红花。 二、塔尔寺位于西宁市区西南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交通稍有不便 1、可以从西宁火车站乘坐旅游专线大巴,车票5元,早晨8点始发,末班车下午3点。返回最晚时间晚上6点,由于夏天青海日照时间较长,旅游旺季可延长到晚上8点。返回车程可以随时向司机要求在西宁市区的任何一个你需要的地方停靠。 如果不愿意从火车站出发,可以选择在西宁中心广场南侧运管站立交桥出租站,这里有许多出租车专门往返塔尔寺,坐满四人出发的夏利出租车只收5块钱,如果不耐烦等人,可以自己包车20元前往。回程可以在塔尔寺山门外搭乘返回,价钱一样。时间则更为便利,清晨6点到晚上9点随时有车恭候。 2、塔尔寺是佛教喇嘛教寺院,礼佛时注意尊重黄教习俗,不可在喇嘛身后厚吐吐沫,拍手掌。遇到经院和寺门,要从左往右绕行,在大金瓦殿转动经筒时要注意顺时针方向,不得逆转。不得坐在寺院的门槛上,更不能去摸藏族、土族同胞的头顶,或者用我们的方式拍人肩膀。 3、燃香和献哈达一定要按照寺里喇嘛师傅的安排进行,不得做出违反黄教规矩的方式。在大金瓦殿内部参观,可以跟随藏族同胞在蒲团上跪拜、许愿,但尽量在功德箱里随喜若干钱财。 4、在班禅大师行宫瞻仰不能大声喧哗,哈达要挂在班禅大师像的上方,不能往班禅坐床上偷撒硬币。由于其中同时供奉达赖喇嘛,不可厚次非彼,做出有碍藏族宗教的事情。 5、塔尔寺门票15元,主要是用来参观经院所用。如果只是一般的观瞻,可以省下门票钱,投到你喜欢的大殿里。 6、转山路有些地段略为险峻,一定注意安全。笔者去年正月十五盯着刺骨寒风还愿,从转山道上踩空滑下来,很是惊险。 7、塔尔寺很多寺院是不对外开放的,不能胡乱闯入。也不能随意进入喇嘛住所,窥探寺院重地。 8、塔尔寺周边有几家规模很小的旅馆,在山门外面的山坡下。普通住宿只要60元一床位,标间120元,条件一般,因为绝大部分游客当天都要赶回西宁,这里的住宿不是太发达。山门外有很多纪念品出售,可以购买经筒、藏饰、藏族工艺品等等,千万不能购买藏刀,属于违禁物品,很难带出西宁的。塔尔寺还有几家出售古玉和字画的商店,百分百是蒙人的假货,万万不可上当。   更多图片>>我要上传西宁热门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