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质问恭王府:究竟是谁锁上了我的戏楼? |
[游记]质问恭王府:究竟是谁锁上了我的戏楼? |
2008-05-22 sina.com.cn |
地 门 推荐度:★★★★ 理 今天是行走北京的第二站,我选择了恭王府花园。虽然在北京生活了6年,恭王府花园也因为不同的机缘看了很多次,但是,每一次都还是有新鲜的感觉。尤其喜欢在柳荫街那一片胡同中穿行,灰墙和黑瓦中诉说的是昔日的繁华,也是今日的迷离。 恭王府花园原名“萃锦园”,与诸如颐和园、北海等北京常见的皇家苑囿不同,这里最早形成规模是因为权相和珅。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主人,萃锦园有着北京园林之中少有的气质,就是类似于江南园林的婉约与细腻。这个不难理解,当年和珅虽然富可敌国、权倾朝野,有乾隆皇帝的宠幸,甚至后来还有了固伦和孝公主老公公的身份,但正红旗(后抬入正黄旗)的身家毕竟不是“根正苗红”的皇室,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清王朝,即使是和珅的后花园,建制也是不能越级的。既然不能比你奢华,那么就比你有情趣吧,何况历史上的和珅是一位“男生女相”的饱学之士,究其个人情操和艺术素养,比之乾隆帝可能也差不到哪去,所以,躲在什刹海岸边的宅子里,鼓弄一片后花园,还是不在话下的。 也正是因此,和珅的这种独特地位,无意之间造就了萃锦园的另一种美,要知道,在皇权灿灿的北京,能够有这样的财力物力和闲情逸致精心营造一方私家花园的人其实并不多,而雅趣如和珅叠石理水、谋篇布局,蓄意在民风粗犷的北方营造一方如萃锦园般精巧细腻的江南风情的,则更是只此一家。 春夏之交的北京,有着北方难得温情,太阳并没有三九天的酷热,即使直射在身上,也并非桑拿般难以忍受,何况在萃锦园中,在参天绿树的庇荫之下,周身竟不沾半片光粼,凉风袭来,沁人心脾,恍然间若置身于森林之中。只有凑到了院墙的边,才可以看到些许园外现代化的高楼,偶尔一两声汽笛撩破园中的静谧,此间才明白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的真正含义,原来古人的隐居是要讲究财力的,穷困落魄之人,只能隐于山林,与山野村夫一同度日,而只有颇具实力,才可以在市井酒肆之间堆土成山、引水作泉的。 恭王府花园有三宝: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自然也是游览不可错过的。西洋门在入园的园口,可以说是恭王府花园真正的院门,也是入园的必经之路,一般不会错过。在恭王府花园的介绍彩页上,说道恭亲王奕欣建造西洋门,有希望通过引入西方文化技术来挽救清朝统治之意。窃以为这样的说法过于牵强附会,在晚清时期,西洋的艺术形式并没有像今天这般流落于街头巷尾,与其说它是在昭示奕欣希望中西结合的良苦用心,道不如说它是恭亲王彰显自己权势地位与众不同的极好图腾,这和和珅在京畿煞费苦心地营造一方江南风情,或许有着异曲同工的心态。 “福字碑”在滴翠岩(假山)下的秘云洞中,每一个导游都会带着游客前去观看,一来是因为这“福字碑”可谓恭王府花园的精华,二来则还有一层广告之意,(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妄自揣测而已)。关于福字碑有诸多传说演义,大抵就是康熙皇帝御笔,被和珅占为己有,叠石堆土,建造“洞天福地”,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所谓周总理发现福字碑(周总理游览萃锦园的时候觉得假山上的石头很像二龙戏珠,有龙处必有皇家物,于是工作人员找到失传多年的福字碑)也只是一腔情愿的为我们心中业已形成的总理的美好形象添砖加瓦的杜撰而已。不过,“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字体道真的具备一番苦心,其间也完美地体现出了中国汉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至于大戏楼,则是此行的重中之重,若干年前来到恭王府花园玩赏的时候,对于梨园尚无太多兴趣,记忆中,也没有注意过这个外表普通的大屋之中还“别有洞天”。然而,让我失望的是,兴冲冲地到了大戏楼,却发现虽然里面传出阵阵京韵大鼓的锵锵之声,然大门紧闭,就连玻璃窗户里面也挂着凌黄的绸布,遮挡的严严实实。推开门想一看究竟,却被工作人员挡在门外,门外就门外吧,至少可以看看大戏楼的举折翕然、洒银鎏金,然而工作人员却态度极其恶劣地将门合上,再推开,刚推开一小半,就被蛮力推回,并且彻底地从里面锁上。看看身后,手持60元联票的一个旅游团的团员们列着五路纵队在等候进入,看看手里的20元普通门票,顿时想起古时的一句话,即“官高一级压死人”,没有想到在而今朗朗明日的共和国社会之中,竟然“钱高一级压死人”!我理解大戏楼可以单独售票、甚至不买单独的门票不允许进入观看,这就像我们不同的消费金额可以享受不同的交通方式:花几千元可以坐飞机来北京、花几百元可以开私家车来北京、花几十元可以做火车来北京,不花钱可以步行来北京(玩笑),但是,我想没有人有权力规定,坐飞机来的就有权力进入故宫,坐私家车来的就有权力进入三环,坐火车来的,不好意思,请在五环外活动。然而眼下的恭王府花园,却生生地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买高额的门票,就连普通游览观看的权利都被剥夺!就像到了故宫看到太和殿大门紧锁,只有买3倍票价的人才可以进去看一看龙椅,其他人不准观瞻,这有何道理?!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总理就说恭王府应该对社会公众开放,没想到到了经济日新月异的21世纪,我们居然倒退回去,大戏楼居然不再对普通百姓开放!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db875010008fv.html3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