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汝昌梦解红楼书摘:恭王府传奇

[游记]周汝昌梦解红楼书摘:恭王府传奇

2008-06-27    sina.com.cn

《周汝昌梦解红楼》书摘:恭王府传奇

北京什刹海环抱着一座神秘的古王府,那儿天天游客盈门,国际嘉宾更是为数不少,令人格外瞩目——这就是闻名寰宇的恭王府。此府,前部为邸第,包括九道大庭院;后部即府第之北是一座花园,目下开放的还只是花园的这一部分。

听人说:人位德国客人,看了园子,对这座保护完整的私家花园极致惊喜激赏之意,表示应该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项目内,可与皇家园林、紫禁城比肩。国内呢,一个有趣的现象更为奇特:不少新婚的郎妇、伉丽相偕,专门要到此园来拍照,以为婚礼留念。

如此不同凡响。

那么她(园子)的魅力何在呢?

要回答此问,长谈须万言大文,短讲则只需一句白话——原来此园的地点(前身)曾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大有关系。

新婚的爱侣,特意要在“大观园”留影,意味深长,那绝不会是要民清末的“六爷”(恭亲王奕祈)结什么“不解之缘”。

此园地点即大观园遗址?谁说的?有证据吗?

有证有据,话是清代及民初的民间父老、历史学家、诗人、哲士……都这么说的。

“恭王府”之名,并非不对,但只表明末代府主是恭亲王罢了,它的前身历史,极为丰富多彩。最早可以追溯到金代,这儿曾是皇家的东北郊园,离宫别苑——名叫万宁宫。元、明两代,什刹海畔留下了不少名园甲第,明代此处的大慈恩寺,有花园,宰臣李东阳、大太监李广,都曾居此“蓬莱”仙境(湖、河环抱四围),都有园林;直到清代蒋廷锡的赐第在此,乾隆帝的御书匾仍然是“秀比蓬壶”四字。所以曹雪芹让李纨作诗,开头就是“秀水明山抱复廻(huái),风流文采胜蓬莱。”字字合符,事事实境。

那一带居民父老众口一词:六爷府为西府,就是小说中的荣国府(指地点遗存)。此说来历久远,到府园归于辅仁大学时,从校长、教授到工友,都认同这个“闾巷传闻”,信服不疑,——还把一位洋教授与其住处比为“林美人”与“潇湘馆”(园之东部垂花门内)。

《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的子侄辈在三十年代住进了“东府”(康熙皇子胤-的故府,因是雍正的反对者,被废),其四公子刘大绅(留日学者,哲学家)为纪东、西两府的历史传说及实境,写了四首七律诗。其中“夹道中分荣国第”,正是数百来的二府相邻、只隔一巷的实况之吟咏(可惜巷已拆改,全非旧貌)。

可见此种闾巷传闻,大有文献可证(献,即耆宿口述史迹),并不能以胡说斥之,论学要重文尊献,岂可轻薄诋词。

有人说,此府此园始自和珅(乾隆后期),以前无有,云云。此纯属不考之过。和珅诗中明写园中旧有“寿椿楼”,却让姬妾居于楼中,“寿椿”是敬父之词,显为旧主所筑(如今也找不到此楼的遗迹,可知历次易主拆改变化巨大)。园中“天香庭院”匾,早于和珅年代。出慎郡王之手笔。其它明代建筑的铁证,地下出土的明瓷,诸般反证,断非和珅始建。

世上的事,目光不同,想法各异,乃是常情,于是恭王府园(前身)与大观园是否有关,亦有仁智之见。例如有专家并无一项论证,却公开表示二者无关。这就不属于学术(史地)研究的性质了,故无从讨论。再如一种说法,以为这可能是把明珠府的事混而为一了(因旧说谓《红楼》所写是明珠之子纳兰容若的事,属“索隐派”主张)。这充其量又只不过是揣度而想当然,还是不属学术研究范围,因为明珠府在什刹海北岸西端,此地居民父老,世代为邻,怎么会把左邻右舍都分之不清,闹到一处去?况且那儿也没有“夹道中分”的建筑格局可言。所以当地老住户听那揣度,会觉得是“外乡人”之“隔岸观花”了。

只一句话,几点空谈,都无法否定证据重重的事实。恭王府之所以独得保存,其实也正是红学之力。离开学术文化,离开《红楼梦》,只凭一个“恭王”,则此府此园能有多大的魅力?其生命血脉源流会有多大的积蓄?仁人智士,皆有深思。

戊寅闰五月,为府园修复10周年而作。

* * * * * * *

把恭王府孤立起来,我连一句都不想讲它,遑论三讲。所以要讲它,就是因为它与《红楼梦》有关。

怎么一个有关?说来话长,那是一部书的事,而不是一篇短文能说清的。只拣要点各讲几句,也就是了。要点之一,是府的建筑布局,九道大院落,横看中东西三路,纵看前中后三进,仪门以内,各路之间,有夹道。最北(后)有后楼。这和雪芹所写的荣国府,简直一样。我在四十年代凭小说画出一幅草图,那时我连“恭王府”的名字都不晓得,是后来辅仁大学数学系的一位老教授写信告知于我,说:你画的图,和我校女生部这座老府的布局一模一样!他邀我去看看——这是1954年我刚从成都调回北京所接到的第一封信。

令人惊讶的不只这一点。此府的地理位置,也与芹书所写吻合。《红楼梦》写的,以北京西城名目为多,而又偏北。比如,贾敬卒于郊外道观中,其灵柩入城治丧,是进“北下门”。宝玉偷祭金钏,私出城门,从家里后门上马,那马只拐了几个弯就是“出北门的大道”。薛蟠被柳湘莲用拳头教训了一顿,也是在“北门外”苇子坑里。北京北面有二门,东为安定门,是上首;西为德胜门,是下首。可见“北下门”即指德胜门,而荣国府的模特儿实距德胜门不远——这正是恭王府的位置。诸如此类的书中内证,我早年也举了很多。

更令我惊讶的是,拙著1953年出版以后,才逐步地得知,这一带老居民,本来早都传说,这就是荣国府大观园,而这种传说,我找文字记载的痕迹的线索,最晚的也在道光末年,那时恭亲王还没住进这座大府,正在空着。那么,这一传说无法解释为“受周汝昌的影响”,因为它比我“古老”得多呀。

还有很多层次的巧合,就使得本来不肯相信的人拿不出整个否定的好办法。

但是否定最后的撒手锏抛出了,计有两点反对理由:一是据乾隆早期地图,此处不是大府,是一般民宅。二是恭王一家人“喜欢”《红楼梦》,所以他的后花园是仿照小说改的。

你听,这都够有力的吧。现在北京出的旅游小册子,有一本里面就特笔大书云:“恭王府说”已由“不少”专家进行“大量”研究、查阅“大量”资料,组合予“否定”了!我给他泄泄底,所谓“不少”,所谓“大量”又加“大量”,不过就指上述两点。

那两点有科学价值吗?我不敢妄断,须由内行公议。据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考察,此府现存东墙最古,不会晚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建成的北京西城的帝王庙古迹,有早无晚。府与园内部。几处皆有明代建筑的确证。

我的友人园林界高级工程师赵光华先生,研究此一地带历史地理,恭王府这个“点”前后左右被几所王府包围着。他质疑说:难道有哪个平民老百姓能在这个“府堆”核心夹缝里做住户,而他的院墙比帝王庙气势还雄伟?他不相信这里原是“空地”或“民居”说。

至于恭亲王家竟会拿着一本《红楼梦》去照猫画个园虎,此说尤奇。前年此园部分开放时,《北京日报》有文章,载明采访爱新觉罗氏原府主后人溥先生,问他这个问题,他答说:“恭王府里根本就不许有《红楼梦》。”

此语可供有关研究者参考思索。

倡此说者,忘记了一个历史事实:拙考一句也没有说园子“全像”大观园,我画出的只是府院图。辅大老教授以及很多人惊讶于吻合的,也是指这处大府而言。假使有谁力主园子是“仿红楼”的作品,我就要请问一句:难道一座王府,也会照小说来盖造吗?不知几千年中华史上可有此例?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小考题,根本够不上什么学术考辨。但也得絮絮如此,读者能谅解吗?如以为烦,而不加谅,我是一点儿也不觉意外的,因为谁能想得到里面有那么多事故呢。

这并非闲谈一段,而是中华文化史上一大公案。六十年代初,沪《文汇报》登载了大观园文章,受到“四人帮”的严厉的公开训斥,“文革”中这题目成为该报的批斗的主要项目之一,有关的几位同志为此吃够了苦头!后来逼得出了一条人命——我是从报刊文章中窥见一二的,详情自然不可尽晓。我举这个例,是为了说明“恭王府说”能否令人信服,岂容自封自是;但是“人家也总有些理由”,人家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查阅了大量资料”,才下的结论。

恭王府位于北海之北,什刹海之西,北京师范大学之东,早先是一处四面水抱的“蓬莱仙岛”。

在明清两代,这里都属于皇家宫中的太监或内务府管辖的范围,宰相、掌权的大太监、亲郡王的府邸,以及贵家的名园胜景,都聚于这个“特区”地带。

最早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金代,金世宗在这儿兴建了一处离宫,规模弘丽,——那时间,在杭州“行都”,还是南宋才宗的年代呢,也就是范石湖、杨诚斋、陆放翁这些大诗人生活的年代。

贾元春

雪芹为小说设色皴染,处处别具匠心。他写看戏,也不是单为了热闹,图一个取悦于世俗之人;而是各寓深意。清虚观打醮,礼成之后,例有戏文娱乐,于是就在神前拈戏——用抽签拈阄的方式来决定戏目。这不禁令人想到:《红楼梦》已经写了两次在大场面中的戏文节目,而两次都与元妃有关系。一次是她来省亲,一次就是传谕打醮。两番戏目,都由她引起。

脂砚批语,常常说到一个艺术用语,叫做“特犯不犯”。此是何义?盖谓雪芹专门喜欢自寻这种难题——故意要与前文相犯,显有某种重叠之处,可是在他写来,却又各有特色,各有精意,虽似有同,实又有异。比如只这看戏一节,前番是点戏,是请贵人按自己的心意去“圈定”节目;而此次是拈戏,全不由人作主。两番的戏目,又有其相同之点——就是都隐寓着全部书的大局要旨,可是细一寻按,又两番各有特异之处。这正是雪芹擅长的一个独特的艺术手法。这是很难的事,俗手不敢如此自己难自己,勉强要作,结果也会是令人徒有叠床架屋之感,略无柳暗花明之致。咱们不妨借此机会,作一小小比较。

元妃省亲时点戏戏目: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

荣府打醮时拈戏戏目:第一本《白蛇记》,第二本《满床笏》,第三本《南柯记》。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c7d61c0100054p.html41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