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恭王府游记 |
[游记]恭王府游记 |
2008-07-01 sina.com.cn |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六十余座王公府邸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绅的宅邸,后改赐恭亲王奕忻。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据说比皇上的御花园要大上一倍有余呢。 恭王府的花园是1996年10月开放的。其他建筑正在修缮,据导游说,奥运期间会对游人开放。 门票分为两种,一种20元,一种60元。我们买的是60元的,含景区导游讲解,另外还可以在大戏楼里听听戏、喝喝茶、品品小点心什么的。来的时候,随团导游就叮嘱过大家游恭王府要“七分听、三分看”。所以这次难得我全程一个多小时都紧跟导游。不过买20元门票的游客也不必担心,可以跟在旅游团后面“蹭听”,只是大戏楼就进不去了,因为要查验门票。 原来恭王府有三绝,分别是指西洋门、大戏楼和福字碑。现在经过导游的演绎,变成了“三绝一宝”:“三绝”是指藏宝楼(后罩楼)、西洋门、大戏楼,“一宝”是指福字碑。 进门先看见的就是第一绝后罩楼,据说这里是和绅的藏宝楼。导游说一共有44扇窗户,形状各不相同,和绅根据窗户的形状就可以知道这间屋子里藏的是什么。因为要听导游讲解,所以没来得及亲自数一数。 接下来就是这第二绝“西洋门”,据说当时北京只有三座这样的西洋门(其他两座分别在哪里有待考证)。游客一般游恭王府,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这里就是和绅的家,所有建筑都是和绅那时候修建的。(这得益于近几年影视剧的宣传,导游带大家去看和绅画像前问大家觉得和绅应该长什么样,游客回答:王刚那样,哈哈)其实不然,恭王府先后历经数个主人,和绅和绅的儿子丰绅殷德(与庆郡王同时分住)恭亲王弈忻弈忻次子载滢。这道西式门就是弈忻居住时期修建的,据说是恭王府里唯一的西式建筑。毕竟人家弈忻是中国第一位正式的外交官嘛,总得带些洋气。就因为他代表洋务派,总跟洋鬼子打交道,才被称为“鬼子六”。 这第三绝就是大戏楼了。大戏楼也是恭亲王时期修建的,里面屋顶和墙壁上涂饰的都是紫藤花纹。历经一百多年,色彩依然鲜艳,不知道是不是进行了维护。据说慈禧太后对恭亲王修建如此富丽堂皇的封闭式大戏楼颇有微词,而弈忻则回答说自己并不是在戏楼里看戏,而是在紫藤架下看戏的。大戏楼可容纳两百多人同时听戏,最绝的是里面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扩音设备,演员也不用话筒,但声音可以清楚地传到坐在最后一圈的观众。据导游说舞台下面埋有九口大水缸,起到了扩音的效果。 戏楼内表演,墙上和屋顶都饰有紫藤花纹 这最后一宝就是福字碑了。据传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太医束手无策。康熙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后所有病都好了,因此她特意让工匠将这个福字刻为石碑,成为皇家至宝。这就是《福字碑》。 但这做为皇家之宝的福字碑究竟怎么来到和绅府上的,已经无从考证了。民间传说是和绅偷运出宫的,可这么大一块石碑,究竟怎么从戒备森严的皇宫里运出来的呢?这真的是千古之谜了。而后来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在把和绅治罪后,发现了此碑在和绅家中,却无论如何拿不回去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心思缜密的和绅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后花园砌成假山,山中有龙穴,和绅把福字碑藏在龙穴内悉心供奉,称之为“洞天福地”。而这座假山、这块石碑正处在京城的龙脉上,您想:嘉庆皇帝再怎么想把这块碑运回宫,他怎么敢动龙脉呢? 这个“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中国人国春节的时候习惯贴福字,而且都把福字倒着贴,取其意:福到了。可这幅“福”字是不能倒着贴的。首先,御笔岂可倒置?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其次,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据说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但这个福字就把“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了,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4c3b901009xx2.html8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