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恭王府花园·游园攻略之一:寒塘渡鹤影

[游记]恭王府花园·游园攻略之一:寒塘渡鹤影

2007-07-16    bbker.com

恭王府花园-西洋门

续上篇:恭王府花园·游园攻略之前言:寻找什刹海的古风旧影
前言中说到恭王府花园堪称北方私家园林之代表,此话不虚。所谓私家园林,如果要排上辈儿,第一是大手笔,简单的说就是要有钱;第二是风雅,简单的说就是要有文化。比如说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就做到了极致。
虽然说造园技术在清代发展到顶峰,但不是哪个富贾官宦都能修建一个经典的园林杰作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更注重文化底蕴的国家,园林方面更是融合了建筑、绘画、园艺、楹联、书法甚至各种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等等多门类学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钱就能办到的。不论南派北派,有名的私家园林中,文化名人之家较多,比如说清代戏曲家李渔(李笠翁)在北京的“半亩园”,清代诗人袁枚在南京的“随园”等等。而恭王府的萃锦园第一代主人“和珅”,不是简简单单的“大奸臣”,他也是学识渊博的大学士,精通汉、藏、蒙、满等“多国外语”,熟读经史子集,书法和口才尤其突出。再加上喜权好钱的秉性,才会在修建自家花园上下足了功夫,成就一个园林杰作。下面游园的时候可以好好看看了。
如今恭王府花园的门票也要20元了,团体60元(有导游和戏楼听戏的项目)。门票有一张微型光盘,应该是VCD资料。
入得园来右手一长条通脊建筑,一望无际,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藏宝楼”,是恭王府最后的罩楼,两层之高,足有160米之长。整整九十九间,每间窗户的形状和雕花都不同,代表着珍藏不同的珍宝。“和珅”相当于清政府15年财政收入的财产恐怕就珍藏在其中吧!

藏宝楼

藏宝楼窗棂

藏宝楼窗棂

以藏宝楼为界,北部就是花园“萃锦园”。遵循了北方园林“前朝后寝”——园林的后园式布局。此布局直接受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影响。整个花园也是轴线对称,但不似颐和园那般规整,轴线突出而景点在对称上却富于变化,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线。中路是轴线,集中了主要的景点。东路多建筑,西路多山水。
正门“西洋门”,是仿圆明园大法海园门的西洋式汉白玉拱券门,造型独特,为恭王府三绝之一。门额石刻之“静含太古”、“秀挹恒春”中的静和秀是园主人希望达到的两个境界。

西洋门

入门来,迎面为左右两青石假山夹道,之间有一空地。立此上看,则额:曲径通幽;左看,则曰:垂青樾;右看,则曰:翠云岭。据此,方觉此地非凡,有如入神仙洞府一般。过夹道,前面有立石如壁,曰:独乐峰。这是一块天然的北太湖石之孤赏石,高约5米。整块奇石如淡云舒卷,古朴典雅,又有影壁和屏风的作用,在园林中称为障景进行转换空间,这在南派园林中比较常见,而北派多喜欢用影壁。该石仰望只见“乐峰”二字,而“独”字隐于石的顶端,耐人回味。似乎蕴涵了恭亲王奕訢与慈禧太后政争之苦,以及文人雅士推崇的修身养性之境界。转过独乐峰到反面再看,此石犹如“送子观音”形态,巧的是已入花甲之年的“和珅”搬入后第二年就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儿子,从此传为送子观音石。

独乐峰正面

独乐峰侧面

过独乐峰,就是中路第一进院落。这一院落是一个三合院。前面一个水池,水源来自西路的大方池。此院水池做成一只蝙蝠形状,取名“蝠池”。蝠池上原有渡鹤桥。载滢诗《补题邸园二十景》称“长桥卧波,四顾浩如。” 蝠池四周围种着数棵榆树,每到春末,榆树钱纷纷落入蝠池中,因“钱”落池中,故蝠池也有着“聚宝盆”的别称。蝠池借“福”和“财”的谐音,寓意着共佑主人吉祥富贵。

渡鹤桥

三合院主体建筑安善堂为面阔五间带前后抱厦的建筑。安善堂东西出抄手廊,廊折面向南,成东西两厢。东厢名:明道堂。西厢名:棣华轩。该院落为主人宴请宾客之处。

堂前蝠池

安善堂西厢

过安善堂,进入第二进院落。此院落是一个四合院。正前方是高耸一石山,整个山体都是用太湖石构建,用糯米浆砌,非常坚固,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灌水的办法来增加院中的湿度,过去整个假山上都长满了青苔。因此名滴翠岩。
山上一厅,面阔三间,名曰:绿天小隐。厅前有一台,曰:邀月台。中秋望月,此景堪称第一。厅东西接廊,转而南下,续第一进曲廊。中接东西两厢,东曰:韵花簃。簃即为堂边小屋。在苏州网师园有殿春簃,表示晚春之屋。韵花簃即是看花听曲之屋。滴翠岩下,有石洞,名:秘云。内嵌康熙手书“福”字石刻。该福字也是大有说头,下篇另说。有水从洞中流出,在滴翠岩前积成一湾。昔日,恭亲王之子载滢有道:“岩以太湖石为之,叠壁谺谺,不可具状。复凿池其下,每风幽山静,暮雨初来,则藓迹云根,空翠欲滴,吟啸徘徊,觉世俗尘气为之一息。”

滴翠岩西廊上邀月台

邀月台

上山之东廊

游廊内部

此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两个院落就是赫赫大名在《红楼梦》之大观园中让人惊叹的中秋赏月景致之“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大观园中描述这两个建筑一个山上一个山下,一个明一个暗,一个是向西的一个是向南的,一高一矮,一山一水,都是为赏月而设计的。说的就是从“蝠池”之“渡鹤桥”到“安善堂”以及“滴翠岩”上“邀月台”和“绿天小隐”的这组景致。在《红楼梦》中秋赏月之夜中描写,贾母在嘉荫堂上拜月,林黛玉跟史湘云下山,到了凹晶溪馆即景联句。这时水面上飞起一只仙鹤,于是湘云出“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冷月葬花魂”。这一对名句就是应了这个景。都说中国的园林就胜在“意境”,这就是“意境”,通过曹雪芹的这一描写一下就升华到了极致。也就是这处描写太贴合恭王府花园的这处景致,所以才有人说大观园是以萃锦园为蓝本的。
未完,下篇从秘云洞中“福”字说起。

转自:http://www.bbker.com/d27549.html67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