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游记:月坛无坛(7张) |
[游记]北京游记:月坛无坛(7张) |
2008-06-13 17u.com |
月坛又名夕月坛,明嘉靖九年(1530年)兴建,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月亮神的地方。现在的月坛辟为月坛公园,分南北两个部分,北园即原来的月坛内坛,工程参照《大清会典——夕月坛图》,恢复了古祭坛的原有格局和环境,迁出了6家占用单位,拆除了坛内的居住用房及现代建筑,修复了具服殿、钟楼、东天门、北天门和坛墙等建筑;南园则运用传统园林手法,设计出多个可供市民休憩娱乐、佳节赏月的园林景观。 月坛建筑规模虽小,但损坏最为严重。据园内文字介绍,早在清朝末期,月坛因年久失修已经开始荒废。民国期间,曾做过兵营与学校。日军占领北平期间,坛内的古树被劫伐殆尽。解放后,因城市改造,月坛的光恒街牌坊被拆除。文革期间,月坛遭到了更大破坏,方形的坛墙大部分被拆毁,祭坛被拆除。1969年,在祭坛位置耸立起电视发射塔,并在祭坛原有矮墙的基础上加高,由武警官兵把守,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坛南果园下构建了地下人防工事,坛内古建筑被多家单位封闭占用,使月坛不仅失去了坛庙环境与风格,更使一些残留的古建筑遭到几乎湮没殆尽的破坏。 幸运的是,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皇家坛庙格局作为古都历史文化的一项内容,重新进入城市规划的视野。2004年月坛闭园,陆续清理了原来占据园内建筑的邮票交易市场、花鸟市场、职业介绍所、婚姻介绍所和小商品市场(看看占据古建筑的都是些什么不入流的单位?!),经过三年治理修缮,月坛面貌始为一新。托奥运的福,使得北京天、地、日、月坛得以保护完全,月坛幸甚! 目前,唯有电视发射塔还赖在月坛,还赖在月坛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祭坛的坛台上,市民们唯有翘首才能观望到露在高墙内古建筑斑驳的瓦顶。月坛,你何时才能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呢?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94489.html2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