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秋游戒台寺 |
[游记]秋游戒台寺 |
2008-07-01 sina.com.cn |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一句话早有耳闻。 朱自清老先生有潭柘、戒台两寺的游记,当时三十年代需从门头沟骑毛驴去,用了两天功夫,此老可能当年心态不好,又累,语焉不详且评之不佳。 人称:“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戒台寺的松实为一绝,到是戒台寺给人的感觉是幽静,苍古,森严。 来到了戒台寺下面的垭口,猛然间回首西望,只见伸向远山的山沟里满是鲜艳摇曳的红叶,不时点缀着农家那种柴灶特有的,淡淡的,缓缓的,袅袅而上又似凝固的炊烟,再远处,一层层流动舒缓的薄雾平铺于暮蔼之中,不经意的接着远山,远山渐渐的、渐渐的浸入黛墨。 有寺必有树,寺树必有松,戒台寺的松好看且特点明显,布局得当,这些松当然也都有俗名,最著俗名的有“抱塔松”、 戒台寺背倚马鞍山坡顺势而建,门朝东南。一进山门,沿路上行,前面高台上一松从汉白玉栏杆下墙里突兀横出。此松位置最明显且雄奇,气势如探海苍龙,下面顶一石碑,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上书“卧龙松”三个大字也颇有功力,不失为一景。你坐在北跨院也可细细品之,上了高台从栏杆后面看别有气韵。 沿着高台往北边是戒台寺有名的戒坛殿,殿前沿栏杆边有一砖塔,是埋葬辽代高僧法均遗骨的塔,塔的位置有意思,但最有意思的是一松从栏杆内的地上横枒旁出,伸出栏杆,髯枝如臂抱住砖塔,此乃“抱塔松”,塔、松俱奇,不经几百年功力,达不到这种境界。 沿高台往南是大名鼎鼎的“活动松”,此松全部枝叶向一个方向侧倾且长,所以,你随意拉动它的哪个松枝,全树枝叶俱动,松声翼然,但现在有专人看守,不许一般人动它,不过我想,松也乃一生物,老不活动,以后可能永远不会活动了。此松出名还得力于那个最俗的乾隆,当年其曾三次来戒台寺,为此松留有俗诗两首,有一小石碑录其《咏活动松》诗二首: 所谓之九龙松为一大白皮松,位于高台之上,抱塔松之侧,主枝有九(其实不止)长大向天,整体的空间感是寺内最大的树。但动不动以龙为名,也是一俗。其他松树不足以细谈,寺内银杏树也和花也不错。 当然戒台寺不止于树,它是全国辽金文物最多的寺庙,在佛门中,其戒坛是最著名的,前述抱塔松后的大殿即“戒坛殿”,它与泉州开元寺戒坛、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为全国三大戒坛。戒坛是高3.5米、正方形的三层汉白玉台座。底座边长约11米,每层石台外围均雕有镶着数百戒神。原来石龛外还有2尊身高一米的戒神,环列戒台四周。戒台殿顶中央,有一藻井,几条金雕卧龙盘於井壁,藻井最深处一条龙头向下,象徵蛟龙灌浴。戒台最上层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像。像前原置雕花沉香木椅十把,上首三把为授戒律师座;左边三把,右边四把,是受戒证人座。称“三师七证大师座”。戒师开坛必须有皇帝敕命。佛教徒受戒,行仪十分隆重。做和尚也并不容易,需要经过一道现在流行的资格认证的仪式,剃度受戒,发给度牒才算正式皈依佛门,因此戒台或称戒坛在寺庙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3121d01009x5o.html4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