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潭柘寺之行 |
[游记]潭柘寺之行 |
2007-07-16 live.com |
潭柘寺之行 本来熊仔说去一个叫“川底下村”的地方,由于一觉睡过了时间。只好找别的地方去玩了。于是,便想起了潭柘寺。潭柘寺早就想去了,先是听糊糊说过,糊糊去了一回,回来就做很有见识状,告诉我们“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后,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也读到了这个地方,所以就一直心痒痒的,想去看一看。不过在北京一呆几年,也没去。一是路程有些远,二是熊仔一向对寺院没有兴趣。不过,今天出乎意外,我提议去潭柘寺,熊仔也没有反对。 上网查了乘车路线,做地铁到苹果园,再做931路公交车,终点就是潭柘寺。同熊仔,带上干粮,坐上城铁,向潭柘寺进发。一路上先是城铁,后是地铁,很快就到了苹果园。苹果园地铁站很是脏乱,同北京南站有相似之处。在地铁站附近东找西找,终于在地铁站西侧500米的地方找到了931的站牌。我们一到站牌附近,就有很多开面包车的司机来问我们是不是去潭柘寺,10元一位。我们当然不会坐这种黑车了。就在站牌那等。这时我还同熊仔调侃,说起当年朱自清老先生是起驴去的,熊仔还说“驴也很快的,不要瞧不起驴啊!”等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总算来了一辆931。这是个新的空调车,在炎炎夏日坐着,也是一种享受了。931一路开着,其间还要翻山,途中还会经过戒台寺,这个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也有提到。看看车前平平的柏油路,想到朱自清先生当年骑着驴,行在崎岖山路上,还遇上大风,真是觉得幸福啊,呵呵,科技改变生活。公交车行了1个多小时,就来到了目的地潭柘寺。 我们还没下车,就见一群拿香的村妇向我们坐的车飞奔过来,然后跟在车里游客的后面,不停的兜售佛香。我和熊仔自然不会买了,急行几步,离开了混乱之地。 记得潭柘寺是龙潭和柘树。不过这树太多,而且我又不认识柘树,所以也不知道到底寺门前的树哪棵是著名的柘树。不过路边院子里的一棵白皮松,很不错,应该同北海团城上的那颗是一个家族的。还有寺门前的松树应该也有很多年了,按我的猜想至少得二三百年。整个树冠照住了寺门前的方场,而且树枝横向延伸很远,人们怕树枝折断,还用木桩在下面顶住树枝,看上去好像是松树有了榕树枝下生根的本领。 寺中的殿里供着的佛像,都是金灿灿的,一定是贴了金箔,真不愧是皇家寺院,够富贵,够气派。不过佛像的神态都很古板生硬,比起平遥双林寺的佛像差得太远了。想起双林寺的佛像,真是栩栩如生,特别是那个坐着的观音像,洒脱恬静,悠然自得。过了几百年,怎么佛像的雕刻技法反而后退了那。寺中和尚不多,身穿制服的管理人员倒是一大堆。大雄宝殿东侧的院子里有个屋子,挂了个巨大的牌子,写着“方丈”二字,方丈的房间没有开放,我就从门外向里张望,看看陈设。熊仔一再吓唬我说牌子掉下来,要砸到头的。看看那个大匾,也是大得夸张了,足有半个门大。方丈屋前面有两棵笔直的柏树,直插云霄。想想北邮教三后面的两棵柏树比这两棵细多了,还值100多万,这两棵一定更值钱了。大雄宝殿的西面有戒台,戒台后面的院落种满了竹子。这竹子长得真是好了。墨绿挺拔,密密实实,加上这里游客少,显出小院的幽静,同外面那香烟缭绕的正殿,形成鲜明的对比。寺中各种殿宇,掩映在植物中,不过由于游客较多,也觉不出幽静来。寺中的建筑都是中式的,不过有些佛塔是藏式的,同北海的白塔还有藏区的塔一摸一样。可见是清朝时候,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不过,这个潭柘寺本来就是乾隆时候整修的。 潭柘寺还有龙潭,从东观音洞出来,看看时间还早,加上40元的门票,就这么回去了也太亏了,所以就向山上爬去,去看龙潭。路上吃了个包子,是全菜陷的,觉得有了些能量,速度加快了不少。经过一段石头路终于到了龙潭,好不失望。小小的一个潭,而且还枯了。不过按朱自清先生说的,潭柘寺以泉闻名,有很多山泉,到这总算是看到了泉水。看来近几十年,环境变恶劣了,泉水也少了。想想在济南也是没有见到几个泉啊。从龙潭开始下山,到了寺门附近,还去看了看塔林。塔林就是高僧的墓地,其中还有印度僧人和日本僧人。不过,有个很气派的塔,竟然是忽必烈女儿,妙严公主的。真想不通一个公主怎么会出家,而且还是在寺院里出家。仔细想想,要么是公主真的是对研究佛法有兴趣,一心要普度众生;要么就是政治的牺牲品,逼不得以。不过,这个事最好不要让琼瑶知道,她要是知道了,不知又会编出什么离谱的言情小说来。回来到家已是6点多了,去吃了顿火锅。 |
转自:http://zhuyaa1980.spaces.live.com/blog/cns!de94fe62189646e1!403.entry3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