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悠悠潭柘寺-西祠胡同

[游记]悠悠潭柘寺-西祠胡同

2007-07-16    

潭柘寺隐居在京城西南一隅里,无声无息,被苍山徐徐掩起。

在京城住长了的人都知道,民间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就是京城的上风水在北,在西。细细思量,似乎发现自古以来都在遵循着这句话。明清园林大都建在西北方向,最讲究风水的地方--帝王陵墓中,十三陵选在了北边的燕山脚下,明代宗的景帝陵也在西山附近。至于清朝陵墓,远离京师,就不在此数了。

西南方向是被大多数游人遗忘或者不屑的地方,可也正是这个古城发祥之地。一是周口店龙骨山有着我们老祖先的遗址,二就是潭柘寺,有一句话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我们开车沿着京原公路迤逦而行,晚冬依然把冷密的雾霭一层层梳在山间的松柏上。山下面不远的地方,是灰土弥漫的水泥工厂和矿场。天色既是阴沉,心情也不见得很佳。远山无叶的枯树正似凝固的炊烟,不飘不散,似乎连在寒风里伸一下懒腰的情绪都没有。老槁的峰丘连环缠络,走了半天,不见一点寺庙的影子。除却偶尔路上蹦跳着觅食的松鼠,山弯里显露一角的村落,道旁牧羊女好奇而羞涩的眸子,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把我的心情敲起涟漪的石子。

实在觉得对外面斠然一概的灰调有些审美疲劳,于是把目光收回车里,默默闭上眼睛遐想。

其实京城的西南虽然所谓“风水不好”,但还是一个相当嘈杂混乱的地方。有污染的工业大多集中在这里,空气永远浑浊慵懒的横在空中。可是几百年前的京城西南隅并非如此,好多寺院都建在了这里。金国迁到中都后,海陵王完颜亮更是选择西南的大房山作为帝王陵墓的所在,共兴建了二十一座帝陵。明朝出于礼貌,也照样对金陵修缮保护。可是到了明熹宗时候,这位木匠皇帝拿关外的女真人没有办法了。大臣们就建议说:努尔哈赤闹的再凶,他们老祖宗的坟不是在这里么?我们只要掘了他们的祖坟,断了他们的风水,他们自然就败了,用得着什么大动干戈么?于是天启帝就下令把金陵一概捣毁。可是没有想到,坏了人家祖坟,满洲人照样打进关内来了,反而是大明江山的气数尽了。

正在胡思乱想,车忽然停下,潭柘寺真的到了。

据说潭柘寺是晋朝所建,我便怀疑是西晋,因为东晋已经藏在江南苟延残喘去了。西晋是一个大板荡时代的序幕,八王之乱把稍微有人气的地方都夷平了。好在那时候河北的中心在邺、中山一带,比较靠南。京城一带的中心在蓟城,离战火比较远,因而潭柘寺便不露声色的兴起在附近的山中。那时候还叫嘉福寺。之所以叫潭柘寺,是因为后来人们见它前有柘树,后有龙潭,给它起的别名。

我于是就在寺的山门前的桥外看到了一株柘树,悠然自得的伸展在那里。虽然是冬天,繁华褪尽,只剩下粗壮的枝干。我不知道它的年龄,但却感觉得到它那种在岁月风尘之外的超脱。在这重叠深山里,摒弃了兵燹纷争,放眼大千万象,怡然养生,在寂寞中看缤纷,在安宁处看杂冗,人的定性能够如此,更复何求?

过了界凡桥,便到了山门前面。灰墙红门,跟万寿寺一样,都是禅宗的样式,很是气派。其实晋代所建的嘉福寺只不过是一座小庙宇,北齐后主年间,印度高僧智约来到这里,植下一株婆罗树,据说当年释迦牟尼佛祖曾在婆罗双树下面涅磐,故而婆罗树也是佛教的圣树。其时的北齐,在后主高纬的手里正混乱不堪。后主自称无愁天子,整日和宠爱的妃子冯小怜寻欢作乐。北周军队打过来的时候,大臣劝他在出征队伍前悲壮讲话一番以激励士气,谁知道他到了军队跟前,完全把背好的台词忘了,只好哈哈哈仰天大笑一场作罢。将士们见皇帝还不着急,自己急什么。北齐就稀里糊涂的亡在这个马大哈手里,北周统一之后,把幽州一带设置军镇屯田,京城一带便慢慢发展起来了。那时候,潭柘寺依旧蜗居在深山里默默无闻。

走进山门,拜谒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后边便是开阔的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两株参天古树,都是银杏,右边一棵叫帝王树,左边一棵叫配王树,据说帝王树是唐朝贞观年间种植,每有一位皇帝即位,它就会相应的长出一枝新干来。植上这棵树后不久,一位著名的华严法师便看中了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于是他施法降服后面龙潭的青龙,一夜之间把龙潭倾干。水退之后,只留下两个鸱吻,鸱吻是龙的九子之一,华严便把它们安放在大雄宝殿的两个檐角上。并在干潭上面扩建佛寺,改名龙泉寺。从此之后,潭柘寺的地位越发重要了。

不由得想起了王维,王维是唐朝的富贵居士,官做到了尚书右丞,相当于副宰相,可又安然隐居在辋川别业里面,终日“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潭柘寺恰似王摩诘,虽然藏在深山,但是从金熙宗以后,历代帝王莫不跑来参拜。热闹之后,便又轻掩山门,澹然独处。寺里面到处可以看见跟皇室有关的东西,走过帝王树不久,就是一株玉兰花,另一旁是一株柏树和柿树缠在一起,乾隆皇帝就命名为“百事如意”。而现在,这个连树木都赐封遍了的古刹里,听到的只有我们踏上石阶的足音。

玉兰树开花的时候,也应该是满院粲然吧?不知道那个时候,有没有更多的游人来打扰它呢?花自然开,叶自然落,它有它自己的感情抱负,哪里用得着管我们这些看客是志得意满,还是愁怨盈腹。我站在高高的玉兰树下,忽然想起了王维的一首小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今天在这棵冬日空寂的树下,吟咏着这二十个字,竟然有了悟之感。

过去这几株树,前面便是高高的毗卢阁。转过阁子,是凭山而建的一座高台,台上面就是观音殿和文殊殿。这两位菩萨分别是大慈悲和大智慧的化身,自然一一拜谒。台西边有一个吊着的石鱼,据说是用含铜的陨石制成,敲上去铿锵有声。过去传说鱼身上的十三个部位代表华夏十三个州(这是汉朝的划分制度),哪个州有灾荒,相应的敲击鱼身上的部位,就能禳灾驱邪。我们试着敲了敲鱼身,也不知道哪个地方好运沾了光,自觉做了好事,积了阴德,心中窃喜。

站在高台上,对着迎面而来的高山,骤然间觉得来时枯燥的峦脉变得轻灵起来。冬天虽然依旧笼罩着这个世界,但是或许心里受了老寺的护恃,竟充实起来。我扶着琉璃短墙朝外望去,山中无风,只有次第从生的松柏,不言不语的向着远方蔓延开去。据说山后还有当年龙潭的遗址,也该被掩盖在这一片树的海洋中了吧?

往外走时,我们穿过的是东院,这是当年皇帝的行宫。里面有乾隆帝建的流杯亭,把酒杯放进热水里,随着水流转,酒便温了。河北遵化的汤泉也有这种亭子,是当年戚继光驻扎在京师时所建。乾隆常去东陵,是否是从那里学来的创意呢?

我们启程回去的时候,暮色满山。游人走了,潭柘寺又归于宁静。回首望那安闲的山门,实在不舍得再来打扰它的宁静修养。寺里燃祝的香烟缭绕回返,晨钟暮鼓,该有声音了吧?我轻轻的站在外面,不愿意再度近前叨问,也不愿意就这样拂袖而去,又钻进那滚滚红尘里面。在山门之外,在出世和入世的界限之间,淡泊相守,忘却思维顿悟,静静和古刹享受着这一片幽林深山,感觉连呼吸都是那么清缓舒长。

忽然明白了潭柘寺所贻赠给我的礼物,听到朋友的呼唤,走上车去,心里面满是轻松。

车往前开,绕过前面的山路,我回头还想看一眼那优雅的老寺,可是苍山早已经悄悄把它隔开,代它掩上了厚重的山门。

不由得咬唇寂然,而心中,又涌起了刚才摆脱了片刻的淡淡哀愁。

原始链接:http://www.xici.net/b116435/d21241100.htm
转自:31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