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手链传说

[游记]我的手链传说

2007-09-01    edu.cn

我的手链传说^_^

当日,侍瑛仙子舍甘露于绛珠草时,遗落一滴水珠于世间。
她终日逍遥于天上人间,看尽人间冷暖,西湖边受许仙白蛇点化,颇具灵性,并幻化为一蓝衣少女出没人间,唤做青羽。
一日,她来到北京潭柘寺,寻青龙二友游戏,忽见一女子踏进寺庙,甚觉眼熟。
想起,多年前,在山林中见尚是幼女的她与松鼠玩乐,可爱非常,只是过于自以为是,带朋友在山林中乱走,五小时不得寻找下山之路,故化身为老爷爷和老奶奶指点迷路,使之安全归家,也算有缘。
不想,今日,在离那山千里之外的北京城潭柘寺相见。
只见此女见佛必拜,手持几柱香,坚持三叩首,虔诚异常,偶尔可见眼边泪花闪烁,不觉动容。
潭柘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一说,灵性异常。青羽紧跟于她,见过各路神仙,并大施佛法,窥其心事。
见此女手持佛珠手链来到寺庙请僧人开光。
青羽心想,自己来世间进入无穷尽的循环,纵使修成正果,也无太大意义,不如成全了此女子。
趁僧人诵经,女子潜心读佛法,水珠在观世音前叩首并说到:“大慈大悲,我受白蛇点化,从顽固不化之物,至日益接近我佛真谛。今日,此女与我有缘,即然她想要的幸福如此简单,不如让我成全了她吧!”
说罢,趁僧人向佛珠手链净心之际,化作一滴水滴,投身于佛前那串静放的手链,从此护佑该女子达此愿望。
二龙念其旧友,天降丝雨,以念此事。

另:
五一黄金周即将过去,想想近几日过得实在逍遥,整日沉迷于电视与睡梦中,今日想去散心且求吉利,于是随朋友一起到檀柘寺烧香拜佛,释迦牟尼、地藏菩萨、千手观音、济公、关公、虎神、大青爷、二青爷,见佛、神必拜,心中只念那几个愿望。
一路上青山绵绵,心旷神怡,寺庙内诵经声围绕耳边,感觉很是舒畅。
看见主管属蛇的千手观音、属兔的文殊菩萨、属猪和狗的阿弥托佛更是欣喜异常,多拜了几下,祝我全家万事如意。
但对五大佛祖似乎顺序有错,也无奈了。
先拜释迦牟尼,然后,将东南西北四大佛祖仔细看了一下,发现各主觉性、福德、智慧、事业,于是毫不犹豫地拜了西方佛祖,敬他智慧,后拜南方佛祖,敬他福德。后来才听说应该从东方开始依次序来,有点后怕,佛祖原谅我不明其理,不要惩罚我啊。
在地藏菩萨那儿看到了地狱下的可怕景象,后人也真是敢画出来啊,恐怖~
见到求子菩萨,迟疑了下,拜是不拜?后来想想,诸佛之间也是朋友,该交流交流通通气吧,就算今天我不求子,总可通融通融保佑我别的事情吧~所以,当机立断,拜~~~
听到了一虎二龙的的传说,看到了济公的传说,与龙蛇有点渊源,所以感触颇多,也不赘述,留下以后自己慢慢回味。
请了一个佛珠手链,在山下僧人处开光,见其拿水珠洒向手链,却觉得似有玄机。
戴好手链刚出门,天竟下起小雨来,可恨朋友再三提醒,我仍心存侥幸,誓死没带伞去,唉呀~
回来路上,经塔林,历代高僧葬于此地。进入塔林,庄严异常,不知各位大师可安好?
只是,各位师傅,看到今天,沾染太多繁世气息的潭柘寺,是否仍能安心?

我妹妹曾说,她的愿望是:有一天上帝指着这个女孩说,既然她要的幸福如此简单,那就给了她吧~我的愿望亦如此。

羽之灵于五月六日22:20信手涂鸦

纪念我逝去的五一黄金周^_^

ps: 潭柘寺介绍

潭柘寺是一座千年古刹,人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它是北京西郊著名佛寺,在门头沟区潭柘山中。因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而得名。
潭柘寺始建于晋,名嘉福寺。自唐至清,又有其他不同名称。但俗称潭柘寺为人所尽知。现存建筑为明清遗物。这里四面环山,九峰拥立、古树参天、佛塔林立,寺院面积121公顷。寺内泉水终年潺潺,山门外南山坡上的上下塔院共留存75座僧塔。
潭柘寺弥勒殿有副很著名的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教菩萨之一,民间惯称弥勒佛。赵宋以来,中国佛寺弥勒塑像多为大腹笑面,据说是借用了五代后梁布袋和尚的形相。这对联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地勾画出一位宽厚、明察、超然世外的长者形象。写得通俗、幽默,读来发人深省。
我国的高僧们都是用银杏树来代替佛门圣树菩提树的,所以北京的古银杏大多在寺庙中。北京千年以上著名的古银杏有潭柘寺的唐代“帝王树”、辽代“配王树”,西峰寺的宋代“银杏王”、大觉寺的辽代“银杏王”、居庸关外四桥子村石佛寺遗址的唐代“关沟大神木”、红螺寺的两棵唐代雌雄银杏、密云县巨各庄乡塘子小学的唐代“香岩寺银杏”等。另外,像金山寺、卧佛寺、八大处大悲寺、万寿寺东、五塔寺、八宝山东以及上方山和沟崖的古庙遗址中,都有著名的古银杏树。

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庙宇,坐落在京西门头沟区潭柘山宝珠峰前,离城九十多里。那里八面环山,九峰拥立,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山窝平原。小平原上古树参天,佛塔林立,在一片郁绿当中,掩映着寺院红墙。历史悠久的潭柘古刹,在这秀丽的山林中度过了千余年。

(一)寺史简述

据寺志和碑文记载,该寺建于晋代(公元3世纪),名嘉福寺。唐代叫龙泉寺,金代叫大万寿寺,明代又复叫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名岫云寺。潭柘寺之名,虽系俗称,却名传遐迩。寺内有潭柘十景:九龙戏珠,雄峰捧日,千峰拱翠,平原红叶,锦屏雪浪,层峦架月,御亭流杯,殿阁楠薰,万壑堆云,飞泉夜雨。寺内之泉终年潺潺,供养着千名僧众,素有"潭柘以泉胜"之赞许。 "潭柘"二字之由来:庙后有龙潭,庙前有柘树。 龙潭:在行宫东院门外约二里的北山上,有龙潭。沿途有海蟾石,高七丈余,游人可在此歇脚,饱览山中美景。龙潭周围有石栏,中为水池,池边有一龙头,泉水自此流出。游人以铜钱投向龙嘴,中者,主万事如意。因此潭内每日铜钱不绝。龙潭周围的其他建筑惟存一亭。"文化大革命"前池中水基本干涸。现在,池内新雕一石龙,盘踞池中,成为一处名副其实的龙潭。 柘树:据记载,原来山坡上有"柘树千章"。后来只剩庙前几株,最后也枯死了。近年来又补植新苗,以满足游人之兴。此树周身是宝,根茎能去风利湿,活血舒筋,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柘皮能补肾凉血,药名叫"柘木白皮"。茎叶能治疖子,果实能清热、凉血、活络。柘木可做美观家具。还传说柘皮能治妇女不孕症。

(二)景观介绍

1

(1)牌楼

山门外有一座三间四柱木牌坊,额曰"香林净土""翠嶂丹泉"。过牌楼即石桥,桥后为山门。

(2)山门

门额"敕建岫云禅寺"为康熙皇帝手书。门殿内塑"哼哈"二将,即二金刚力士。

(3)天王殿

山门内第一进院落为天王殿,殿中供弥勒佛。背面塑韦驮像,威风凛凛,其位居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两侧塑四大天王。

(4)铜锅

潭柘寺中的铜锅很著名,一口在天王殿前,直径185米,深11米。和尚们炒菜用之。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较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16个小时粥才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这两口都有"漏砂不漏米"之说。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5)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殿堂高大,富丽堂皇,为全寺建筑之冠。上檐额"清静壮严"为康熙皇帝手书,下檐额"福海珠轮"是乾隆手笔。殿中塑释伽像,其左为阿难,其右为迦叶。

(6)鸱吻

大雄宝殿殿顶之鸱吻,高29米,色彩鲜艳。东边之吻已破碎,在这次修缮中,将百余块碎片拼贴复原。传说鸱吻是龙子之一,在一次风雨之夜,曾跃跃欲飞,僧人忙将它们锁住,并插一剑。今吻上"镀金剑光吻带",是康熙皇帝所赐。据说这两个殿吻是金、元时遗物。

(7)娑罗树和帝王树

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斋堂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为三圣堂,供三圣佛。现在这两个建筑均已拆除,只剩下院中四棵引人注目的大树: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娑罗树被围以石栏,称为佛树,已有数百年树龄。两株高大的银杏树东为帝王树,西为配王树。树名是乾隆所题。据说清代每一帝王登基,树根都生一新枝,后与主干合拢。宣统登基时,生一幼弱之枝。银杏树为雌雄分株。此院中两株全是雄株,不生果。东侧行宫院内两棵,又均为雌株。

(8)毗卢阁

中路的最后一层殿宇即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有康熙手书"毗卢阁"之匾额。屋面造型奇特,飞脊前图案是"游龙戏珠",飞脊后图案是"凤戏牡丹"。鸱吻前图案是"降龙戏珠",鸱吻后是"百鸟朝凤"。

2

(1)西南斋和楞严殿

该组建筑是西路最前端的建筑。楞严殿已拆除。殿内原供楞严佛。佛前有玉笛和花瓶。瓶内曾有康熙、乾隆二帝所留芭蕉扇各一柄。今已无。

(2)戒台

戒台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其形制与戒台寺之戒台相似,只是体积小。台上有释伽牟尼像,像前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

(3)观音殿 观音殿是西路最后一座殿宇。殿前额有乾隆书"莲界慈航"四字。殿内供观音、善才、韦驮天王等。观音像前有忽必烈一家四人塑像。

(4)公主拜砖 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原是一员战将,后出家,每日来此膜拜,十分虔诚,久之,把砖磨透,留下拜砖遗迹。万历二十年(1592)孝定太后将拜砖传入宫中观赏,后送回寺内并厚赐。"文化大革命"中破碎,后整修。

(5)龙王殿 该殿在观音殿西侧。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是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赐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摔在院中。当时轮廊已不清,经僧人雕修后,才成此样。传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省,哪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除上述建筑外,西路还有文殊殿、大悲坛、写经室等。

3

东路是庭院式建筑,清时为行宫院。 前部有延庆阁和竹地。竹地内种植名贵翠竹。有"金镶玉"和"玉镶金"之分。中部是财神殿万岁宫和太后宫。后部为方丈院,院内有雌银杏两株,后面是方丈室。

(1)流杯亭 该亭正名猗犴亭,在方丈院东侧、竹地之北。亭内地面为一巨石,地面水槽呈龙虎形花纹图案。在此饮酒可体会曲水流觞之乐。

(2)舍利塔 舍利塔在东路最后,舍利梵文之意为"身骨",指死者火焚后之余烬。塔前两株古松如凤凰起舞,即十景之一的"双凤舞塔"。塔后墙上有金碑,上刻七律一首。 潭柘寺平面示意图

(3)地藏殿,圆通殿 二座殿宇分别在舍利塔之东西。地藏殿东有宝座,是乾隆休息之处。从此殿东北,出门上山去龙潭。

4 山门外左前方是和尚们退休养老之所,称安乐殿,现在是饮食服务区。

5 山门外往南,顺山路而下,有塔院。院中有金、元、明、清各代和尚塔数十座,风格不同。此处之塔均为寺中地位较高的和尚墓塔。其中最早的一座是金大定十五年(1175)建的通理禅师塔。妙严师塔也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6 有关潭柘寺的传说很多,主要有;

(1)西观音洞

该洞亦叫活佛洞,在观音洞南。清同治、光绪年间有高僧因亮,能治病消灾。讲经时有虎听经,后来虎被感化,不食生灵,饿死洞中,该洞1982年进行修缮。洞内有甘泉,泉边有石虎守卫。

(2)舍潭为寺

相传潭柘寺原是一个深潭,内有海眼,潭中有龙居之。华严大师(唐武则天时名僧,住幽州城北,全城都能听见他诵《华严经》的声音,称他为潭柘寺第一代祖师)来此讲经,潭中之龙亦听经,有所感悟,愿舍潭为寺。一夜龙飞走,龙潭成平地。水中涌出两个鸱吻。后来置其于大雄宝殿主脊上。

转自:http://www.blog.edu.cn/user2/yuxin0122/archives/2006/1277345.shtml38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