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潭柘寺游记 |
[游记]潭柘寺游记 |
2008-01-16 sina.com.cn |
大中小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也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在北京民间早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 去北京好几趟,都听朋友说起潭柘寺怎么怎么有名,勾起了无论如何要去看一看的想法。今年十一月份刚好到北京出差,借此机会在踏浪而来的陪同下,我们驱车三十多公里直奔潭柘寺。 一进山门,只见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刹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宝珠峰中,深山藏古寺的意境跃入眼帘,显得意趣盎然。走入正门,清代康熙皇帝赐名的敕建岫云禅寺几个大字横亘在门上,显出几分皇家的威严。顺着寺门,我们拾级而上,只觉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对称美,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捧月的众星,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形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置身其中,宛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有点摸头不着脑;又仿若跨入了一座江南园林,“庭院深深深几许”,沿着僻静的小路我们把寺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游了个遍;体会着“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的禅语境界,寺庙与园林结合的如此完美,令人赞叹;畅游其间,浑然不觉是一座寺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也称得上是一方人间胜地了。 来到毗庐殿前,就到了整个古刹中轴线的中心点。只见庭院中几棵参天古树笔直挺拔直插云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庭院中几棵参天古树何止是十年,已然是上百年了。人们还给这些树赋予了灵性,分别把他们叫做帝王树、配王树、婆箩树(菩提树)等,看上去枝繁叶茂,枝桠显得遒劲有力,蜿蜒向上,正是它们见证了寺庙的沧桑岁月。一个什么电视剧组正在拍电视剧,看起来佛门清净之地也摆脱不了凡尘俗世的纷扰。 寺内还有老虎洞,传说老虎不吃人,反而变成了看护寺院的护寺虎,每当和尚在大堂敲着木鱼、念着诵经的时候,老虎就会趴在一旁洗耳恭听,俨然已被佛家的经典所教化;潭柘寺是元朝妙严公主出家修行的地方,她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天天打坐吃斋,念经拜佛,日积月累,当年她拜佛的地方已被跪出两个深深的小坑,俨然已被佛家的经典所感化;菩萨是大智惠的象征,佛家道场追求利乐有情,普渡众生,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真善美的追求,表露出一种不可名状的无奈,反过来说是对现实的逃避,事情的结果是退而求其次,达到一种无欲则刚的境界。 出得山门,黄昏当中的潭柘寺塔林更加衬托出寺庙的静谧、安闲。徜徉在潭柘寺,远离了繁芜的俗事尘世,经过一番寻古探幽,和佛祖、菩萨来一段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把心中的尘埃荡涤,红尘凡界抛在了脑后。都市的喧嚣使得人们回归怡然自得的田园式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0eb08b010007i4.html3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