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潭柘寺之行 |
[游记]潭柘寺之行 |
2008-03-17 sina.com.cn |
大中小 很早就想去近距离的看看鸟巢和国家大剧院了了,也更早就想去看看潭柘寺了,抢在十一黄金周之前,在人最少的时候去.然而明天就是星期六了,在北京星期六是最不宜出行的,不为别的,就因堵车. 鸟巢与国家大剧院离我这儿不远,可以说,想去就去,不用费太多的车马劳顿之苦,而潭柘寺距北京市区九十里地,在这两者之间我今天早上到底还是选择去潭柘寺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已经是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而鸟巢的历史得从08年奥运会开始算起.国家大剧院的历史也得从首场演出的那一天算起.如果将潭柘寺与鸟巢或者国家大剧院相比,那么潭柘寺绝对算是老古董而鸟巢与国家大剧院就只能算是工艺品了. 说去就去,网上搜索一下路线,真不错,我家门口就有去苹果园地铁站的公交车,只要到地铁站那儿再倒一次车就行了.然而这车干开不到地方,倒了一次车之后还有很远的路程.不知道一千七百多年前先祖们为什么要选择离北京那么远的地方去建这寺院,而且又是山上,那时的北京城一定不会有许多的人家,也不会寸土万金. 是因为佛门是清净之地不宜建在嘈杂的地方吗?一定是的,一定是先祖们的眼光望得很远,预测的也很准,知道一千七百年之后的北京城里是人挤人,车挤车,红尘滚滚,浓烟直上.我想是的,佛门净地越是清静的地方越是好,越是有山有水的地方越利于冼心革面修身养性. 是因为自信吗?是因为知道佛门圣地是人心向往之地,不论多远也有人去朝拜吗? 我想是的,我们的先祖很是自信.说句不大贴切的话他们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 那么再想想鸟巢和国家大剧院吧,鸟巢和国家大剧院当然不能建在离北京很远的山上,因为它们不是人心必向往的地方.因为看体育比赛和听歌剧只能算是爱好,不能算是信仰,爱好就是为了赏心悦目,而信仰就是心灵追求,不论多艰难,不论多遥远. 一定是当今的决策人也想到爱好只不过就是赏心悦目了,不论是为了国人赏心悦目还是为了老外的赏心悦目.因此才极力出新出奇,比如鸟巢,因此极力朝繁华的地方安排,比如国家大剧院.不管它们与四周的建筑是否和蔼统一,但我们可以理解,北京就属安门那一片最繁华.繁华的地方人就多,人越多越是有很多的欣赏的人,越是有很多欣赏的人越是觉得有面子,不知道这以自信还是不自信有没有关系. 看看?说跑题了不是?咱还是言归正传吧. 倒过了车之后,车子没走几站就算是进了山里,但山路平平没有向上的感觉,山也离我们很远,直到过了"苛罗坨"那一站车子才有向上爬的感觉了,但山路不是很陡,每爬过一个弯儿都会看见山洼里面的一片片的房子,平地而起的,依山而建的,灰墙红瓦或者红墙灰瓦的,映在浓郁的绿色之中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舒服,那么的养眼,那么的和蔼统一.而鸟巢和国家大剧院看着就没有这样的感觉,或许它们不是咱们本民族的建筑风格?或许我有点儿太老土? 车子干走不到地方,那么我就胡思乱想吧,我想,如果有一天来了大灾难,把我们贮存的所有历史资料都弄没了,而后人站在历史的瓦砾堆里找到了两样极具特色的以周围的建筑风格皆然不的同残垣断壁之后他们会做怎样的的猜想?当然我们是不得而知了,况且历史本来就是供后人猜想的嘛. 看看不知不觉又说跑题了. 车子过了戒台寺没几站就进了潭柘寺镇,镇政府的牌子也很晃眼,在不是很高的楼房的门前.我有些兴奋,因为整个城镇都建在山上!四周全是山,是绿绒绒的山! 相信一定是因为先有了潭柘寺之后才有的潭柘寺镇的,一座寺院或者一个教堂也可以造福一方,繁荣一方的.当然形式的特殊建筑也是. 过了八奇洞,过了平原村之后就算到了潭柘寺,虽然还有一段很远的山路要拾阶而上. 远远望去,连绵起伏的九座山峰簇拥在潭柘寺的周围,九座连绵起伏的山就叫联珠山,好形像,也许一千七百年前的先祖们就是看中了这九座连绵起伏的山才决定在这儿建寺院的,先祖好眼力!___ 我是去年看了"任我行"先生的一关于潭柘寺的文章后才向往这潭柘寺的,因为里面有好几棵参天大树,两棵叫千年柏,一棵叫"柏柿如意"树,还有一棵叫"娑罗树",还有一棵帝王树和一棵配王树.每一棵都很粗.都高耸入云.一进门就看得见的,当然那两棵参天树得转过一个门儿才能看见.___ 不论到任何一个地方,我都是喜欢观察树的,仰起来脸来,朝高处凝望着,凝望许久,我都是想象着那树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在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是多么稚嫰,即使小小的孩子也能将它践踏而亡,即使一场霜冻也能将它冻死,更别说年复一年的狂风暴雨了.然而它们却活下来,一天天健壮着,活到了一千年,两千年___.它们不会像亭台楼阁一样被多次翻新重建,它们坚定不移的驻守在一个地方.树是历史最忠实的见证者,什么都可以不相信,但一定相信树,因为它深深的根基使它毫不动摇.____ 而潭柘寺的名字的一半就源于树,是柘树.在山门外的牌楼前面,好大一棵. 从心里说,潭柘寺里面的佛像与其它寺院的没有太多的区别,只是好像每一尊佛象都比其它的庙宇的要小一些,但那面容上的历史沧桑感会让人肃然起敬. 除了东观音洞和西观音洞之外.西观音洞内有两眼泉井,井口直之径超不过四十公分,园中的工作人员拿根一米左右的带着小桶的干子朝井里一伸.很快就满满一小桶水打了上来.很可能这泉眼里的水是顺着山沟下流的,而现在被堵住了去路,截流自用了.因为我在去西观音洞的路上见到那那曾流过山泉的故道. 很早的时候在潭柘寺的山门前有一道深沟,约两丈深,山泉水奔腾而过,现已干涸.我自己以为潭柘寺的"潭"是不是就指这已经干涸的了深沟呢?其实不是的,原来的潭柘寺里有一龙潭,寺院名字中的潭字是取自龙潭中的那个潭字,只可惜也是很早就干涸了. 潭柘寺即使在一千七百年之后仍然给人一种建筑雄伟寺院恢宏的的感觉,时间会证明一座建筑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有与周围环境和谐一体的感觉,一座建筑也能体现建筑设计者的心胸和审美观. 行走在潭柘寺内有一种心旷神怡灵魂净化了的感觉,也许是这寺院里没有多少人的原故?这是在身处闹市的雍和总是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打忧着的宫和雍里所找不到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不是与这九座大山的环抱有关呢?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d201601000drm.html6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