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潭柘寺美景与介绍

[游记]潭柘寺美景与介绍

2008-04-07    xiaofeicn.com

如意。因此潭内每日铜钱不绝。龙潭周围的其他建筑惟存一亭。"文化大革命"前池中水基本干涸。现在,池内新雕一石龙,盘踞池中,成为一处名副其实的龙潭。 柘树:据记载,原来山坡上有"柘树千章"。后来只剩庙前几株,最后也枯死了。近年来又补植新苗,以满足游人之兴。此树周身是宝,根茎能去风利湿,活血舒筋,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柘皮能补肾凉血,药名叫"柘木白皮"。茎叶能治疖子,果实能清热、凉血、活络。柘木可做美观家具。还传说柘皮能治妇女不孕症。
(二)景观介绍
1 中路
(1)牌楼
山门外有一座三间四柱木牌坊,额曰"香林净土""翠嶂丹泉"。过牌楼即石桥,桥后为山门。
(2)山门
门额"敕建岫云禅寺"为康熙皇帝手书。门殿内塑"哼哈"二将,即二金刚力士。
(3)天王殿
山门内第一进院落为天王殿,殿中供弥勒佛。背面塑韦驮像,威风凛凛,其位居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两侧塑四大天王。
(4)铜锅
潭柘寺中的铜锅很著名,一口在天王殿前,直径185米,深11米。和尚们炒菜用之。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较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16个小时粥才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这两口都有"漏砂不漏米"之说。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5)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殿堂高大,富丽堂皇,为全寺建筑之冠。上檐额"清静壮严"为康熙皇帝手书,下檐额"福海珠轮"是乾隆手笔。殿中塑释伽像,其左为阿难,其右为迦叶。
(6)鸱吻
大雄宝殿殿顶之鸱吻,高29米,色彩鲜艳。东边之吻已破碎,在这次修缮中,将百余块碎片拼贴复原。传说鸱吻是龙子之一,在一次风雨之夜,曾跃跃欲飞,僧人忙将它们锁住,并插一剑。今吻上"镀金剑光吻带",是康熙皇帝所赐。据说这两个殿吻是金、元时遗物。
(7)娑罗树和帝王树
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斋堂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为三圣堂,供三圣佛。现在这两个建筑均已拆除,只剩下院中四棵引人注目的大树: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娑罗树被围以石栏,称为佛树,已有数百年树龄。两株高大的银杏树东为帝王树,西为配王树。树名是乾隆所题。据说清代每一帝王登基,树根都生一新枝,后与主干合拢。宣统登基时,生一幼弱之枝。银杏树为雌雄分株。此院中两株全是雄株,不生果。东侧行宫院内两棵,又均为雌株。
(8)毗卢阁
中路的最后一层殿宇即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有康熙手书"毗卢阁"之匾额。屋面造型奇特,飞脊前图案是"游龙戏珠",飞脊后图案是"凤戏牡丹"。鸱吻前图案是"降龙戏珠",鸱吻后是"百鸟朝凤"。
2
(1)西南斋和楞严殿
该组建筑是西路最前端的建筑。楞严殿已拆除。殿内原供楞严佛。佛前有玉笛和花瓶。瓶内曾有康熙、乾隆二帝所留芭蕉扇各一柄。今已无。
(2)戒台
戒台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其形制与戒台寺之戒台相似,只是体积小。台上有释伽牟尼像,像前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
(3)观音殿
观音殿是西路最后一座殿宇。殿前额有乾隆书"莲界慈航"四字。殿内供观音、善才、韦驮天王等。观音像前有忽必烈一家四人塑像。
(4)公主拜砖
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原是一员战将,后出家,每日来此膜拜,十分虔诚,久之,把砖磨透,留下拜砖遗迹。万历二十年(1592)孝定太后将拜砖传入宫中观赏,后送回寺内并厚赐。"文化大革命"中破碎,后整修。
(5)龙王殿
该殿在观音殿西侧。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是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赐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摔在院中。当时轮廊已不清,经僧人雕修后,才成此样。传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省,哪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除上述建筑外,西路还有文殊殿、大悲坛、写经室等。
3 东路
东路是庭院式建筑,清时为行宫院。 前部有延庆阁和竹地。竹地内种植名贵翠竹。有"金镶玉"和"玉镶金"之分。中部是财神殿万岁宫和太后宫。后部为方丈院,院内有雌银杏两株,后面是方丈室。
(1)流杯亭
该亭正名猗犴亭,在方丈院东侧、竹地之北。亭内地面为一巨石,地面水槽呈龙虎形花纹图案。在此饮酒可体会曲水流觞之乐。
(2)舍利塔
舍利塔在东路最后,舍利梵文之意为"身骨",指死者火焚后之余烬。塔前两株古松如凤凰起舞,即十景之一的"双凤舞塔"。塔后墙上有金碑,上刻七律一首。 潭柘寺平面示意图
(3)地藏殿,圆通殿
二座殿宇分别在舍利塔之东西。地藏殿东有宝座,是乾隆休息之处。从此殿东北,出门上山去龙潭。
4 安乐堂
山门外左前方是和尚们退休养老之所,称安乐殿,现在是饮食服务区。
5 塔院
山门外往南,顺山路而下,有塔院。院中有金、元、明、清各代和尚塔数十座,风格不同。此处之塔均为寺中地位较高的和尚墓塔。其中最早的一座是金大定十五年(1175)建的通理禅师塔。妙严师塔也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6 有关潭柘寺的传说 有关潭柘寺的传说很多,主要有;
(1)西观音洞
该洞亦叫活佛洞,在观音洞南。清同治、光绪年间有高僧因亮,能治病消灾。讲经时有虎听经,后来虎被感化,不食生灵,饿死洞中,该洞1982年进行修缮。洞内有甘泉,泉边有石虎守卫。
(2)舍潭为寺
相传潭柘寺原是一个深潭,内有海眼,潭中有龙居之。华严大师(唐武则天时名僧,住幽州城北,全城都能听见他诵《华严经》的声音,称他为潭柘寺第一代祖师)来此讲经,潭中之龙亦听经,有所感悟,愿舍潭为寺。一夜龙飞走,龙潭成平地。水中涌出两个鸱吻。后来置其于大雄宝殿主脊上

下面看我拍的片片:

转自:http://www.xiaofeicn.com/bbs/detail.php?thread_id=11765&post_id=10219536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