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蒗山村中学走访日记(7) |
[游记]宁蒗山村中学走访日记(7) |
2008-06-10 tianya.cn |
2007-06-15:拉伯--永宁--宁蒗县城 我和山里的露水一起醒来。 大地静寂,天蒙蒙亮,薄雾还未散尽,魔法的星空敲响警钟,一种浓郁迅即淡褪,仿佛从未存在过一样,好让另一种浓郁,从容登场。这是旅途中至美的时刻,望着天空被无形的画笔一抹抹涂成蔚蓝,我在心中默念此句: 你要做站在云上的那一个人 然后我听见一只公鸡在这个清晨最后一次打鸣,我目睹一群羊的骚乱;我经过一排正在沉睡的木楞房,我想象一场纷繁的梦境如何收场……我猜测落在视线里每一棵树木的名字,既为我如此贫乏的植物学知识而沮丧;又为这意外获得的坦荡而欢喜,我在心中默念此句: 你要做一回松树 事实上,懒散的消磨只是表象,我正猴急而狼狈地寻找一处方便之地。前一晚这个问题被我羞羞答答半遮半掩提出来时,得到女主人干脆利落的回答:“我们这里没厕所,随便找个没人看见的地方就是啦!” 遮蔽一切的黑暗包容一切。天亮了,大地有点翻脸不认人,它不愿给我任何屏障。我走走停停,在每一个转弯处犹疑试探。我明明闻到了沉睡的气息(它意味着安全),可我蹲不下来。露出屁股就这么难吗?哪怕只在露水和青草面前!文明的枷锁此刻化为一声嘲笑,生理需求绝堤而来。自然地活着,象身边每一个苏醒了和正在苏醒的生命一样——这是拉伯的泥土,对一位闯入者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 山里的清晨象一块徐徐拉开的幕布:孩子、女主人、男主人、某位好奇而羞涩的住客、隔邻树根般嶙峋的老人……依次亮相。当浦老师蓬乱的头发快活地冒出来,我知道,出发的时刻快到了。 沿盘山路慢慢往拉伯中学爬去,错落有致的木楞房时而隐蔽时而盛放,跟我的眼睛捉着迷藏。最耀眼,大概算得每家屋顶傲然支楞着的现代文明之花——卫星“天锅”了。 其实这个现象早在几年前泸沽湖—稻城徒步之旅时我便注意到了:为什么,我以为的“奢侈品”会成为一种必需品,再贫困再偏僻的山区也不例外? 浦老师解答说,山区生活太枯燥,电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项娱乐。“天锅”大约六百元一个,加上电视机什么的,一千多元的起码投资,山外世界即在眼前,谁能抵挡这样的诱惑!当地人不管家里多困难,哪怕举债也要置备下这样一套“影像娱乐系统”。桃花源不存在了,天堑用各种方式变为通途。外来文明也许更象一种毒品:先屈就,再掳获,攻城掠地,战无不胜。 用云南人极生猛的语言说——“甩”了一大碗米线后,黄师傅的车到了,和老师家另一位住客已端坐在车上,仍旧好奇而羞涩地瞅着我。没关系,我们这边有位同样充满好奇心的浦老师,我俩加起来能问出二十万个为什么。不等浦老师抛出一百个问号,他一千一万个没出口的问号都奇迹般得到了解答,殷勤而圆满。 棋逢对手的酣畅感染了车里每一个人,一位受过教育、思想“前卫”的新型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浮出水面。 黝黑精干的汉子来自四川那边的木里县,是俄亚乡下属一个自然村的村支书。他在拉伯出现的原因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木里县召开一个农村基层干部会议,因为不通公路,从他所在的村走到木里县城需要七天,而他走到云南这边的拉伯只需一天,算上从拉伯搭车去永宁、永宁搭车去木里县城的时间,最多也不过三天,显然后一条路线更经济——无论从时间还是体力上考虑。交通,交通,交通是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汉子话匣子一打开,便收不住,大谈起自己家乡的自然条件、历史积淀和他本人的社会抱负。 据他说俄亚乡纳西族居多,丽江的纳西人就是从俄亚迁过去的,因此有“纳西古城在丽江,纳西古镇在俄亚”的说法。俄亚的纳西文化保留得更纯正、更完整。目前正有多名专家在俄亚考察,那里即将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遗产。一旦泸亚(泸沽湖—亚丁)公路修通了,俄亚经济的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 一方面当地出产丰富,以前由于运不出去,全浪费掉了。老百姓杀猪只吃瘦肉,肥肉做成猪膘炫耀、比富;蔬菜吃不完的就用来喂猪…… 另一方面由于地处偏僻,社会闭塞,近亲结婚现象普遍,这两年频繁出现孩子长尾巴的奇特现象,百姓不免又向神鬼方向拜求因果。汉子见多识广总结说:“哪有什么神秘,返祖现象嘛!交通问题不解决,怕是长尾巴的孩子越来越多,要成为俄亚特色咯!” 连返祖现象都知道!浦老师不免对汉子知识的来源大感兴趣,原来,人家不但上过西昌农校,还在成都党校进修过,浦老师说,难怪你政策水平这么高!大受鼓舞的汉子立马把我们奋力向前的小破车当成了乡村选举的现场会,铿镪激昂宣讲起他的“施政方针”来。他认为:村里第一要解决用电问题,第二要解决人、畜用水分开问题,第三要注重环保,“否则,以后路修通了,文化遗产确认了,游客大批涌来了,看到这里光秃秃的山,到处灰蒙蒙脏兮兮,谁愿意留下!” 于是就涉及到百姓烧柴难的问题。人口膨胀,砍伐过度,都使靠山吃饭的传统方式难以为系。以往村民们不分青红皂白,小树也砍了去烧,汉子很“权威”地说他走马上任以后这种行为不允许了,得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等小树长大了,可以砍枝杈而不伤主干,环保生计两不误。难怪浦老师要称赞汉子政策水平高了,其谈吐记录下来,一字不易就是一篇现成的红头文件:“不能杀鸡取卵……能源问题急待解决……转变百姓的传统观念是关键……” 车里有两位割漆人靠四处寻找成熟的漆树为生,这次他们就是进拉伯发现了一片漆树林,去永宁购买割漆工具的。他俩对汉子介绍的俄亚乡也很好奇,兴奋点集中于他们的老本行:那里有没有漆树可割呢?汉子先是自豪地宣布:当然有!继而警惕地拒绝:有也不能割,任何滥砍滥伐的行为都不允许。哪怕有先前结成同盟的浦老师做旁证,汉子仍旧将信将疑,毫不松口他环保的原则。这个时候,连我也忍不住夸奖道:“你的政策水平的确是高!” 上文提到过的“前卫”一词,不是我的发明,而是浦老师的专利,与这样一位有思想有见地的民族村干部同车,获益匪浅,他让人看到新农村的希望。助学意义的追问一路伴随并困扰着我,直到这时曙光方现:每一个学校里的孩子,都可能是未来有“前卫”思想的村干部。走出大山意味着个人命运的改变,回到大山意味着家乡面貌的改善。事情只要在做,就提供了某种可能性。非要追问意义的话,这,也许就是意义所在。 山里人淳朴,彼此不设防,一车人说说笑笑,很是融洽。听他们闲谈,也长见识,比如他们谈到“娃娃鸡”(山里的一种野鸡),因叫声酷似小孩叫唤而得名。以前原始森林里多,如今难得一见了,一只卖到五百块以上。其珍贵在于它身上的油对治疗烫伤有奇效,擦一擦就能好。我暗自惊叹:如此偏方,民间怎样总结出来的?! 一路说笑,颠簸的路途也不那么漫长了;相机没电,也不惦记着拍照,反倒能静下心来品味窗外绝美的风景:一只如于坚所说“小姑娘似的鸟”被我们的车一惊,翩然起飞,在空中划一个漂亮的弧线,稍停,再划一个……一波波如鸟类芭蕾,轻盈而顽皮。 |
转自:http://blog1.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32132&PostID=10344457&idWriter=0&Key=02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