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蒗山村中学走访日记(6)

[游记]宁蒗山村中学走访日记(6)

2008-06-10    tianyablog.com

2007-06-14:永宁--拉伯

去拉伯的路途由等待开始,等待似乎没有尽头。

第二天一早,我才明白从县城把我们拉来永宁的车,原来是架时光机器,从此,我们置身靠天吃饭的远古岁月,一切都是未知数。人们和蔼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用问号解答问号,我象听到了自己疑问的回音,一遍又一遍:

今天会有去拉伯的车吗?
会有吧?

去拉伯的车什么时候到呢?
快到了吧?

怎么还没到呀?
怎么还没到?

还要等多久啊?
可能没多久了吧?

会不会没车了?
不会吧?
……

浦老师兴致勃勃看着我徒劳地追问,徒劳地想从散漫的田野里收割守时的庄稼,不时安慰两句——他也动用了入乡随俗的语法:

慢慢等,总会来的吧?

这一等,从早晨六点半等到了下午一点半。游荡、发呆、聊天、沉默……

日头越来越毒,昏昏欲睡间不断听到麻将战局的最新进展,声音忽远忽近,似真似幻……

等待如大水般淹至我的膝下,然后慢慢上涨,越来越窒息,没顶的刹那惊呼声炸开:“车来啦,去拉伯的车!”

我如梦初醒,浑身一机灵,绝望的小鬼差点魇住的魂魄重新回到我的体内,抖擞精神,飞奔上车。

车上已满满当当全都是人,我和浦老师见缝插针好不容易挤坐下来。由于我俩的加入,车里人的姿态无一例外得做相应调整,把自己尽量扭成一束麻花悬在座位边缘。一群亲密无间的陌生人就这样晃晃悠悠启程了。

54公里山路竟然走了五个小时,晚上六点半才到拉伯中学,难怪拉伯行,哪怕在当地人心中,也被视作畏途。

本以为烂泥箐路烂,不想拉伯的路比烂泥箐要烂上十倍!我被死死抵在车窗边,车身每踉跄一下,就强迫我的胳膊跟车窗来次热吻,肉身凡胎跟铜墙铁壁谈恋爱不容易,泰戈尔说:接近了,你也许会伤害——没错,我无端被卷入这场虚妄之爱的胳膊倍受伤害!

山里天气瞬息万变,天长日久,司机们个个都练成了看云识天气的行家里手。我们的司机一面努力跟每一个大坑、每一块巨石作战;一面猛踩油门,试图抛下紧追过来、山头越聚越浓的那团乌云。然而他失败了,大雨不由分说倾盆而下,泥浆欢快地接受这场期盼已久的搅拌运动,用迅速提高的粘度备好陷阱,严阵以待、任何碾压的企图。果然,我们的车轮打滑了,陷进泥里怎么也冲不出来。司机镇定自若,娴熟地从车上摸出把锄头,埋头便挖。挖出两条临时通道,上车,启动,发动机憋足劲儿发出闷闷的钝响,失败!一次又一次!车上的人全都毛躁起来,司机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跳下车挖土,跳上车发动,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

浦老师和另一位男乘客也跳下来帮忙推车,我跟下来,才走了两步,就是一脚的泥,甩也甩不掉。这一边,浦老师他们喊着号子竭尽全力,汽车扑哧扑哧喘着粗气,终于冲出泥浆的陷阱,一竿子驶出老远。

胜利的喜悦感染了每一个人,气氛立马活跃起来。浦老师本来就爱跟人聊天,这下更是如鱼得水,好不快活。

众口一词的讨伐凸显拉伯发展最大的瓶颈:交通问题。浦老师说此地不比西川、烂泥箐等地只出产土豆、苦荞,而是稻谷、玉米、小麦均有出产。百姓温饱还是能够保证的,就是运不出去,致不了富。车里其他人补充说还有芭蕉、黄果、江鱼之类,运不出去只好烂掉死掉,可惜得很。司机黄师傅这时也插话道:“跑这条路,跟打仗似的,带锄头,带炸药包……”

“炸药包?!”我惊奇地问。

“就是呀,山里随时可能塌方、落石,今天还算好的,要被一块巨石挡住,就非得用炸药包炸开不可。”

我伸伸舌头,想象“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情景,那几乎就是一个武林高手正在行走他的江湖。看一眼木匠出身的黄师傅,木讷寡言、满脸憨厚……一阵山风吹来,是卧虎藏龙的风。

同车还有两位在一中读书刚参加完高考的普米族少女,个头高高的热爱体育,报考的也是体育院校,长相秀丽的想考经济类院校。艰难的回乡路并未阻挡她俩的回家热情,浦老师打趣说:“上了大学,看到大城市以后,就不喜欢回来了吧?”两位少女连连摇头,羞涩但坚定。山区教育的前景在哪里?走出去的孩子还会回来吗?从这两位少女身上,我看到一丝希望。

到达学校的时候雨还在下,远远地就望见“一对一助学”联络人曾老师在山头守着。彭校长也迎出来,迟迟没有消息,他们以为今天我们不会来了呢。饭菜早已经做好,趁天光还亮,我提出先去学校转转,拍几张照片。彭校长于是陪我过去,边走边介绍中学的情况。

拉伯乡下辖托甸、加泽、田坝、格瓦、拉伯五个行政村,拉伯中学位于其中的托甸村,别看路途遥远,校园建设却搞得不错。老教学楼前原有的土坡被全校师生自己动手,因地制宜改建成一座花坛。学校共有新、旧教学楼各一栋,旧楼一层是初一,二层是初三,而新楼两层全是初二,新楼还设有多媒体教室(受助学生见面会即在此举行)。学生宿舍也新、旧各一栋,彭校长说目前正在筹集资金准备翻新旧楼,以改善学生的居住条件。和战河中学一样,由于床位紧张,每张床仍是挤两名学生,每室挤二十多人。望着一张张狭小的床铺、逼仄的空间,我试图想象正在发育的初中孩子每夜如何叠着“罗汉”——不是暂时,而是日常。山区孩子的忍耐力,以浑然天成、与世无争的姿态撼动我,这一路,我获益匪浅。

最令人惊异的,学校倚山建起了一个象模象样的篮球场,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拉伯中学校领导对基础建设这块颇为上心,深山里能有这样的教学条件,不容易。

全校共有423名学生(比烂泥箐中学多多了),估计来年还将增加(今年初三毕业108人,中心小升学预计达220人)。“一对一助学”活动在拉伯中学共有三批(18批、27批、41批):

初一、三班并两班(因为师资紧张)共有17人受助;
初二、四个班共有35人受助;
初三、三个班共有40人受助。

拉伯地区无彝族,民族构成有八类:摩梭、普米、苗、壮、纳西、栗粟、藏、汉。当地百姓普遍比较重视子女教育,学生流失情况不严重。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汉族还保持着晚清时期服饰(大包头、对襟衣),彭校长说从外表看仍象少数民族一样,算是拉伯地区特有的现象。主要分布于加泽村一带。

在老师和校长的介绍中,学校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水、电问题。水源来自学校上方一公里处,与老乡“争水”现象严重,旱季尤甚(因为老乡旱季时需打水浇田,雨季则不必),那时学校唯一的水笼头只剩下细细的一股,首先得保证学生食堂用水。学生洗脸也省了,老师用水需去别处解决。学生喝水则各显其能,到山上、沟里自己找水。旱季的拉伯中学因此有了一个形象的别称:陕甘宁中学。平日里一个水笼头供应全校四百多学生的用水,也很紧张。校长说,一下晚自习,水笼头就被学生们团团围住,里三层外三层,蔚为壮观。

除用水之外,用电也是一个大问题。遇到下雨等灾害性天气,常常停电。老师们介绍说前不久刚停了一个月的电,学生点着蜡烛上晚自习,手机无法充电,学校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一下退回到“原始时代”。

难怪浦老师曾提到,当地教育局领导威胁桀骜不驯的年轻教师,常用的一招是:“再跳!调你去拉伯!”

学校90以上的学生住校,每天2元生活费(60元/月),贵的东西也吃不起,学生食堂因此只提供0.5元/份的素菜,以土豆、白菜为主。

学生住得远的得走两天,学校一学期只放一次假,就是学期末(这是我走访的学校中放假最少的)。每学期开学时校园最是热闹,挤满了马匹,许多家长送孩子和一学期的口粮用度一起来校;同样的热闹期末重演,家长牵着马匹来接孩子。放假期间,整个托甸村一下就变冷清了,连个人影都看不到。老师假期稍多,一学期也最多能有两、三次。

从校园建设、规章制度的方方面面,拉伯中学在我走访的学校中都拔得头筹。最特别的,他们还有一个别校没有的“黄昏读”制度。我们到达时,正值学校的“黄昏读”时间。学生一天的作息是这样安排的:

5:30起床
6:00开始早自习
上午四节课
下午三节课
黄昏读(一小时)
晚自习
就侵

真真每分每秒都不浪费!我问校长学生的负担岂不过于沉重?得到的回答跟战河中学的一样:少数民族学生野得很,必须得用上课把他们“箍”住,否则就难管了。

学校现有四台电脑,能上网但网速极慢。邮电、邮政业务,需去永宁。

夜宿和老师(纳西族)家开的小客栈,被大家戏称为当地的“商务中心”:既是移动拉伯地区的代办点,又是卷烟批发部、盐务中心,还开设着本村商品门类最齐全的小卖铺。曾老师形象地说:“这里没卖的东西,也不用去别处买了,准没得!”

用女主人端来宝贵的一盆水草草洗漱后,我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的经历。万籁俱静,我的地球缩小为深山里一间低矮的小屋。我被遗忘了吗?或者说我甘心遗忘这世界?这么想着,身后那个世界无比顽固地千里追寻,逮获了我。这才发现,千万种细小的声音正奔涌而来。

倾听夜的山风呜咽低吼,我对自己说:“你终究是个过客。”

这张照片在车里拍摄,不忍舍弃,总觉得它最具“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气质。

浦老师要我跟“搁浅”的汽车合影,还要我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回顾总是美丽的,所有的艰辛都被隐没在云雾之中。

开拉伯线的司机,都是十项全能,抡锄头是基本功。

黄师傅埋头苦干。

上车再试,一次又一次。

看看我鞋上这一层厚泥!

浦老师和男乘客奋力推车。

汽车扑哧扑哧喘着粗气,终于冲出陷阱。

转自:http://www1.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32132&PostID=1030062134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