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生态与文化

[游记]生态与文化

2007-09-28    sina.com.cn

洛基山游记(二十二)
生态与文化

吕老师

在洛基山脉一路游览的最大感受就是:何以这些青山绿水能够维持其生态条件?旅游当然是洛基山地区乃至加拿大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当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蜂拥而入的时候,他们既是经济来源,也是环境杀手。旅游者是过客,他们不会自动地对当地环境负责。我去过新疆旅游,令人遗憾的就是在山涧边,山脚下,到处是丢弃的塑胶水瓶、食物包装袋和纸巾什么的。就在一条山涧旁边,驻扎着一群牧民,但是他们似乎对这些垃圾早已习以为常,没有半点反应。
当年在英国湖区(Lake Distribute)
游览,看到当地居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在周日手持夹子、簸箕和垃圾袋,大人小孩沿着道路和草地捡拾游人丢弃的垃圾。对比之下,我很为国内旅游环境担心。

在加拿大的一路上,很少看到垃圾。例如,在哥伦比亚冰原,也没有人提醒,但是也不见有人丢弃垃圾。据说当地有法律规定不许带走冰原的石头和植物。
西方国家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是会订立这种法律的。例如,2005年我们一家到夏威夷大岛旅游。
游客在火山游览地下车之前,导游一再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带走石头和沙土什么。因为根据美国法律,一旦发现任何人从大岛带走任何自然资源,不但肇事者要进监狱,导游的执照也会被吊销。这里的一草一木属于美国联邦政府。带走石头或者沙子不仅盗联邦政府财产,而且破坏了大岛的自然环境。

读者读到这里会很奇怪:有什么石头和砂石值得游客偷着往家带?对了。大岛有三种颜色的沙滩:绿色沙子是石英结晶;黑色沙子是火山喷发含铁的岩浆遇到海水骤然冷却炸裂形成的;还有洁白的沙子。试想,如果没有这条法律约束,旅游者把这些五颜六色的沙子装满自己口袋,带回家去,年复一年,这自然美景还能剩下几何?如果旅游者想保留这些奇特的沙子做纪念品,好,到政府发牌的旅游商店去购买。

(中国古代乃至今天的某些文人墨客喜欢在山石上留下自己的笔墨。我对这种行径非常反感。这种做法难道不是破坏当地自然景观吗?有人说:这是古迹?真正的古迹倒是山洞里的壁画,而不是这些自封文雅的文字。最近见到一个报道,某位中国人在法国埃菲尔铁塔上面居然写下:某某到此一游。丢人丢到外国去了。这些恶劣行径都是古代文人骚客到处乱题字乱留笔墨的遗毒)。

进入洛基山脉的时候,导游就告诉我们有可能看到野生动物。但是遗憾,一路上只看到了一次麋鹿,两只,像是母子。大家已经振奋不已。导游说,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条狗,那肯定不是狗,而是灰狼,
因为这里没有人家,也没人养狗。灰狼看上去像狗。
还有,很多地方都有提示,劝阻大家不要喂野生动物。喂野生动物会造成三个严重后果:首先,野生动物不怕人,会主动接近人。一旦野性发作,容易对人造成伤害;其次,喂养野生动物会破坏它们的生活习惯,导致野生动物依赖人的喂养,从而失去在野外生存的本领;第三,野生动物聚集在公路边上容易阻碍交通,
导致事故发生。人和自然的真正和谐不在于我们是否精心培育什么,而是让野生的归野生,人归人。从大自然的角度看,人比野生动物高贵不到什么地方,人有何资格高高在上摆出一幅万物救世主的样子拯救野生动物呢?如果说今天野生动物稀少了,濒临灭绝,所以我们有责任保护它们。那么是谁造成他们濒临灭绝的?我们今天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不过是对人类犯下罪行的赎罪而已,值得骄傲吗?

导游在车上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事件。根据加拿大法律,猎熊是合法的,但是要申请执照。因为加拿大政府指导亚洲人有以野生动物入药或者壮补身体的习惯,所以规定:猎到的熊可以带走,但是要把熊胆埋在猎熊的地方,并作出标示,共执法人员检验。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法律荒唐可笑:我是不是打了一头熊,你怎么知道?就是知道了,我说忘了埋哪儿了,你怎么查?
诸位,你要怎么想,说明你仍然是个缺乏现代文明精神的人。

导游告诉我们,还真有亚洲人试图钻这个空子。有三个南韩人,猎到一头熊。在出山的时候被公园管理员截下来,要求他们回到猎熊地点找到熊胆。结果,找不到。不管什么原因,你忘了也好,欺诈也好,都要按照违反法律处置。三名南韩人的枪支被没收,并吊销了他们持有的枪支牌照,
在三年之内不能拥有枪支。此外,熊的尸体没收,三个人中开枪的那位上法庭接受巨额罚款。当事人是否被判进监狱我没听清楚。

这件事说明加拿大对环境保护执法的严格。没有这种细致和铁面无私的执法,洛基山的环境难以维持。不过,导游说,洛基山的环境保护也经历了一段曲折。早年开矿导致河水污染。只是在近三十年来,联邦政府才以严格的法律坚决关闭矿场和工厂,还洛基山一个干净的自然生态。这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平行的,而不是相互冲突的。加拿大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文章引用自: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f6074e01000c3238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