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如果你厌倦了温哥华,你也就厌倦了生活... |
[游记]“如果你厌倦了温哥华,你也就厌倦了生活... |
2007-07-26 ctrip.com |
原著:梅小排 推荐:行与路 “如果你厌倦了温哥华,你也就厌倦了生活。”对这个加拿大西部城市,旅行家约翰逊博士曾这样评论道。也难怪,在英国经济情报机构每年评选全球最适合人类生活城市的活动中,连续几年温哥华总是名列世界第一。这绝非偶然,也许只要短短几天的游历,你就会爱上这座以享受生活著称的城市 “如果你厌倦了温哥华,你也就厌倦了生活。”对这个加拿大西部城市,旅行家约翰逊博士曾这样评论道。也难怪,在英国经济情报机构每年评选全球最适合人类生活城市的活动中,连续几年温哥华总是名列世界第一。这绝非偶然,也许只要短短几天的游历,你就会爱上这座以享受生活著称的城市。 “湿”意的城市 不少旅行者是在飞机降落前完成对一个陌生城市的初步观察,我也不例外。 从国内飞往温哥华的飞机并不是想象中飞越宽广的太平洋,而是沿西伯利亚、白令海峡、阿拉斯加飞向广袤的北美大陆,16个小时里,我差不多要给眼下无穷无尽的白茫茫刺激成雪盲症。当我终于开始享受深蓝色海岸线、顶着雪盖的墨绿色山脉带来美妙的视觉观感时,机上播报了即将降落温哥华机场的消息。 1792年,英国冒险家乔治·温哥华船长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当地土著人拿出鲑鱼和兽皮来欢迎他,而我刚下飞机,迎接我的却是一场雨。这在我意料之中。来之前,朋友告诉我冬天是温哥华多雨的季节,当地人也戏称西海岸(West Coast)为“湿”海岸(Wet Coast)。10月至来年3月,温哥华地区受墨西哥湾来的暖流影响,总是没完没了地下雨。幸好温哥华的雨并不是那种瓢泼大雨,有点像夏季的阵雨,淅淅沥沥下一小会就停。温哥华人显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在街上也罕见带雨伞的人。据说如果下大雨也坚持不撑伞,那恭喜你,你已经成为半个温哥华人。 意料之外的是,冬季的温哥华并不寒冷,湿润的空气给呼吸道带来一股温和清新的感觉。前来接我的移民何先生不无骄傲地解释到,在北部海岸山脉的阻隔下,温哥华避免了寒流的侵袭,尽管地处北纬49度——相当于我国黑龙江黑河的纬度,却是加拿大冬天最温暖的地方之一,冬季的平均温度在5摄氏度左右。在温哥华接下来几天的行程里,也许是我穿着看上去太过臃肿,何先生甚至一直关照我少穿点,以避免不便。 斯坦利公园里的快乐 要体会温哥华的宁静与和谐,三面环海的斯坦利公园(Stanley Pak)自然是首选之地,在这里,人与人、人与自然都相互善待,诗意般相处。 占地达1000多英亩的斯坦利公园是加拿大政府红杉等针叶树的保留原生林区,在20世纪初建成为公园,并以当时的加拿大总督斯坦利勋爵的名字命名。自建成以来,斯坦利公园一直就稳居北美地区最大城市公园的宝座。从温哥华市中心商业区罗布森街(Robson Street)走路到斯坦利公园只需半小时,就可以亲密接触到原始森林、茵茵绿草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松鼠等小动物,从这一点我就羡慕死温哥华人了。 我到斯坦利公园的时候正是黄昏,天空中竟然奇迹般透出一线阳光。没有经过我们国内常见的公园大门,也不需要门票,斯坦利公园对所有的人都是开放的。一下车,落入我眼中的就是,在苍郁的森林中包围着一片大得奢侈的绿草地。可惜刚下过雨,否则我真想在上面好好打个滚。 为了强调加拿大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在斯坦利公园里还矗立着数根高低不一的代表原住民文化的图腾柱,上面刻着夸张的神灵,漆得色彩斑斓。转过身来,就是波光粼粼的布拉德湾,而对岸正是高楼耸立的温哥华市区,在阳光下显得神采奕奕。这里和在香港尖沙咀隔着维多利亚湾看中环有异曲同工之妙,显然,这个点是游客们喜爱流连的地方,不少游客在这里摄影留念。可惜,美景只是匆匆过客的瞬间,而当地人才是真正的拥有者,他们每天在长达9公里的海边便道上牵狗散步、慢跑、骑单车,尽情享受这座城市给人们带来的福祗。 去一下斯坦利公园里的温哥华水族馆,发现这个城市真是快乐无所不在。这座北美第三大水族馆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生活着7000多种水生动物,它们的居所还原了野生环境下的各种生存状态,为了更多元,馆内还有一个亚马孙雨林区。尽管并不是周末,馆内加拿大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们仍然络绎不绝。正赶上来自北极的白鲸拿出绝活做表演,在室外的水池里,有四头肥满可爱的白鲸在水里游弋。当驯养员手令一下,白鲸齐齐从水里跃起,接着优雅地入水,在激起水花的同时,也激起了观众席上小朋友们的欢呼和掌声。白鲸每一次跃起,就是一阵欢呼,响彻水族馆。 闲适格兰维尔岛 后工业时期,城市转型和艺术、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火热世界性的话题,从纽约苏荷到伦敦东区,从北京“798”工厂区到上海苏州河老仓库,不少城市的死角成功变身为艺术家聚集的时髦之地。温哥华的格兰维尔岛(Granville Island)也是如此。 位于福溪(False Creek)南岸的格兰维尔岛原是一个布满工厂和仓库的工业区,在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之间可以称得上是温哥华城市最大的污染源,一度导致福溪的海水里几乎没有生物。痛定思痛后,温哥华政府开始在70年代治理格兰维尔岛环境,渐渐把这里改造成温哥华的艺术小岛,同时也是休闲娱乐的佳处。 现在,以加拿大著名女画家Emily Carr为名的艺术学院几乎占了格兰维尔岛的一半面积,另外还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画廊、艺术工作室和工艺品商店数十家。在格兰维尔岛入口不远处,一家已经废弃的水泥厂院子里,我就看到了一幅有趣的景象,一辆水泥搅拌车上挂满了彩灯,车厢上站着圣诞老人摆出指挥交通的手势——显然,这是哪位艺术家创作的装置作品。 在格兰维尔岛上逛画廊、逛书店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不想把自己变得太文艺,就去公共市场(Public Market)把自己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吧。在1000平方米的公共市场里,有大量新鲜蔬果、肉类海鲜、风味小吃、面包点心供应,我还看到有卖超大根的烟熏猪腿骨——给大型宠物狗磨牙专用。干净整洁的公共市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菜场,里面还有优雅的咖啡馆、餐厅和甜品屋。也许是地处艺术之岛的缘故,在市场的中门,一位留着长发的“艺术家”在自弹自唱。他眼睛微张,摇头晃脑,沉醉在自己的演唱中,尽管他身前的吉他盒里没几个硬币。 格兰维尔岛的福溪对岸是温哥华著名雅皮士聚集的耶鲁镇(Yale),到了喝下午茶的时间,穿着讲究的雅皮们会摆渡过海来到格兰维尔,岛上的咖啡馆也开始热闹起来。我走进一家叫Sandbar的餐厅,坐在二楼落地玻璃窗前,点上一杯热咖啡,看着窗外无敌海景、海鸥的飞翔,时光就这样悠闲地度过。 山上的“健身房” 曾看到一组数据,加拿大人平均寿命是78.3岁,居世界第三,温哥华人的平均寿命近80岁,而温哥华人口超重比例为14.5,远低于加拿大全国超重人口31.9的比例。我想,人均寿命高除了得益于自然环境优良、全民医疗保障外,还和温哥华人热爱户外运动有关。 温哥华三面被山环绕,一面临海,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人们在四季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夏天是游泳、皮划艇的好时候,春秋可以带上帐篷,骑自行车远足,到了冬天,则是滑雪、溜冰疯狂的季节。 我住的酒店在商业区罗布森街左近,随处走走,就能找到两家大型的户外用品专卖店,里面从风雨衣、皮划艇、登山包、登山鞋、手套、头盔、攀岩工具等一应俱全,全是欧美流行的名牌。正值冬天,滑雪板自然是市场的主力产品,一排排色彩艳丽的单板、双板摆在店堂醒目位置,目不暇接。这里售货员的专业知识也是了得,我不过对一副滑雪板多看了两眼,他就开始从产地瑞士、纯手工制作、设计、质地滔滔不绝,说到兴奋处,他甚至边做出滑雪的姿势来说明这副雪板在雪上做动作是如何的游刃有余,显然他还是位滑雪高手。 在温哥华市区抬头能看到两座山,一个叫赛普瑞斯山(Cypress Mountain),另一个是格罗斯山(Grouse Mountain),何先生告诉我,这是温哥华人在山上的“健身房”。其中,赛普瑞斯山是2010年冬奥会单板滑雪的比赛场地。也许中午刚刚在市区爱上一副最新款的滑雪板,下午就可以到山上的滑雪场一显身手,尽情滑雪到晚上10点,毕竟车程只要半小时。 号称“温哥华之巅”的格罗斯山上也有夜场滑雪和溜冰,不过,这里声名最显赫的是能观赏到温哥华的全景。在离开温哥华的前夜,我来到格罗斯山顶,从观景台上望下去,全城通明,璀璨的灯光照亮天空,我看到了最辉煌的温哥华。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561931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