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纪念我心中的蒙特利尔-移民日记 |
[游记]纪念我心中的蒙特利尔-移民日记 |
2007-07-24 chinadian.ca |
仅以此文来纪念那些在等待中逝去的青春和岁月。虽然以下一段文字颇有效颦庸俗之味,但我依然要在此表达一份感谢。感谢在曾在我留学移民路上帮助过我的一家人,感谢素不相识却像父母一样默默照顾我的叔叔阿姨,感谢两个调皮可爱的小弟MARC和PEIRRE。不常联系并不代表忘却。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激的人。但有些恩情是我一辈子难以忘怀的。 三天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漂在蒙特利尔的一名普通留学生。上学,打工,紧手的算计着生活,谨慎的盘算着未来。像许多并不能挥金如土的留学生一样,我小心翼翼的活动在留学政策的夹缝中,体味着夹缝生活的酸甜苦辣。移民,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仪式或更像是喘息。我找不到比移民更好的目标来实现那个父母送我留学出来的模糊使命;来回应那些我曾付出的努力同汗水;来掩盖那些匆匆虚度的蹉跎岁月。所以,从决定移民的那一刻起,到现在拿到了这张薄薄的移民纸,我都从没有想过,移民在我,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移民是我的使命,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 [center]给移民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center] 我曾仔细琢磨过“理由”这两个字。觉得所谓的 “理由”,不外乎是给关心着你的“旁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或是给你自己找一个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从经济学上说,寻找“理由”是一个算得核失的过程,是在替你要做的事情衡量一次机会成本。真正应当做的事,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因为它的机会成本很小,你不用计算便已在内心坚定这一点了。所以当你很用心下来,想为你要做的事找一个“理由”的时候,就说明你对这件事,真的已经很不确定,很无把握了。 离别,托运,安检,登机。把眼睛望向机窗外的浮云,突然想起了第一次坐飞机的事情。第一次坐飞机,就是二年前的出国。出国留学,是我活了二十岁生命中,最大的一件事。送行的亲友浩浩荡荡,我的心里也是浩浩荡荡的。那时候会说的英文单词没有几个,一路上只敢要MILK叫饭也是用手来指。那时候手里握着的是韩寒的《想飞的翅膀》,那时候脑袋里想的是“时间漩涡”这类毫无营养的事情。那时候,从我那张单纯羞涩忐忑又故作镇定的脸上,很容易就能读得出“啊!祖国,等着我,等我镀金回来报效你”这样的豪言壮字来。 那时候的心情,现在已不复体会。 现在的我更有资格品评飞机上的垃圾食品到底有多垃圾,更愿意翻翻座袋里的英文杂志考虑着免税店里有哪些东西值得一买。现在的我会很理直气壮的跟空姐要多一个枕头让自己更舒服,会无聊时拉住身边的老外闲扯讲蒙特利尔有多冷而中国有多么的美好。我唯一做过的一件相同的事情便是睡觉。 睡觉,是解决时差问题最好的办法。 昏昏沉沉了二十个小时,我终于看到了祖国美丽亲切的土地。天空一下子情朗起来,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悸动。 首都飞机场里的群群西装革履,让我这个穿惯见惯了休闲服的人很是不习惯。贪婪的看着每一个中国面孔的同胞们,我与一路同行的老外道别说:这就是我的国家,我到家了。 北京转沈阳的国航上并无太多的乘客,除了我一个另类,就是一个由10来人组成的公派考察团。一个很有领导风范的男人在飞机起飞时,拿出手机,打了一个电话,大致意思是:考察工作已圆満完成,现正在飞机上,几时到沈,如何来接。穿着旗袍的空姐,委婉的上前制止,竟被骂了一顿。虽然手机最终被强制关机,但我的心里莫名的产生了一种厌恶,而随即我就对自己竟然产生了这种厌恶情绪而感到更加的厌恶。 航程不长,耳边尽是聒噪的家音。不外乎是一边批评国航小气,竟给客人吃这些不能下咽的面包,一边将咬了一口的面包同其它餐具一起装到包里说是要拿给家里人见识见识。我被他们吵得实在没有胃口。于是跟空姐请示,换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坐下。呆呆着看窗外旖旎的晚霞,恢复一下游子归家的好心情。然后从化妆包里拽出瓶瓶罐罐,用并不熟练的手法,在睡得已经浮肿的脸上精心涂抹。 不管我这两年来是过得怎样的留学生活,我都要扮一张光艳四射的脸来面对家人朋友,面对我的妈妈。 见到妈妈的那一刻晃如隔世。我曾在飞机上想过无数次相见的场景。但当真正相见了,却又不知所措了。我和妈妈都不是善于表达感情的人。所以我们只是相视笑笑。妈妈说:你回来了。我答:我回来了。 两个姐姐捧上两束娇艳欲滴的鲜花,这到另我自如了起来。我笑笑说:现在到真是有点接待国际友人的感觉了。 一群人就这样浩浩荡荡的走出机场。我被众星捧月一般拥上车,向着定好了的餐厅疾驰而去。这一刻我感觉回国真好,在国内的感觉真好,有家人有朋友有人痛有人靠的感觉真好。 国内的天空没有传说中的灰,国内的空气没有传说中的差,国内的街道没有传说中的脏,国内的交通没有传说中的乱。我透过车窗看着那些林立起伏的新楼,想,沈阳夜晚的霓红灯绿比起蒙特利尔,不知要美上多少倍呢。 国内的生活,的确让人迷醉。 最先腐败的是我的胃。这还要感谢蒙特利尔干净的水土,两年来把我的胃养得容纳性能极为的好。连续一个月的暴饮暴食,猎新纳奇居然都没让它交枪反到有越战越勇之势。这一点,连我自己都吃惊不已。 接下来被闪了的就是我的眼。尽管两年的国外生活并不算久,但我很不意外的发现,自己已经远远的被甩在了时尚的后面。到处都是光怪淋漓的新鲜事物,奇之,问之,惊叹之。以至于后来,自己都有点怀疑,这两年时间自己到底是去出国了还是去下乡了。 当然最受冲击的还是老妈的荷包。所有物件不管优劣,一率先除以七,当即觉得价钱便宜的一塌糊涂。于是每次逛街都成堆成堆的往家搬东西。最终善良的妈妈也实在是忍不住了,说,你回来时只拎一箱,回去后估计四箱都装不下。最终令我的疯狂购物行为偃旗息鼓的,是男友的一通电话。他汇报一样的说,花40元钱买到了一套二手的但绝对很新的雪板。这让我异常发热的大脑一下子冷静了下来。想明白,原来蒙特利尔偶而也是有便宜的东西可淘的。于是以后的日子里,我的购物行为变得冷静了起来。 我想如果不是男友主动打了一通电话过来,我大概已经忘记了在蒙特利尔,那个我即将回去的遥远的城市里,还有一个至亲的人,还有一个我亲手建立起来的家。这种不经意的遗忘,让我感到很惭愧,又有些忧伤。我一直标榜自己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却为何仅在这不足数月的奢靡中就迷失了自己呢? 我想我大概是一个更适合在国内生活的人。我不爱寂寞,喜欢玩喜欢闹。我享受妈妈在身边的呵护,喜欢亲人在左右的依靠。我不适合平静的生活,更欣赏拼搏激起的重浪。我不喜妄自菲薄,将身周的棱角磨平,自甘平凡。我更想在有限的青春里,放手一搏,即便跌落重云,但至少有过浪尖搏奕的激情。 蒙特利尔是一个太过平静又太过柔和的城市。纵使它美丽,它典雅,它温柔,它娴静。然而,在她舒适的怀抱里,你的春青,你的激情却消逝的异常之快。在那里你跌不破身骨也激不起层浪。你只能遵守着她的规则,任她妩媚的手,抚平你心中的激情,抚老你的脸,又抚白你的发。你站在二十岁的起跑线上,却又仿佛可以看透这一生的过往。那是一个平和安静的庄园。绿草成荫,鸡羊成群。迎着落日的树下有一个悠荡的秋千。这会是一个美丽的生活。美丽却无一丝波澜。 忽然记起很久以前的一位朋友。她说她一踏上蒙特利尔的土地,就知道她走不了了。她喜爱蒙特利尔,她说只有这里,她才有家的感觉。我说,我很是羡慕你。一个人,能在一生中,找到一个家,多么不容易。我就不行。我大概是一个注定要飘泊的人。在哪里,我都没有过家的感觉。我从没有觉得过,自己属于哪里,而哪里又属于自己。 她说,你经历的还少,自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那么现在,我走过了,又回来了。是否有资格可以选择,到底哪里是家了呢? |
转自:http://www.chinadian.ca/viewthread.php?tid=1555363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