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踏行复活节岛-新疆旅游网>>新疆旅游>>旅行游记>>出境旅游游记. |
[游记]踏行复活节岛-新疆旅游网>>新疆旅游>>旅行游记>>出境旅游游记. |
2007-07-16 991cn.com |
在烟波浩淼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117平方公里的小岛——复活节岛。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会说话的木板”和奇异的风情吸引着人们的到来。置身复活节岛上,有时空错位之感,带给人难忘的心灵震撼。 文/ 朱謦 面积只有117平方公里的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小岛之一。岛上的居民称它为“拉帕努伊”,意为“石像的故乡”,或称“特皮托·库拉”,意即“世界的肚脐”。离她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地方,西边是1900公里外的小岛皮特克恩(pitcairn),东边是3700公里外的智利。这个南太平洋上的小岛,像一叶孤舟漂泊在万顷碧波上。 今年1月,酝酿已久的复活节岛之行终于成为现实。去之前,心里牵挂得最多的,自然是那些被当地人称做莫埃(moai)的巨型石雕像。 甫一踏上这个声名远播的小岛,立刻有缺乏人气之感。岛上为数不多的原住民主要是马其萨斯(maquesas)群岛的玻利尼西亚人,遍布全岛的成百尊石像固守着现代人无从知晓的秘密。 闻名于世的莫埃石雕像堪称艺术之作。它们多半是数个一排,立在当地人称做阿胡(ahu)的石坛上,面朝大海昂首远视,或躺倒在阿胡石坛旁。这些半身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通常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足有22米,重300多吨。细看下,石像造型生动,双手下垂,细长的手指伸向腹部。头部比例偏大,面略呈长方形,浓眉高鼻、小嘴薄唇、下巴突出、耳朵长垂。有些石像用贝壳镶嵌成眼睛,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石像大多数似为男性。有的石像头顶还戴有圆柱形的红色石帽,重达10吨。 岛上有石像数百尊。这还不包括在山体岩石上已雕刻、但还未完工剥离下来的好几百个。好象因为遇到了什么突发事件,使正在进行的工作突然停了下来。 英国航海家爱德华·戴维斯是最早发现复活节岛的人,当他在1686年第一次登上这个小岛时,发现这里一片荒凉,但有许多巨大的石像竖在那里,戴维斯感到十分惊奇,于是他把这个岛称为“悲惨与奇怪的土地”。1722年4月5日,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航行经过这里再次发现了这个岛,因为那天是耶稣复活节,于是被命名为“复活节岛”,这个小岛的名称就这样沿用了下来。 岛上的几百尊莫埃石雕像,是为什么而雕?当年岛上的原住民没有载重车辆,他们是怎样把巨型石雕像从采石场运到阿胡石坛的?没有起重设备,又怎样把巨型石雕像竖立在阿胡石坛上的?神秘的莫埃石雕像提出的这些谜一样的问题,吸引着众多考古学家。 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大多数人的看法是,莫埃石雕像不是神像,而是部族或村落先人的雕像,阿胡石坛则是拜祭祖先的祭坛。 把莫埃石雕像运到阿胡祭坛,考古学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方法。一是用圆树干排成一列“滚轴”,用人力拉动滚轴上的石像向前滚动。二是用树干组成支架,利用支架把石雕像略略吊起一头,然后拉动支架,使支架由斜拉到直立带动石像向前移动。然后移动支架再拉动,使石像一步一步地向前。这两种方法都要用很多树干。考察发现,复活节岛原来树木茂盛,因为要运送莫埃石雕像,大量砍伐树木。这是使岛上生态环境变劣,生活资源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巨型石像运到阿胡石坛怎样竖立起来?可能用的方法是用树干利用杠杆原理将躺在地上的石像微微撬起直至直立。有人现场试验,不用现代机械,只用当年找得到的树干、绳索和石块,找来十二个人,花了十八天时间,才把一个莫埃石雕像竖立在阿胡石坛上。 有专家计算过,雕凿一个莫埃石雕像,在石器时代,要30个人,每天工作8小时,约一年才能雕成。将一个莫埃石雕像从采石场运到阿胡石坛,要90个人,大约两个月才能运到。在当年工具落后的情形下,莫埃石雕像从雕凿、运送到竖立,是个浩大的工程。近200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复活节岛石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直到今天,都没有得出一个令大家信服而又圆满的解释。 复活节岛北部的阿纳凯是全岛最富魅力的地方。金黄色的沙滩又长又宽,岸上的棕榈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岛最高点,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顶,极目远眺,岛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尽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与蓝天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从山上下来不远,便是著名的“七尊莫埃”景点。传说它是一个毛利巫师的七个儿子等待欧图·玛图阿王到来的地方。那种执着永恒的等待令每一个到访者震撼。 在一些阿胡石坛附近,有船形屋遗址。这些屋狭而长,像反过来的独木舟。上盖部分已经没有了,只剩下石块组成的屋基。这些船形屋遗址有大有小,大的约可住100人,小只可住5、6人。 复活节岛有一种叫朗歌朗歌(rongo—rongo)的木板,长约30—50公分,板上雕有像鸟、像兽、像树、像几何图案的符号。据说,以前每间屋前都挂有一块朗歌朗歌板,是吟诵用的。遗憾的是,如今已经没有人能辨认和吟诵板上的符号了。1862年,一支贩运奴隶的海盗船队从秘鲁出发,来此寻找挖鸟粪的工人。他们掠走了l000多岛民,包括他们的国王凯莫考、他的儿子莫拉塔和那些能读懂称为“rongo—rongo”木板文字的老人。驻利马的法国领事最终将100多个被贩卖的岛民遣返回岛。但那时他们都已染上了天花,并且回去之后又传染了其他岛民,使岛上原住民数量大减。经过这场浩劫,岛上原住民的文化传统呈现断层状态而失传了。有考古学家认为,板上的符号是一种象形文字。 在拉诺考岛(rano kau)火山口附近有奥朗哥祭祀村(orongu ceremonial village)遗址。遗址是一间接一间的圆柱形石砌屋。据说,这是祭祀鸟人神的地方。祭祀鸟人神时有一个项目是取海鸥蛋竞赛。在奥朗哥旁的海面上,有三个石礁岛,岛上有海鸥栖息。参加竞赛的人,攀岩石下海,游到石礁岛,找到海鸥蛋后游回来。第一个拿着海鸥蛋游回的人被誉为鸟人(birdman),受到尊崇。由于游泳取蛋时常遭鲨鱼袭击,这一活动已停止100多年了。最后一次祭祀鸟人神和取海鸥蛋竞赛举行于1866年。在奥朗歌附近的一些大石块上,有鸟人图的壁画和浮雕,依稀可认。鸟人图是复活节岛上的一种常见图案。 在复活节岛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欣赏了一场当地的羽裙舞。这种舞蹈同夏威夷的草裙舞相似,歌曲节奏明快,舞蹈动作刚劲有力,男女舞者头戴羽冠,身穿羽裙,表现了原住民鸟人崇拜的传统。 复活节岛上有三个死火山口。我们攀上了其中两个,观赏火山口湖的特别风光。复活节岛四周没有珊瑚礁环绕,海浪直接拍击海边的礁石、石崖,卷起壮观的雪白浪花。日出、日落时分,在附近高大的莫埃石雕像俯视下观赏景色,霞光映红半边天,巨大的石像被衬托出永恒的剪影,使人生出一种身处奇幻之境的美妙感觉。 相关链接: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现属智利共和国。它是大约一百万年前由海底的三座火山喷发而成。现岛上居民约2000人,都属波利尼西亚人种, 复活节岛是一块三角形岩石,东北部高出,面对着波利尼西亚小岛群。西南部地势平缓,与智利海岸遥遥相对。三角形的每个角上各有一座火山。左边角上是拉诺考火山。右边是拉诺拉拉科火山,这座火山的斜坡上有岛上最大的巨型石像群。北方角上是拉诺阿鲁火山,它与特雷瓦卡山相邻。岛上的居民几乎都住在靠近拉诺考火山一个叫汉加罗的村庄里。 复活节岛是迄今惟一一个发现有古代文字的波利尼西亚岛屿,这些文字的意义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
转自:http://www.991cn.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82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