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628埔里溪头游记.钱焕钦 |
[游记]2628埔里溪头游记.钱焕钦 |
2008-05-22 live.com |
3月9日 9522628---............................... 這個週末從2/25開始就放假到2/28,原本打算到花東騎車無奈天空不作美,也就只好打消念頭,又因為兒子從埔里回來,就順口答應2/26載他回埔里順便去那附近騎車。 2/25一早與大直高中的夥伴參加IAU10KM的路跑,同行的夥伴有數位是要參加3/19的全馬挑戰,這祇算是熱身賽而已;原本3/18是要與大直劉秘書一起參加花蓮的洄瀾盃鐵人三項競賽,所以就沒辦法與大夥一起參加3/19的NIKE國道路跑,沒想到花蓮竟然改期,改期後我倆都無法參加,氣餒的是連3/18都來不及報名了,不過劉秘書這次跑的狀況還滿不錯的,聽說也是練了一陣子了,看來只能將計畫放在5月的日月潭統一盃了。 2/26載兒子回埔里上學,晚上就在兒子的宿舍打尖;2/27一早9點出發在市場簡單的吃了炒麵、肉羹就出發了(要提一下鄉下地方真的物價便宜,份量又多又好吃)。出發後準備騎到武嶺,打算用6小時完成「鐵屁股之役」,出了埔里沒多久就遇到一位同好,年輕人速度蠻快的,不過休息的次數比較多,所以在霧社被我趕上。 中午在霧社的全家便利商店用餐,跟這位同好聊了一下。鍾先生家住埔里,在林口的科技園區服務,夫人在埔里最的大的國小南光國小服務,鍾先生大學讀土木系,研究所轉成大工程科學所,改修機械所以才得以進入科技行業,據鍾先生的說法土木系現在的出路較窄,他有很多同學都在研究所或留學時轉行了,不過大學時有些基礎科目要讀好,像他就是修結構的,物理類的科目較強,才得以轉行成功,嘿黑!調查的蠻詳細的吧;鍾先生又說埔里附近有蠻多的騎車路線,一天內可完成難度也不高,看來也可安排來騎騎;順便提一下霧社全家便利商店的店長也是騎單車的同好,聊起來超親切的。 休息了30多分鐘就上路了,鍾先生一樣是一路領先往前衝了,不過從霧社開始走台14甲就漸漸陡起來,一路從公路上眺望碧湖(萬大水庫)因為是枯水期,只見庫底的淤積,比以往的美景大為遜色。車子過了仁愛國中約500M叉路口有一廢棄檢查哨左轉可往梨山、宜蘭,應該就是力行產業道路,跟路口賣高麗菜的原住民阿媽問了一下力行國小的路程,據說騎車(當然是自行車)大概要1個多鐘頭而且坡度不大,如此心理大概有個底,等會兒如果爬不動了還可轉回來到力行國小去找我在那裡教書的弟弟。 繼續往前騎了一會兒,就進入清境農場的民宿區,沒多久又遇到鍾先生在路旁休息,這時已接近1點了,我只跟他說要3點前到武嶺已是不可能了,而且一路爬坡真的有點受不了,當下就跟他說我應該不會到武嶺了,可能在清境休息一下就回頭轉往力行;到了清境的7-11買了舒跑補充水分,看了一下碼表總騎乘時間3小時騎了32KM,距離武嶺還有20多KM,看來今年如果真要參加「鐵屁股之役」可得再多加幾把勁。 休息一下就往回改走力行產業道路,一路還算平坦,不過前5KM是又髒又亂,過了5KM到10KM之間都是原始林才又恢復美景,在10KM左右又遇到一位騎車同好,這位才厲害,從宜蘭騎來已是第3天,看他全副武裝,又是GORE-TEX外套又是GPS……來騎車長途旅遊的同好真的愈來愈多了,可惜忘了找他合照一下。 從10KM開始就一路下坡,大約過了5KM遇一叉路想大概是往力行的路口吧,而且遠眺下方也有一間國小,還好路口有一路牌標示往前是發祥國小,就覺得不太對勁,弟弟好像在力行國小服務,打了手機沒開機,於是就打到力行國小問問,結果也不是在力行國小,而是在力行國小的翠巒分校,打到分校一問才知道離本校還有16KM(力行國小在28KM,而且從23KM開始又是一路上坡,翠巒分校在44KM,挖勒!路口的阿媽還真會報路ORZ);最後還是請弟弟開車來載,跟他約在紅香溫泉碰面,他開著吉普車從溪底來,在回分校的途中真的是一路涉溪,多虧是吉普車只開了30分鐘就到,聽說走產業道路要1個鐘頭;據說這條溪底的路是為了收集漂流木才開的,大概一到雨季就會中斷了,不過真的很漂亮(有幾段是峽谷地形)大概只有當地人才有這個福份,能有機會在這個地方遊走。 翠巒分校已經是在蠻山頂的,學生都是泰雅族原住民,到分校時遇到分校主任傅老師,聊起來才知道傅老師是位昆蟲專家,也愛好爬山騎車,據說在這附近中央山脈的數處有他自己搭建的工寮,原來他已在山上服務有15年之久,大概附近的山都被他逛遍了;晚上參觀了傅老師的昆蟲館真的很專業,傅老師鑽研鍬型蟲,舉凡鍬型蟲的幼蟲飼料、棲息環境、成蟲飼料……都非常的專業,拜訪了傅老師的昆蟲館令我想起了兒子在小學時也跟著他瘋了一陣子的昆蟲,到現在家裡還有一些標本,遇到有朋友來(尤其是有小朋友來)就拿出來獻寶讓人羨慕一番,不過跟傅老師的比起來則是小巫見大巫。 翠巒地區聽說已經遷村多次,但是在附近觀察了一下可能也有過度開發之虞,搞不好過不久又要再遷村了,學校的教學硬體設備據傅老師說與城市的應該相差不了多少,但個人認為其他屬社教性質的教育資源如圖書館、展演場地……則是欠缺的多囉,不過重要的還是老師的用心經營,例如傅老師能將當地的鄉土資源納為教學素材(昆蟲)看來是相當用心。 偏遠地區雖說教學設備還不錯,但看起來對老師的福利似乎並不太好,老師們早餐自理、中餐跟學生吃營養午餐、晚餐又是自理(這地方聽說離最近的小吃要到12KM外的華崗才有),尤其是宿舍都是分散的雖有幾間新建的,但因為數量不夠有的老師是住在教室的樓梯間,或是鐵皮倉庫,或是漏水的宿舍內。 晚上與弟弟再度涉溪來到紅香溫泉,夜晚涉溪開車我兩都是頭一遭,就好像回到洪荒時代。剛到紅香溫泉時尚未有人來泡澡,沒一會兒就又來了二台車大部分是當地原住民,弟弟很努力的用原住民話語與他們打招呼,看來似乎已融入當地生活了。 稍晚來到弟弟同事林守恩老師的家,林老師的父親經營「黑熊民宿」,聽說整間民宿的建築(二層樓另有一層閣樓)都是林爸爸與子女們一點一滴的打造出來的,在客廳牆上掛著林爸爸「室內裝潢」技術士證,林老師說為了建屋林爸爸還到台中的職訓局學習焊接;林老師畢業於台北體育學院專長柔道,曾多次奪得區運金牌,也曾當選國家代表隊選手,現在返回鄉里服務,與林老師一見如故一直聊到將近11點才告辭,驅車回到埔里已是12點多了,當晚也就住在兒子的宿舍。 翌日(2/28)因為跟兒子約好要載他與同學去溪頭作測量(兒子是學土木工程的),所以囉器材由弟弟載運,我則載著三位年輕人驅車前往溪頭;結果來到溪頭才知道他們所接的測量是溪頭內湖國小山坡地環境監測。內湖國小的照片早在網路上流傳許久,超美的一間學校,如今親臨此境果真美的令人羨慕。 內湖國小佔地約4公頃,除了辦公室、宿舍、圖書館是RC建構外,其餘都是原木建造耗資1億多元,這個學校與我原先服務的麗山高中都屬於依著山坡地建設的,同樣都是高造價(麗山前後二期工程將近9億)、設備多元化、造型美麗的學校,麗山完工後須作3年環境監測評估,內湖則須作5年的環境監測評估,兒子作的就是這一部分,要對探測井作水位、傾斜度(的每50CM取正反2次數據,偵測總長度50M)、週邊地形觀察,這就令我想起了以前在麗山時主管庶務工作也有3年的環境監測評估,校長總要求要跟著去看這些廠商到底在做些什麼,天啊!根本就沒時間去看個究竟,能找出時間看完評估報告就不錯了,如今總算看到原來環境監測是這一回事。 記得曾有位校長曾對我提過,像麗山這種花8億多只服務900位學生,是一種資源浪費,如今來到內湖國小(只有77位學生)應該也是一樣的情形吧,況且今天來了一位偏遠地區的老師(就是我弟弟啦)我想他看心了裏一定在淌血;不過也不要酸溜溜的,只能祈禱政府爭氣一點以後蓋學校都要像這些學校一樣美麗,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其實這種環境受惠最大的還是學生,對於學校經營者倒未必是一件好事,這種具有超級設備、環境的學校好看歸好看未來維護才是最大的問題,尤其是內湖國小多是原木造,希望10年後再來他還能維持原來的風貌。 在兒子作測量的時候我就撥空在校園內逛逛順便拍照,美麗的地方怎麼拍都好看(各位可在我的部落格相簿內參觀);我們在7點左右到達內湖國小,原先只有我們在校內工作,大約9點開始遊客就一直進來,甚至還有整輛遊覽車來參觀的,不過現在的遊客水準還不錯,一直到中午我們要離開前,整個校區還是保持的乾乾淨淨的。稍晚,我也與弟弟驅車到小半天繞了一圈;小半天是鹿谷週邊的一個景點,也是好友碧栖的老家,多年前曾來過數次,這些年實施週休二日及推廣鄉土產業結合觀光後,這裡已經建設的滿漂亮的了,雖然有小部份過度的人工化,但整體來講整個社區路寬了,觀光人潮也多了,難得的是看起來仍保持的很乾淨;小半天其實很值得停留個半天以上,建議用徒步的方式,沿途有水圳步道、孟宗竹林……,尤其是走進竹林地區就像回到了60年代,瓊瑤愛情電影的場景。 中午在內湖村福林餐廳用完餐後就驅車回程,途中順道進入車埕一遊,其實車埕已經來過好幾次(有一次還是騎自行車來的),這裡是鐵路集集線的終點,早期是伐木的集散地,這幾年也是拜週休二日之賜一到假日就熱鬧非凡,而且每次來都有新的建設,可惜的是原有古樸味道漸漸的失去了。 下午回到埔里休息了一會兒就驅車返回台北,回程時對於這幾日的行程做了一些回想,其實南投地區騎車是蠻不錯的,雖然從台北來行程稍遠些,但如果多安排幾日則能較優閒的騎乘,唯一遺憾的是沒能騎上武嶺,想來今年如果要挑戰「鐵屁股之役」那非得,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
转自:http://cc5048.spaces.live.com/Blog/cns%215BA6A2D8B0CA52F%211917.entry4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