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美浓道 美浓,一个在心中珍藏已久的名字,一直盼望着能一睹它的真容。 几天春雨的洗礼之后,是一个明媚的春日,天碧蓝,地翠绿,山葱茏,连绵的美浓山脉下,豁然开朗间,便是水草丰美的美浓镇。这里三面环山,美浓溪缓缓流过,一片好山好水孕育了美浓丰富的生态、人文。     民俗村掠影 跨入美浓民俗村,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便扑面而来,入口处, 汨汨清泉随着水车的转动缓缓流入池内,滋润着池里的睡莲等水生植物。一条数米宽的石板路,是连接各个民俗展馆的唯一通道,路的两旁就是客家人的民俗精华了。 竹器、根雕、陶艺等手工艺作品琳琅满目,但客家擂茶飘出的清香却吸引着大部分游客情不自禁地寻香前来。 古典的桌椅,乡土的装饰,几位客家妹子身着浅绿镶花边衫款款而出,她们拿来陶瓷擂钵和擂茶配料,在她们的指导下,我们将炒米、芝麻、花生仁倒入擂钵,手握茶木擂棍,煞有架势地研磨起来。一边研磨,一边听她们讲关于擂茶的故事。一会儿,碾碎了,碾细了 ,加上茶粉充分拌和 ,再加入适量白糖 ,冲入开水 ,擂茶即宣告制成。细看茶成糊状 ,呈淡褐色 ;闻之香气扑鼻 ,喝在口甘甜滑爽 ;细嚼茶中芝麻、生仁 ,香甜清香 ,回味无穷。 喝过擂茶,来到路尽头的纸伞部,这里是美浓民俗村最吸引游客的地方。纸伞部的建筑为客家祖堂模式,二楼中间是曾家祠堂,两边的对联描述了美浓曾姓的来源:祖籍广东嘉应蕉岭克勤克俭书田润渥续千秋,宗支辉仁渡宝岛徙弥浓惟孝惟忠诗礼兰台芳百世。 踏进纸伞部,犹如走进一个国画的世界。远看,每一把伞都是一幅精巧的工笔画。纸伞是台湾目前保存悠久的民俗艺术之一,美浓民俗村的纸伞集“实用、装饰、收藏”于一身,几乎每幅作品都由名师创作,只见纸伞上的山水画惟妙惟肖,人物画栩栩如生,花鸟虫草五彩缤纷,可谓“手绘精制,笔画传神、诗情画意。” 购买油纸伞的人真不少,柜台旁的小姐介绍说,美浓油纸伞在台湾全岛闻名,它是客家习俗中的吉祥物,含义很丰富,其一,客家话中“纸”和“子”同音,故在以往的婚嫁中,两把纸伞做嫁妆,含有“早生贵子”之义。其二,台湾使用的汉语繁体字中,“伞”的字形内有五个“人”字,含有多子多孙的意思。其三,纸伞打开呈圆形,象征“圆满”之义。加上纸伞制作的精致和艺术,因此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 虽然美浓民俗村只是台湾客家文化的一个缩影,但其纯朴的民风和精湛的工艺,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物馆探源 到达美浓客家文物馆时正好是中午11时,原以为客家的历史文物只有客家人才会有兴趣,没想到竟是游客云集,来自台湾各地。在文物馆工作的林先生是道地客家人,对于美浓客家的历史,烂熟于心。听他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大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客家的历史风物就在他生动的解说中一一展现出来。 美浓地处高雄县东北部, 267年前,来自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的客家先民来到美浓开垦,沿着潺潺老浓溪建起了房屋、街道、城楼,把大片荒莽草地,开垦成肥沃良田,从此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客家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如今,居住在美浓的居民90多都是客家人,镇民务农为主,民风纯朴,吃苦耐劳,邻里和睦,中华传统美德在这里随处可见。以客家祖堂为例,客家人重视血脉传承源远流长,所以,祖堂对联左边叙述祖先来自大陆何处,右边则叙述到台湾后家族分布于台湾何处,清楚交代祖先迁徙过程。林先生不无自豪地说,美浓客家人还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兴学重教、崇尚读书的风尚很浓,美浓培养出300多名博士与硕士,在台湾有口皆碑。 美浓客家文物馆,强调的是亲近文物为特色,在这里,客家的历史、习俗、文化都可观可感,典型的客家建筑伙房、骑楼、门廊;大陆原乡客家妇女蓝衫;精美的客家油纸伞,悠扬的客家山歌等等。在文物馆的门前,专门从大陆原乡——广东梅州运来的形状各异的石头摆放成一个注目的展区,林先生说,此举是为了强化客家的历史根基。 来不及细看细品,但客家人慎终追远的传统,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已了然于心。 更多图片>>我要上传台北市热门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