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穿越泸沽湖至稻城(四) |
[游记]穿越泸沽湖至稻城(四) |
2007-08-05 ctrip.com |
走进蛮荒的足迹,沉入原始的心灵 十三)牦牛坪上的采购 10月6日。浓浓的云罩着卡尔牧场,孜古垭口完全浸没在云里。 有一只眼楞楞的盯着我们的红色帐篷,金刚边笑边大喊“海伦快起来!牦牛来了,牦牛在盯着你们的帐篷啦。” 我和司根带着一支3升的塑料瓶和1.5升的水罐走进牧场驻地。 主人答应只卖给我们2公斤牦牛肉(当地人计量当单位是公制),我选了一块里脊肉。看着那称上的分隔,指算、心算、口算都用上了,五分钟才得到对方认可的钱数完成了交易。 虽然是牧民,放牧着奶牛,可是原汁的牦牛奶,他们说是给菩萨吃的,用来敬神的。本来是用她们的奶桶直接往我们的水罐里倒,从罐壁流出的奶可以用下面的盆接住,可是普米族大妈嫌我的罐底脏,流过的奶到盆里再去敬菩萨,是侮辱菩萨。 (两公斤牦牛肉30元,4.5升牦牛奶15元,奶渣饼5元) 我们拿着牛肉,奶,奶渣,高兴地回到营地。 一下那么多好吃的,大家决定牛奶就带到路上享用。 拾掇停当已经是快9点了 回牟浓云笼罩下的卡尔牧场,看着山野草地上游走的牦牛,看着沟壑里奔流的河水,看着漫山遍野的高原杜鹃林,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和幻想的完美印象。 十四)自然的乐章 两天的上上下下,大家用脚在走着“过山车”。从一个垭口走到另外一个垭口。象个小蜗牛从一口巨型大锅的上口爬到锅地,再从锅底爬上锅沿,再进入另一口大锅,重复着相似的高程起伏,走过不类似的地貌景观。 马铃声在杜鹃林里,玲玲咙咙,马队继续顺坡而下。下的轻松,意味着另外上的艰难的来临。 从孜古垭口开始就可以见到漫山遍野的高原杜鹃旺盛地生长着,最高的有6米,最粗的有60厘米。如果你是4月中到5月中从这里走过,顺依着山势层层叠叠的杜鹃花,粉,紫,黄,白,绿,五彩斑斓的交织在一起,有蓝天,白云的映衬,有青松碧泉的烘托,那你一定会淹没在浩瀚的杜鹃花海中,你一定会迷醉在着自然画卷的美丽之中。 MM们和马队看上去成了移动的点,晨风和司根还在山峡溪流间的丛林里面,金刚用镜头去捕捉心中的亮点,也和我拉开了距离。 我一步一步地走着,非常缓慢,对着山,迟缓移动着肢体。意识没有程序规定的游荡着,任由天地间的宁静、纯净、恬静弥漫在视觉、嗅觉、听觉的神经网络之中,接受自然的暗示和催眠。 这美丽随着时空的流转,奏鸣着天地的圣曲。 这一切合奏出雄浑壮丽的诗篇。 走着,感觉着,心中对壮丽有了新的感知和注解。 走着,感应着,眼前的不再仅仅是美丽的图画,她有旋律,她有起伏,她有节拍,她有变奏,她流畅,她灵动,她永不重复,她是天造韵律,地造节奏,人造和声的交响乐章。 平静,愉悦,自在的灵欣然地脱出了躯体的禁锢,和天地之灵交融着,流畅着,飘逸着。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走,为什么要这样走的解释。 走着,感觉着, 十五)虫草,松茸,雪茶。 奥姆苏垭口,海拔4200米,在药王山主峰附近。垭口附近是冬虫夏草,雪茶,松茸的主要采集地。 虫草是著名的名贵强壮滋补药材。是草蝙蝠蛾的幼虫和虫草真菌在冬夏两季的不同生长状态而生成。多生长在3800米左右的滇川青藏高原。 松茸是名贵食用菌,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夏、秋季出菇。3000米海拔以上的高原松茸,深受日本鬼子欢迎,他们相信吃高原松茸可以抗癌。当地收购价50元一斤,卖到宁蒗200元斤,据说到日本至少也要1000元一斤。 雪茶生长在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山苔藓植物带,纯天然野生,有清热解毒功能。曾是明清两朝的贡品。据说可以治高血压。丽江一斤卖50元。 这些山宝,是当地人的重要财源。 大家在垭口处休息,看见地面有许多白色的,细条状物体。马哥告诉我们这就是雪茶。说是茶,没有茶树,更没有茶花,实际上类似一种无根的草芽,直接从地上长出来。 大家别有情致地捡雪茶。 我喜欢中草药,也就对冬虫夏草非常感兴趣,可是现在不是那个季节。 要再来一定是4月下旬,那是杜鹃花开的季节,是冬虫夏草的季节。 十六)草地雨中餐 马背上的乔MM已经严重的身体不适,头发沉,眩晕,鼻子不透气,好象有飘飘忽忽的幻觉。谁也没有办法肯定是感冒,还是高原反应,还是感冒夹带高原反应。该吃的药都吃了,乔MM已经这样坚持了半天。 除了乔MM而外,大家的状态都不错。好吃,好喝,好景色,自然也就好情绪了。 跨过奥姆苏垭口,草甸杜鹃林、紧紧相连。 不觉中若噶草地出现在眼前,披着红叶,黄叶的灌木一簇簇散落在草地的河流两边。草地里水汪汪的,只有一团团的的草团处可以下脚,稍不小心就会陷进去。好在若噶草地只是我们必经之路上的一个小小的段落,只给大家增加了情趣,没有填加更多的麻烦。 这里的草太好了,是骡子,马的美食圣地。我们为了犒劳辛苦几天的畜生,决定在此休息。下马落鞍,畜生们高兴地在地上打滚,真有点象我们人松骨、按摩的那种享受感觉。 马哥,司根架起了篝火。 我拿出了还没有开封的气炉,接上高原气罐,烧起了牦牛奶。 “太好喝了!”“太好吃了!” 第二锅奶在雨中煮着,这回该轮着我这个火头军享用了。 牦牛奶真是很好喝,很营养,很神仙的绿色食品。 雨越下越不客气,草地上没有避雨的地方。 雨终于不下了,马哥和司根用猪膘肉下着饭,再次出发已经是3点。 备鞍上马走出草地,走进了森林-------孜多俄森林。 十七)风寒火暖森林夜。 降了1000米海拔,乔MM云里雾里的飘渺感觉没有了,高原反应的症状在减轻,和大家一路的在森林里走着。 顺着稀烂的马帮路引导着我们向前。 太阳光被高高的山早早的遮去,今天无法赶到目的地古尼。金刚、马哥和我顺着路急走,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可以露营的地方。 密集的森林越来越黑,为了争得多点的光线,找到有水源的开阔地,我们在前面走的饿速度也越来越快,说是寻找,根本就没有别的道路选择只有向前奔,奔到合适的地方而已。 天已经黑了。一个被采集松茸的山民废弃的营地出现了,砍倒的一片林子,在茂密的森林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穹庐,可以透过庐顶看见不大的天。 可是,没有草,没有草料,可怜的马儿只有喝山泉来顶饿了。 幽黑,寂静的森林,燃起了篝火,山谷的河水声遥谣地问候着疲惫的人们。 森林很静,很黑,虽然向导告诉我们没有烈性的食肉动物,但是看着冉冉的篝火才觉得多一些安全感。 黑的可怕?!静的可怕?! 冷的可怕?!原始的可怕?! 欣赏原始而享受原始对于都市人而言是个勇敢的选择。那可是勇敢者的游戏。 两个MM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即便是在平地或下山时才走走山,可是反差极大的生存环境中,她们默默地忍受着,接受着,融合着。 吃下牦牛肉,喝下鸡婆汤(肉仍未煮烂),咽下香肠闷饭,我们的肚子舒服了。 没有草吃的马在篝火旁溜达,黑暗中眼珠发着温和的光,可怜的畜生们不得不忍着饥寒。 摩梭人,普米人,藏人是不吃马肉的。是呀!可怜的生灵被看作他们的朋友,一个承受了更多苦难的朋友,即便是没有吃的,他们也不会跑的更远,离开主人。 疲劳已经让大脑处于静态了,还要想什么,还有什么好想,所有思索的神经网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7277121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