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发呆记——泸沽湖、丽江游记 |
[游记]发呆记——泸沽湖、丽江游记 |
2007-08-05 sina.com.cn |
都说中毒太深的“小资”们,才憧憬去丽江。 我是中小资毒的那类,henry比我更深。 于是,觉得今年五一,去丽江了。 很久没有这么惬意的旅行了。居然不用整体颠簸了,居然可以每天洗澡了,居然不用自疟了,这样的旅程,想着,那就一个美啊。 先说下行程: 30号晚上的火车,1号早上到西昌; 然后8小时的汽车,下午4点到泸沽湖四川段; 2号,先是划两小时的船到大落水,然后徒步去里格(可惜途中某人放弃徒步~~逼我们又坐船~); 3号,从里格坐车去丽江; 接着,就是在丽江发呆了。 7号晚10点,飞回成都。 倒影泸沽湖 泸沽湖的景,属于比较柔美的那类。说实在的,没有太多让人震撼的美。更多的人,是冲着摩梭族的神秘走婚习俗去的。 但在我看来,摩梭族并没有那么神秘,而且没有太大的民族特性。住在草海的思格家,发现他们的衣着、音乐、长相都和藏族没什么两样。而所谓的走婚习俗,现在也更多的是带有表演性质的走秀了。这看法也许片面了些,因为我们并没有深入那些未开发的摩梭村寨。 但泸沽湖有一点,我很喜欢,那就是气氛。特别喜欢夕阳西下的时候,坐在湖边的木质码头上,看湖面点点斑斓。远方,传来天籁般的歌声,也许是猪槽船上的摩梭少女唱歌心上人的情话。风,传起的不仅仅是发梢,还有藏在人心中的那点微微的思绪,于是,心里有些波澜了。就是这种气氛,让人觉得很舒服。 舒服的,不仅是景,还有人。草海的思格,是个高大的帅小伙,在成都打了很多年工后,还是回到了泸沽湖,自己开了家客栈,还有斯格聊吧。聊吧里贴满了照片,还有来旅行的人给他寄的信。我想,他是把这些当他的财富了。去泸沽湖前,在网上看到不少赞他家的贴,就跟思格联系了。他一直跟我说,五一那人多,让我选个安静的时候去,才能体会泸沽湖的美。后来,在他那遇见了henry的朋友,也是慕名而去的。我们住的他平时住的那家,双人间,30一个床位,他说平时是15的。晚上在他的“聊吧”喝茶、聊天、打牌,思格没有收我们的钱,还帮我们选了三条不同的路线,很热情。在里格时,住在老谢的车马店,老板叫二车拉姆,是个很个性的摩梭姑娘,总是穿着格瓦纳的T恤,再在外买披件摩梭族的外套,很飘逸。 泸沽湖有很多丽江的影子。很多外地人到这里定居,然后开了很多小资的酒吧和客栈,但她没有丽江那么商业,还是很朴素的小资,很舒服。前段时间,清华的一个朋友谈到“解构主义”,说《达芬奇的密码》解构了宗教元素,《一个馒头的血案》解构了《太极》,都成名了。我觉得丽江和泸沽湖也有点这个意思,把城市的元素解构到古老的环境下,在古朴的基础上,放进现代很情调的东西,于是就很小资了,有点双重性格。 听音四方街 提到丽江就会想到两个词,一个是小资,一个是爱情。 先说说“小资”吧。前面也说了,是解构下的矛盾的美。实际上是人们在寻找一个地方,既能逃离城市的压力与喧嚣,又能享受城市的方便,还能找到兴趣相投的知音。丽江和阳朔应该都算成功的。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丽江越来越商业化了,游人太多。到丽江后,也有这种感受。走在四方街上,就像是到了成都的锦里,一条仿古商业街。晚上,本想去传说中的“一米阳光”看看,却被酒吧街上的疯狂的人们给吓回去了。当时的感受是:他们破坏着这座古镇的宁静,还在这张牙舞爪的撕喊:“我们胜利!”~世界疯了。 但丽江的有些地方还是小资得很有味道的。 一个是每家的小院。不管外面再闹也好,小院都让人很安静,坐下来就想发呆。每家的院里都种了很多花,三角梅、吊篮海棠、马蹄莲……沏杯茶,坐下,顿时觉得空气里满是花香、草香、茶香,清晰得不行。现在回想我们在老谢院里,躺在摇椅上喝啤酒的日子,真是幸福啊。 其次,是这里的原著民。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很多纳西老人仍保持着最传统的生活方式,我很佩服。虽然古城都通了自来水,但古城的老居民还是喜欢用三眼井里的水,并且严格安照“第一眼饮用,第二眼洗菜,第三眼洗衣”的方式进行。四方街是古城商业味最浓的地方,但再往里深入,就是纳西族的居住区了,可以看到很多穿着“披星戴月”,头戴“红军八角帽”的纳西奶奶。(插一句,不知为什么,纳西爷爷们好像不太喜欢穿传统服饰。)老人们很安详地蹒跚在阳光下的青石板路上,不太喜欢被拍照。他们继续着过去的生活,似乎我们这些游人只是些影子,从身边掠过。 再者,就要说说丽江的狗儿们了。Henry爱狗是出了名的,因此我们无论到哪家客栈,咖啡厅或者餐厅,都先跟那儿的狗狗们混得很熟。现在都还想得起很多:泸沽湖的牛仔,束河的郭东林,啊依娜家的东东和西西,左岸的Michelle,还有老谢家的梅花、和尚、Minnie、张帅……我们不断感慨,丽江的狗狗是全中国最幸福的,可以到处跑,而且天天都躺在院子里,挣着俩大眼睛发呆~会羡慕死我家可乐的! 再说另一个词——爱情。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自助来丽江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情侣找浪漫的,一种是结伴找邂逅的。后者更多。“邂逅”这个词,在丽江,基本就发生在酒吧街上,在我看来,早已曲解爱情了,不是曾经那个“看见一米阳光”就能得到的真正的爱了。这点,我觉得有点污染古城的美。不过,不能否认,丽江仍然是个会有故事发生的地方,至少很多人是怀着这样的梦来的。有梦,挺好。 回想 现在,工作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却不断感慨“发呆真好”。 去丽江的前一周,去了北京。北京、成都、丽江,比较三个地方,让我有了些新的认识。 过去,北京一直是我的一个梦。高中考大学,想去;大学毕业了找工作,还想去。一直没去成,不知是不是命中注定。以前,想去北京,理由很简单:因为在北京,可以看见蓝天,可以享受阳光,可以看到冬去春来时地上发出的最嫩的绿芽……这些,在成都是没有的。那时的我,一直觉得,人的心情就好像天气。在成都,看不见阳光的天空下,心里也有了云,云多了,便成了雨。向往阳光下的好心情。 可是出差回来后,开始感慨成都的好。也许也是因为前段时间做成都的城市品牌,不断挖掘成都的好,也不断听到各地的人赞成都,才发现,原来,我生活在这个城市,是很幸福的。 在某些特质上,成都很像丽江。一样的休闲散漫,一样的崇尚小资。在丽江的小院里,我常常和朋友一起感慨,要是在成都有这样个院子,也会是很惬意的生活。那天同事去三圣乡考察,去了画家村(据说是以前蓝顶艺术中心的画家搬去的),很像丽江。这一点,应了我的想法,也让我忽然想起了老曹和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7f5a6d010008au3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