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吉林补记 |
[游记]吉林补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补记:吉林归来,第一次,一个人走那么远。 我也不知道当把这次东北之行当作旅游还是“探亲”,我似乎更喜欢后面的定性。因为着实有种家的感觉,一点都不陌生的人和地。 大概是璐璐叨咕的太多了,初去乍到便不怎么陌生,只是强制性地纠正了一下原先脑子里凭空构想的素描,江北、土城子、松花江、吉化…… 每当别人问我东北之行如何,我就有种小学生被要求写游记的感觉,又不想以“一言难尽”之类的话搪塞。我不是作家,写不出文化内涵触景生情的文字,仅记录下一些片断,也许我本不是为景而往。 夏天去东北,少看了很多东北特色的东西,像冰灯、滑雪……但还是感觉出东北和华北的差异。每天热的时候也就那么一小会儿,而且几乎很少用的上风扇和空调。 下车的地方是长春,感觉一个字——乱。也许是车站的缘故,不仅车如流水,而且司机都像卡丁车的车手,车呢,有时候看着就像“疯狂老鼠”。 只是转车之后我就“移民”吉林市了——这块养育黑博的宝地。 每天从土城子到市里,都会经过松花江,印象最深的是江里像船似的一个小亭子,璐璐说那里曾经是岸,后来被水淹了。我对那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于是不住地问以前什么样,哪年被淹的……璐璐很无奈地告诉我:从她出生时,小亭子就是那副模样了 璐璐说,松花江就像个S形在吉林城中穿过,也像吉林的保护神,使这里从来不会受到大水的侵袭。世纪广场的诺亚方舟让人有种不太雅观的联想,呵呵,江南公园的非洲狮和东北虎饿得只剩皮包骨头……后来去了北山,有些像放大的济宁公园,再加上小北湖。不过比这两处的风光好很多,是座真正的山。最好玩的是“泥人昌”处捏人像,把我和璐璐的“双胞胎”捏出来了,也许我俩太熟悉了,所以看着不怎么像,不过放在相片里还是会被别人认出的。 东北的烤串店比济宁的鱼馆还多得多。到处是小灯泡串成的大大的“串”字,如此丰富的酒肉也与御寒相关吧。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璐璐总会迷恋校门口的烤串。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31e5a5010009x9.html2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