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三人长白山之行 |
[游记]、三人长白山之行 |
2007-08-02 sina.com.cn |
6、三人长白山之行 这篇文章中,其他地方都没有具体的人名,只有当事人看了才知道是他自己;在这里我打算写上具体的人名,因为这段故事,是我们三个人共同的难忘的经历,一段同甘共苦的往事,曾经三个人商量,每人写一段,发给杂志社,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还是由我在这里把这段故事写出来,然后让他们来看看,让他们来修改修改。 王建辉(简称辉),男,云南昆明人士,我的大学同班同学。那年,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大一暑假,我们刚学了跟中药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对植物正产生着浓厚的兴趣。长白山是人参的盛产地,武侠小说(我和辉都喜欢武侠小说)中的千年人参大部分生长在这个地方。大学第一学年末,辉邀请我一起出行长白山,我还有点犹豫,因为出去要花不少钱,以前没有为了游玩花过这么多钱,后来还是答应去了。王川易(简称易),女,云南西双版纳人士,我的大学同班同学。易是另外一位被邀请的对象,她也同意去。去之前,我没有操心多少,一切都是辉在操心,他研究地形和我们的行走路线,还研究了人参和灵芝。暑假7月份开始,但我们好像是8月份才出发的。我们的计划是这样的,从北京西站做火车到吉林通化,再转火车到松江镇(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镇),在松江镇住一个晚上,第二天从山路上山,在山上露宿两个晚上,第四天下山,第四天晚上在松江镇休息,接着按照原来的方法坐火车回去。我们顺利到达松江镇,我第一次感觉到北方的旅馆真便宜,三个人花三十元就能住一个晚上,要是在海南少说也得80元。到松江镇后,我们首先找到了一家便宜的旅馆,把东西都放好,就出去吃饭了。吃饭回来后,旅馆的老板娘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干什么的,我们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来这里见识药材的。老板娘对我们特别热心,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从山路上山(有一条旅游道直通天池,我这里指的山路是当地人上山采药开辟的路)。 我们好像洗了澡才入睡的。第二天早上,我们用100元租了一辆出租车,让他带我们去我们要去的那处山脚下,途经一个林场和一个村子。长白山山脚下有一条环山公路,过了公路就算是进山了,进山之后是一段平坦的小道,小车可以开进来。出租车把我们送到一条小河边,司机把上山的路线告诉我们,并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找到天池。我们告别出租车司机,开始了登山旅程。我们准备了三个人三天食用的方便面、火腿肠,打火机、锅、毛毯、砍刀、雨伞、矿泉水。我们首先拿出砍刀,开路用的。小河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我们沿着小河往上走,河下游的水有点混浊黄,能看到小沙粒。中午我们在河边找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好的地方煮方便面,使用的是小河里面的水,因为我们准备的水不多(好像当时只是计算粮食够不够三个人食用,而没有计算水),河水虽然看起来混,但表面的水还算干净。吃了方便面之后我们又出发了,一直往山上走,开始时能明显看到山路,后来山路就不明显了,我们只管沿着河走,一路开过去。走到小河的源头,溪水清澈透底,冰凉可口,我们在这里把水瓶都灌满了。到了小溪的尽头,我们打算在这度过在山上的第一个晚上。我们找到一处比较平坦开阔,地势稍微高点的地方,寻找了不少干木材堆放起来,因为我们打算让篝火燃到天亮。我们现在处于原始森林中,四周都是高大的树木,树叶遮天,不少小树因终年见不到太阳而枯萎,我们用砍了几颗枯死的小树放着备用。我们准备睡觉用的东西就是学校发的毛毯,忘了有几条了,想当时把毛毯往有点潮湿的地上铺,我还有点不舍得。除了一条盖着用的毛毯外,我们把其他毛毯叠在一起,铺在地上。我和辉两个人轮流看着篝火,易负责睡觉。不知道他们睡得怎么样,轮到我睡觉时,我睡得不好。我们到长白山的时候,山上的雪融化的时间才几天,加上这里大树遮天的缘故,山上整个地面都是潮湿的。山上的蚊子多如牛毛,我看篝火的时候,左手刚赶跑左耳上的几只蚊子,右手又得驱赶右耳的几只蚊子,双手不停地工作,还是不能避免被咬。 第二天,大概早晨5点左右,天就亮了。我们起来,把毛毯收起来。忘了我们早晨有没有煮方便面了,也有可能晚上没有睡好,没有心情煮,干着吃了。我们收拾好,就继续旅途。我路过了一片植物林,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植物,给我的印象就像是一片芦苇,暂且称其为“芦苇”,芦苇可能比我矮不了多少,很大的一片,我们没有看到路,就直接开辟过去。过了芦苇之后,有很多山路,却也不像是真正的山路。自从到了小河的尽头之后,我们就没有感觉到是在登高,四处张望,不知道哪里是最高处。我们一直朝前走,担心迷路,就一路做记号。走了许久,没有找到天池,这时候已经是中午,天上降下小雨点,我们都打开了伞。这时候感觉有点冷了,看看剩下的粮食,明天才下山,肯定得俄肚子;看看山路,找到天池的希望渺茫;三人一合计,决定今天下山。中午我们干着吃方便面赶路,我们必须用半天的时间走一天半走过的路,在天完全暗下来之前下山。我们沿着记号往回走,走到芦苇处,记号不明显,到芦苇中间时,他们两个人一致认为应该朝前面走,我却怀疑应该往右边拐,幸好当时我语气坚定,他们才答应在这里等着我过去看个究竟。我向右拐,走了一段,找到了我们第一天晚上住的地方,火星在我们临走前已经被水浇灭了,只剩下一堆灰烬。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找到这里,就不用担心迷路了。后来听易说,在芦苇当中认为已经迷路了的时候,她可爱地想:我年纪轻轻,就要埋葬于此。沿着小河向下走的这段路比较好走,我们这时候心情畅快了起来。路上有不少“灵芝”,我们采了不少,六只手里面拎着六塑料袋鼓鼓的“灵芝”和一些我们不知道名字但认为是奇形怪状的花草。想不起来当我们走到小河的下游时是什么心情了,不知道当时是不是哼着小曲朝着环山公路走去的。 我们往山外走的时候,一辆小卡车开了进来,看到我们就打招呼(不是撞我们,是司机跟我们打招呼),说路还很长,让我们在这里等他从山里接采药的人出来,把我们也一块带出去,我们感激地说了几声谢谢。我们还是继续往前走,走了一段时间,到了环山公路,我们在那里等车,这时候大概是六点或者七点。我们等了一会,没有看到一辆车,刚才开进去的车开出来了,车厢里坐着四五个采药人,还有几袋药品。司机看到我们,说现在环山公路已经没有车了,不如跟他们到村里面,看看有没有运沙子到镇里面的卡车。我们没有思考,就上车了。采药人们跟我们聊天,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来这里见识药材。采药人问我们手里拿着什么,我们说是一些我们看着漂亮或者奇怪的植物,采回去看看。一个采药人拿出一颗外形跟我们采的“灵芝”差不多的植物,但比我们的大几倍,颜色也不一样,问我们这灵芝大概值多少钱,我们马上傻眼了,幸好没有把学校的招牌砸了。到了村里,卡车停住后,车头跳出来两个人,一个是司机,一个是采到这颗灵芝的人,灵芝采到后,他以200元卖给了司机,司机说300元可以卖给我们。我们三个人捧着灵芝拍了一张照片后,辉跟我们两个借钱,说想买灵芝但钱不够,当时我们三个人身上钱不多,但也能凑齐300元,到镇里,我们就能取钱了。我们两个当时不知道为什么不愿意他买这颗灵芝,没有把钱借给他,他也只好作罢(后来拿着相片回去请药植老师鉴定,老师说这颗灵芝应该值2000多元,辉后来独自一人请假去长白山想买这颗灵芝,没有买到,却另有一番巧遇)。采到灵芝的那个是林业大学的毕业生,在这个村附近的林场工作,当时他把名字和电话都告诉我们了,经过这么长时间,我想不起来了,这里用“林”来指代他吧。林告诉我们去找运沙车的路线,并说如果没有运沙车,就到他家住一晚。司机说,也可以等他出去回来,他可以送我们去镇里。我们向林、司机、采药人们和村民们一一表示感谢,就沿着他们指示的路线,去找运沙车。在路上,我们把“灵芝”(采药人告诉我们,这些是树黄,不值钱的东西)都仍掉了,这下轻松多了。我们先找到运沙车,是一辆大卡车,车正在装着沙子。司机让我们去问运沙的人,我们按着指示,找到了运沙的人,他很痛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我们在卡车旁边看着车厢里面的沙子越堆越高,这时候,林带着一个孩子,骑着自行车来了,说不放心我们,看到我们能搭上运沙车就放心回去了。最后车厢装满了。司机给我们一条木板,我们爬山沙子,走到车厢和车头交界处,把木板横着放在沙子上(车头已经满座,没有其他办法)。我们三个人并排坐在木板上,六只手捉着车头前面小铁柱子,车接着开动了。车走了一会,突然刮了一阵冷风,下起大雨来。忘了当时有没有打开雨具,忘了当时湿成怎么样,只记得累、饿和冷,身体虽然累、饿和冷,心情却是欢快的。我们商量说,回去给杂志社写篇文章,我写头,易写中,辉写尾。带着三颗快乐的心,三张开心的脸,我们回到了第一天晚上住的旅店,见到了那位热心的老板娘。老板娘看起来很感动,似乎松了口气,她说我们没有带任何联系工具上山,很危险,如果约定的第三天不下来,她会去报警。老板那晚也在,免费送给我们一大袋水果,我们把东西都放好之后,就去洗澡,接着吃饭,接着好好睡了一觉。 第二天起来后,我们在镇上买了些人工种植的人参,每人买了一双新鞋,好像三个人的鞋都坏了,想不起来当时脚没有起泡了。忘了我们是几点辞别旅店老板娘的,辞行时,她说很佩服易,易背着跟我们两个男孩背着的一样大而且鼓鼓的包,提着跟我们两个男孩提着的一样重的东西,走了跟我们两个男孩走了的一样长的路。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c4e7df0100076d2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